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4篇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 毫秒
1.
目的 观察使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术后3年以上的复发率、支架内狭窄率、动脉瘤再破裂发生率.方法 47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术后3年以上接受DSA下全颈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出现不同程度的支架内狭窄3例,其中1例出现载瘤动脉慢性闭塞.复发5例,其中1例为小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动脉瘤体可见部分显影;4例为超过1.5 cm的颈内动脉虹吸段的大型动脉瘤,栓塞后半年随访发现,动脉瘤内弹簧圈压缩,瘤体再度显影,该4例中有3例经过2次栓塞后即时显影消失,但仍有2例3年随访动脉瘤体再度显影,另1例拒绝2次栓塞,继续随访中.3年随访期内无一例患者栓塞后动脉瘤再破裂.结论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术式有效、可行,复发率低,支架内狭窄发生率不高,长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46例破裂性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探讨术前影像学分析对手术安全性的影响。方法经血管内途径,采用可脱性弹簧圈对46例破裂性前交通动脉瘤患者行栓塞治疗,术中8例患者采用双微导管技术动脉瘤栓塞,2例采用支架辅助栓塞。结果本组46例患者中,32例栓塞程度〉95%,11例栓塞程度95%,2例栓塞程度90%,1例栓塞程度约80%。4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任何神经功能缺失。1例患者术后一侧大脑前动脉栓塞,1例术后呈植物生存状态。术后死亡2例。结论通过术前的影像学评估分析来指导前交通动脉瘤的栓塞,避免了盲目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使本组弹簧圈栓塞前交通动脉瘤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电图检查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5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脑电图检查,对脑电图分级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预后转归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5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24h内脑电图检查全部异常.脑电图分级与GCS评分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742,P<0.05):脑电图分级与预后转归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730,P<0.05).结论 脑电图检查及其分级可以评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未破裂动脉瘤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6例未破裂动脉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中3例(11.5%)经CT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发现。6例(23.1%)未行手术栓塞,20例(76.9%)行栓塞术,术中无死亡。出院时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为I级22例(84.6%),Ⅱ级3例(11.5%),1例(3.8%)转上级医院,转归不详。术后随访2例(7.7%),部分栓塞分别于术后10、14个月时出现再出血而死亡。结论未破裂动脉瘤的栓塞治疗是安全的,应尽可能采取各种方法,如CTA、MRA去发现动脉瘤,规范化治疗未破裂动脉瘤,效果较好,如选择栓塞,应尽量行致密填塞。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病房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并提出护理预防控制措施,为减少呼吸道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3月神经外科病房70例人工气道患者痰培养结果.结果 70例患者中有54例痰培养结果阳性,感染率77.1%;共分离97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67株占69.1%,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占21.6%;革兰阳性菌27株占27.8%,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15.4%;真菌为白色假丝酵母菌3株占3.1%.结论 神经外科病房建立人工气道患者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危人群,加强病原菌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认真执行标准预防和手卫生的落实等,是预防和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揭示脑胶质瘤组织中Tip60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长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108例脑胶质瘤肿瘤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神经胶质瘤组织Tip60蛋白表达,统计分析Tip60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学分级、肿瘤部位、肿瘤类型、肿瘤直径和KPS评分等临床病理特征及5年总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脑胶质瘤组织中Tip60蛋白表达与肿瘤级别密切相关,高级别胶质瘤比低级别胶质瘤Tip60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01)。Tip60蛋白低表达组患者平均5年总生存时间25.3个月(95%CI:20.9~29.8),Tip60蛋白高表达组患者平均5年总生存时间38.9个月(95%CI:32.9~45.0);经Log-rank检验,低表达组平均5年总生存时间显著短于高表达组(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ip60蛋白低表达是5年总生存时间缩短的独立危险因素(HR=1.762,95%CI:1.028~3.020,P=0.039)。结论 Tip60蛋白与神经胶质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Tip60蛋白低表达是神经胶质瘤长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RHO激酶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患者脑脊液中的表达及其在脑血管痉挛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集35例SAH患者脑脊液标本,采集时间为入院后第1、3、7、10、14天,RT-PCR方法 检测Rh0激酶mRNA的表达,采用放免法检测脑脊液中内皮素-1(ET-1)浓度,采用TCD检测颅内主要动脉血流速度.结果出血后第3天脑脊液中Rho激酶表达及ET-1浓度增高,在出血后第7天达到高峰,而后逐渐下降.结论 SAH患者脑脊液中Rho激酶的表达与ET-1浓度梯度有关,参与SAH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其含量与病情演变、脑血管痉挛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动脉瘤夹闭术后低钠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为其临床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共纳入120例行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详细记录患者的病史及基本信息,根据其是否发生低钠血症分为两组,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20例行动脉瘤夹闭术患者术后有45例(37.5%)出现低钠血症(病例组),血钠(125.2±10.1)mmol/L,出现低钠血症时间(8.2±0.8)d,其中第1个高峰(术后1~3 d)15例,第2个高峰(术后8~9d) 25例,其余时间5例;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瘤39例,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瘤6例.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和病例组年龄、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急诊手术、动脉瘤大小及中动脉动脉瘤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7±8.4)岁比(54.7±8.4)岁、(14.4±3.1)分比(10.3±3.4)分、26.7%(20/75)比60.0% (27/45)、33.3%(25/75)比62.2% (28/45)、32.0% (24/75)比62.2% (28/45)、(0.9±0.3) cm比(1.4±0.4) cm、24.0%(18/75)比42.2%(19/45),P<0.01或<0.05].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前GCS评分下降、急诊手术是动脉瘤夹闭术后出现低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术后1 ~3d及8~9d是动脉瘤夹闭术后出现低钠血症的高峰,对于不同高峰阶段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术前GCS评分下降、急诊手术是动脉瘤夹闭术后出现低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需重视上述危险因素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及预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病房多药耐药菌(MDROs)医院感染情况并提出护理预防控制措施,保证医疗安全.方法 对2009年12月-2011年9月神经外科病房68例多药耐药菌感染的病历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68例患者发生多药耐药菌感染共分离71株病原菌,主要来自痰标本,占71.9%,其次为尿标本,占15.5%;正确使用护理程序及管理,多药耐药菌感染能得到有效控制,未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结论 加强MDROs感染患者的监测,切实落实消毒隔离措施,认真执行标准预防及手卫生,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等护理措施,对神经外科多药耐药菌感染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