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2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探讨CT血管造影诊断大脑中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准确性和以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大脑中动脉支架术后患者(可评支架共有35枚)以及支架近端、中段及远端共175节段,分别接受16层CT血管造影和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为标准,评价CTA的诊断效果和价值。结果:CTA清楚显示了动脉支架植入的部位、支架长短、支架部位动脉狭窄情况和引起狭窄斑块的性质。CTA发现支架内引起狭窄病变25处,其中钙化病变4处,非钙化病变21处;支架近端狭窄13例,中段狭窄6例,远端狭窄6例。DSA发现支架内狭窄病变28处,其中钙化病变6处,非钙化病变22处;支架近端狭窄15例,中段狭窄7例,远端狭窄6例。DSA显示冠状动脉支架内狭窄28节段,CTA正确诊断24节段,漏诊4节段,敏感性85.7%,准确率95.1%。结论:CTA能有效显示大脑中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情况,能准确判断狭窄部位及病变性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CTA)对大脑中动脉非钙化性斑块支架术后再狭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09年6月~至2012年1月就诊于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大脑中动脉非钙化性斑块支架成形术治疗的患者资料,于术后第12个月对随访患者进行CTA和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分别测量血管狭窄程度,以DSA检查结果作标准,评价CTA对支架内再狭窄诊断的准确性。结果:58例大脑中动脉狭窄(60处)所致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纳入本研究,平均年龄(60.4±5.1)岁(男性18例,60%),全部患者成功实施动脉支架成形术,术后支架内管径CTA和DSA检查结果无统计学差异[(2.40±0.36)mm比(2.31±0.34)mm,t=0.21,P=0.83])。术后第12个月,32例患者完成CTA及DSA随访,8例患者(25%)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狭窄程度>50%),支架内管径CTA和DSA检查结果无统计学差异[(1.61±1.00)mm比(1.71±0.87)mm,t=0.30,P=0.76]),但对于支架内再狭窄(狭窄程度>80%)的患者,CTA所测支架内管径显著小于DSA测量结果[(1.51±0.87)mm比(1.81±1.00)mm,t=0.26,P=0.79])。结论:CTA在诊断术后支架内管径无差异,但在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狭窄程度>50%)的准确性上与DSA相同,但是在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狭窄程度>80%)的准确性上与DSA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Wingspan动脉支架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内再狭窄相关性卒中的发病率.方法 30例Wingspan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别于术后第6、12个月随访,全部随访患者均接受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 2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内死亡(6.7%),其余28例患者完成随访.术后6个月随访,7例患者(23.3%)支架再狭窄,平均支架内再狭窄程度(69.0±9.8)%.均给予强化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术后12个月随访,无新发支架内再狭窄患者,上述7例患者中,2例患者发生支架内闭塞.结论 大脑中动脉Wingspan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多见于术后6个月内,多伴支架内再狭窄相关的卒中事件,对术后6个月内预防支架内再狭窄应予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ASCO与改良TOAST分型方法对卒中亚型分型的准确性.方法 425例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经ASCO与改良TOAST病因分型方法进行卒中病因诊断,比较两种分型方法对卒中病因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与改良TOAST分型相比,ASCO 1级证据未明显降低不明病因卒中的诊断比例(15.5%比16.2%,x2=0.09,P=0.795),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的发病率60.2%,与改良TOAST分型相近(57.9%,x2=2.68,P=0.132),小动脉病变、心源性卒中的诊断比例略低于改良TOAST分型(13.4%比14.8%,x2=1.30,P=0.238;8.5%比8.7%,X2=0.00,P=1.000).2种分型方法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和小动脉病变的诊断均具有很好的一致性(κ值均大于0.81),对心源性卒中的诊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κ值0.61~0.80).结论 ASCO分型、改良TOAST分型方法对各卒中亚型的诊断均存在一致性,ASCO分型的设计特点能更充分地利用临床信息,弥补改良TOAST分型对多病因卒中患者病因诊断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收集就诊于沧州市人民医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均接受常规脑梗死治疗14 d,治疗组还辅以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14 d,观察两组间CRP水平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年龄和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65.0±5.7岁VS 64.2±6.1岁,P>0.05;男性:52%VS 49%,P>0.05),两组间基线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14±3分VS 15±3分,P>0.05)及CRP水平(7.9±2.3 VS 7.6±3.1,P>0.05)无差异。随访观察14 d后,治疗组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4.1±2.1 VS 6.1±1.8,P<0.05),但两组间NIHSS评分无差异(12±2分VS 14±3分,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能够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CRP水平,提示丹参多酚酸盐能够减轻急性脑梗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标准,评价CT血管成像(CTA)对Wingspan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支架内再狭窄诊断的准确性。方法连续收集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就诊于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Wingspan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于术后第6个月对随访患者进行CTA和DSA检查,分别测量血管狭窄程度,以DSA检查结果作标准,评价CTA对支架内再狭窄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3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术后支架内管径CTA和DSA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个月,16例患者完成CTA及DSA随访,4例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狭窄程度>50%),支架内管径CTA和DSA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于支架内再狭窄>75%的患者,CTA所测支架内管径显著小于DSA测量结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A对Wingspan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程度<75%的诊断有较好的准确性,但对于狭窄程度>75%者存在夸大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依据改良TOAST分型方法作为标准,探讨河北省中南部地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学特征。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改良的TOAST病因分型法作为诊断标准,结合头颅DWI和/或TCD微栓子监测结果确定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AT)的诊断及病因分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6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所有患者M-TOAST亚型构成比例分别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71.48%,小动脉病变21.39%,心源性栓塞3.09%,其它病因明确0.86%,不明病因者3.18%。结论河北省中南部地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分型以AT为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