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荧光素钠引导在脑胶质瘤切除中的应用.方法 对10例脑胶质瘤患者术中应用荧光素钠将肿瘤染色,根据荧光染色强度判定肿瘤的边界并切除.结果 星形细胞瘤( WHOⅡ级)4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WHOⅢ级)、胶质母细胞瘤(WHOⅣ级)各3例,术中肿瘤切除范围与病理学检查相符,术后1周MRI增强扫描显示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语言肢体运动障碍一过性加重3例,给予对症治疗后逐渐恢复.结论 该方法应用简便、安全、经济,对高级别胶质瘤术中可直观、实时判断肿瘤的边界,大大提高了肿瘤切除率.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分析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方法:抽取新乡市中 心医院 2018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收治的 80 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遵循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 40 例。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 患者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代谢指标、炎症因子指标、功能评分变化。 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 95.00 %, 高于对照组的 8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黏度(WBV)及血浆黏度(PV)、 红细胞聚集指数(AI)、血小板聚集率(PAR)较对照组更低,脑血流量(CBF)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 脂蛋白(LDL)水平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 (hs–CRP)、白细胞介素 –8(IL–8)、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胞介素 –4(IL–4)水平较对照组更低,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 巴氏指数(BI)、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在常规西 药治疗基础上,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开展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可提升救治效果、功能状况,并改善机体血液流变学 指标、代谢指标、炎症因子指标。  相似文献   
3.
4.
〔摘 要〕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拜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市中心医院 2016 年 3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对照组30例(接受常规治疗+拜阿司匹林) 和观察组 30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 10.00 %、死亡 率为 6.67 %,分别低于对照组的 36.67 %、3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超敏 C 反应蛋白 (hs–CRP)、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IMT、hs–CRP、OxLDL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 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接受阿托伐他汀联合拜阿司匹林药物治疗,患者 OxLDL、hs–CRP 等指标改善幅度更大,近期疗效明显,可逆转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5.
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是指由众多薄壁血管组成的海绵状异常血管团,这些畸形血管紧密相连,血管间没有或极少有脑实质组织。海绵状血管瘤大约占颅内所有血管畸形的5%~13%[1],其中18%~35%位于脑干[2],多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适宜的手术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12例高血压脑出血分为开颅组与钻孔引流组,根据术前出血部位、血肿量、意识状况分别采取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和钻孔穿刺抽吸引流术,观察术后24 h GCS评分、FAM、ADL,了解其预后。[结果]微创钻孔引流平均手术时间(1.0±0.5)h较骨瓣开颅平均手术时间(4.5±1.6)h明显缩短(P<0.05);术后3 d内再出血率微创钻孔引流组6/102(5.88%),开颅组5/110(4.55%)(P>0.05);微创钻孔引流组术后24 h平均GCS评分(12.47±5.16)、FAM(15.34±2.57)、ADL比例(优良76.47%)高于延迟开颅组GCS评分(10.23±4.83)、FAM(12.67±2.18)、ADL(优良55.77%)(P<0.05);微创钻孔引流组死亡22/102(21.57%),开颅组早期术后死亡12/58(20.69%),延迟术后死亡16/52(30.77%),死亡率延迟组高于微创钻孔引流组和早期组(P<0.05)。[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早期进行微创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