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8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36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9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3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穴位注射丹参液对实验兔急性心肌缺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40只大耳白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后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以心电图STⅠ,血清肌酸激酶和心肌梗塞范围为指标,观察心经,心包经穴位注射对急性心肌缺血的影响,来探讨心经,心包经与心脏之间的相关性。实验随机分5组:缺血组(模型组);穴注(丹参液)手太阴肺经经穴组;穴注(丹参液)手少阴心经经穴组;穴注(丹参液(手厥阴心包经经穴组;穴注(生理盐水)手厥阴心包经经穴组。结果表明:心包经穴位注射丹参对急性心肌  相似文献   
2.
针刺足阳明经穴对大鼠胃运动影响及其与P物质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讨针刺足阳明经穴有运动的调整作用是否与脑肠肽中的P物质(SP)有关。以乙醇灌胃造成大鼠胃粘膜损伤模型,气囊法测量胃运动频率和波幅的变化率,采用放免分析法(RIA)检测大鼠胃窦及延髓SP含量。结果显示:模型组胃运动频率和波幅呈抑制状态,胃窦SP含量降低,延髓SP含量升高;针刺四白、天枢、足三里穴可促进胃运动恢复,且天枢、足三里组胃SP含量升高,延髓SP含量呈下降趋势,针刺非穴组对胃运动和SP影  相似文献   
3.
足阳明经对大鼠胃肌电穴位特异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足阳明经对大鼠胃肌电的穴位特异性影响.方法:采用现代电生理技术,选择足阳明经"四白"、"地仓"穴及手太阳小肠经"颧髎"穴及"四白旁开点"做同步对照,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四白组、颧髎组、地仓组、四白旁开组,每组8只,比较观察电针对禁食24 h麻醉状态下大鼠胃肌电的针刺效应.结果:电针四白、地仓穴组对胃电振幅、时程及峰簇数的发放具有一定的兴奋效应,其效应以四自穴作用最为明显,地仓次之,与针刺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电针颧髎、四白旁开点,对胃电活动则无明显作用,与针刺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足阳明经对大鼠胃肌电具有一定的兴奋效应,其调整作用具有经脉、穴位的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脉腧穴与脏腑的特异关系.方法:将56只家兔随机分为7组,分别针刺不同经的穴位.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胃黏膜NO和NOS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PGE2、EGF含量,加权法分析各组综合效应.结果:(1)针刺足阳明经组与其余各组比较,能显著升高胃黏膜PGE2、EGF含量(P<0.01);(2)针刺足阳明、足太阴经组与其余各组比较,能显著升高胃黏膜NO和NOS含量(P<0.01);(3)针刺足阳明经组综合效应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1);针刺足太阴经组综合效应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多经司控同一脏腑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从作用强度和广度看又具有经脉的相对特异性;胃与足阳明经关系最为密切,足太阴经次之.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针刺足三阳经对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生长抑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经脉脏腑相关的特异性.方法:乙醇灌胃造成家兔胃溃疡模型后,采用经络刺激仪进行针刺.治疗结束后用放射免疫及PC-PCR法测定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EGF)、生长抑素(SS)及生长抑素受体(SSR1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EGF含量较正常组明显降低;胃黏膜损伤指数、SS含量及SSR1mRNA表达则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胃经组EGF明显升高,胃黏膜损伤指数、SS含量及SSR1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但胆经及膀胱经组与模型组比较上述指标未得到改善,与胃经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足三阳经以胃经组对家兔胃黏膜损伤保护作用最强,其机制可能与调整有关脑肠肽及生长抑素受体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对家兔胃粘膜损伤后的细胞保护作用与PGE2、GAS的关系.方法:32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即足三里组、非穴组、模型组和空白组,每组8只.用无水乙醇按2.35ml/kg灌胃,造成胃粘膜损伤模型.各组检测胃液、胃粘膜、血液中PGE2、GAS含量.结果:足三里组胃液、胃粘膜PGE2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非穴组和空白组(P<0.05或P<0.01).足三里组胃液、血清中的GAS含量明显降低,与模型组、非穴组比较,有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胃粘膜中GAS含量则明显升高,与模型组、非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对胃粘膜损伤后的细胞保护作用可能的机理,是由于提高胃液、胃粘膜中的PGE2含量,抑制GAS释放,增加GAS在胃窦部的贮存,并具有腧穴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8.
目的:采用代谢组学的方法观察正常及疾病状态下,艾灸"足三里"对胃组织代谢产物的影响,从代谢组学角度探讨阳明经穴位与胃之间相对特异性联系的基础。方法:将56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正常+艾灸组、模型组、模型+艾灸组,每组14只。通过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联合乙醇灌胃、饥饱失常法复制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不予以治疗,正常组+艾灸组和模型组+艾灸组予以艾灸"足三里""中脘"穴治疗,每次15min,每日1次,共2周。HE染色观察大鼠胃组织病理变化,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技术检测胃组织代谢物并用Chenomx NMR Suite软件分析所得数据。结果:模型组大鼠胃组织病理改变符合CAG病理诊断标准,模型+艾灸组大鼠胃组织病理改变较模型组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组织中的乳酸、谷胱甘肽、N-乙酰天门冬氨酸、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肌糖升高(P0.05),亮氨酸、甜菜碱、磷酸胆碱、尿嘧啶降低(P0.05);艾灸"足三里"后浓度发生逆转的代谢物有谷胱甘肽、N-乙酰天门冬氨酸、磷酸胆碱、尿嘧啶(和模型组比较,P0.05)。与正常组比较,正常+艾灸组胃组织中的肌醇升高(P0.05),而3-羟基丁酸、丝氨酸、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降低(P0.05)。结论:从代谢组学角度证明了胃经穴位与胃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对特异性联系,谷胱甘肽、N-乙酰天门冬氨酸、磷酸胆碱、尿嘧啶等差异性代谢物可能是介导艾灸胃经穴位产生效应的代谢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移动设备的广泛应用,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亦随之改变.除传统教学模式外,高等院校针灸学的课堂教学应当充分挖掘移动设备的教学功能,以便于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