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X线透视下钡剂灌肠诊断小儿肠套叠及灌肠复位的可靠性及有效性,提高肠套叠X线诊断率和整复率.方法 对30例经钡剂灌肠或手术证实肠套叠患儿的X线透视下钡剂灌肠点片及复位影像作对照分析.结果 对肠套叠病人钡剂灌肠后所有病例均可见肠管内软组织肿块或杯口状充盈缺损,合理钡剂灌肠使26例成功复位,成功率约85%.结论 X线透视下钡剂灌肠为肠套叠的确诊及治疗提供了有效方法,具有疗程短、创伤小、价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发病机理及影像诊断。方法:通过观察ECT、MRI、CT等检查应用于ANFH诊断过程中的表现,分析其原理。结果:各种影像检查手段显示病变情况时提供的信息不同,病变不同分级影像表现也各不相同。结论:根据病变的分级及各种影像检查手段基本原理进行深入研究,确保股骨头缺血坏死不同阶段都能进行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途径联合引导定位穿刺破膜治疗膜性布加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2年8月~2006年12月收治的23例单纯膜性布加综合征行下腔静脉、上腔静脉和(或)肝静脉造影检查,然后用穿刺针破膜,引入不同规格的球囊进行扩张.结果 本组经皮经上腔静脉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15例,经皮经上腔静脉行肝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8例,其中1例放置血管内支架,手术过程顺利.术后随访半年~1年,总有效率91.3%,复发率8.7%.结论 膜性布加综合征行球囊扩张成形术或球囊扩张成形术加血管内支架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外科术前经动脉化学治疗药物灌注并栓塞供养血管后,对外科手术方式以及疗效的影响。方法23例女性单侧乳腺癌确诊患者,在外科手术前6~17 d,行锁骨下动脉局部化学治疗药物灌注和栓塞,化学治疗药物采用FAC/FEC方案,栓塞剂为碘化油和明胶海绵。外科手术前1~3 d行钼靶摄片,测量肿块变化,记录手术出血量和手术方式。结果经动脉化疗灌注栓塞无严重并发症;化学治疗灌注栓塞后5~15 d,部分缓解61%(14/23),病变稳定39%(9/23);20例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3例患者行保乳手术。手术出血量45~400 mL,平均出血量(141±96)mL,并与同时期同科室52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术前未化学治疗栓塞)的出血量90~450 mL,平均(209±83)mL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术前经动脉新辅助化学治疗及栓塞供养动脉,可使肿块缩小,减少术中出血量,利于手术切除,并增加保乳手术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乳腺疾病126例钼靶X线检查与病理资料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钼靶X线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总结经钼靶X线检查诊断并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疾病126例临床资料,分析比较影像与病理学资料。结果 126例中病理诊断恶性病变83例、良性病变43例。钼靶X线检查误诊13例,恶性病变误诊为良性3例,分别为导管内癌、黏液腺癌、髓样癌;良性病变误诊为恶性10例,其中增生性疾病4例、纤维腺瘤3例、慢性炎症2例、脂肪坏死1例。结论术前钼靶X线检查应作为乳腺病变的常规诊断方法,但对于肿瘤组织分化好及早期乳腺癌与良性疾病的鉴别存在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覆膜内支架配合氟尿嘧啶缓释剂治疗晚期食管癌在缓解症状以及延长生存期等方面的临床观察。方法:本院2005年5月~2008年8月收治食管癌患者54例,其中食管癌41例,贲门癌13例,均经病理证实,在植入食管支架时加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将此5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8例,对照组26例。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临床症状以及6个月及12个月生存期,两组6个月及12个月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覆膜支架配合氟尿嘧啶缓释剂治疗晚期食管癌在延长生存期上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小肠梗阻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月~2010年11月收治的粘连性小肠梗阻27例(治疗组),行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治疗;选择粘连性小肠梗阻23例作对照(对照组),应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引流、症状缓解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保守治疗痊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第1天引流量、置管时间、腹胀、腹痛减轻时间,排气、排便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小肠梗阻操作简单,效果显著,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技术特点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经股动脉入路,将微导管头端进入畸形血管团内,缓慢注射Onyx栓塞剂。结果 23例脑动静脉畸形团直径在3.5~11cm,参与供血的小动脉1~4支,栓塞后畸形血管团完全消失者10例,血管团明显变小、瘘口消失、栓塞体积>60%者9例,<60%者4例。栓塞时间持续30~90min(平均50min),Onyx用量2~9.5mL(平均7mL),对未能完全栓塞的13例患者,建议配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术后24h内脑出血3例,术后住院期间出现脑梗死2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安全有效,可使部分Spetzler-Martin分级Ⅰ、Ⅱ级的患者达到完全栓塞的治愈效果,未能完全栓塞者也能为手术或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创造条件,扩展了可治愈病例的范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