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静脉血栓 (DVT) 指深静脉管腔内血液的异常凝结,常见于创伤或手术后患者,好发于下肢,若不及时发现并对其进行有效治疗,早期可因血栓栓塞局部深静脉管腔导致疼痛性股青肿,或血栓脱落继发致命性肺栓塞;晚期遗留深静脉瓣功能不全,成为严重危害患者健康的疾病之一.血液中存在一套相互拮抗的凝血和抗凝血系统,在正常情况下,通过复杂而精细的调节保持动态平衡,既维持血液在血管内呈液体流动状态,又在一旦出现血管破裂的情况下迅速在局部凝固形成止血栓,防止出血.若凝血和抗凝血过程中出现调节障碍或凝血系统在心血管内被不适当激活,从而造成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
脉冲射频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近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椎间盘内脉冲射频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近期疗效。方法:对20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行间盘内脉冲射频治疗,记录术前、术后1周、1月、3月和6月时患者的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s,NRS)和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内患者NR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无严重副作用。结论:间盘脉冲射频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近期疗效满意,值得开展深入的前瞻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前,临床上缺乏有效的预测深静脉血栓的手段。KLF2、KLF4在血栓形成前及形成过程中表达下调,有可能作为分子标记物预测诊断深静脉血栓。 目的:探讨抗凝基因KLF2、KLF4预测诊断深静脉血栓的可行性。 方法:从100只大鼠中随机取90只建立大鼠创伤性深静脉血栓模型,按取材时间点及是否有血栓形成分为血栓形成前组、血栓形成组和血栓消溶组,其余的10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在相应时间点采集各组大鼠血液,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液中KLF2及KLF4 mRNA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荧光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血栓形成前及血栓形成组KLF2和KLF4 mRNA表达低于正常组,而血栓消溶组血清KLF2和KLF4 mRNA水平较正常组高。提示KLF2及KLF4可能成为预测诊断深静脉血栓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4.
背景:骨科手术后易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但目前临床上对此尚缺乏有效预测诊断手段,组织蛋白酶可能是血栓形成的有效生物标记物.目的:观察大鼠深静脉血栓形成前后组织蛋白酶B和组织蛋白酶 C在血细胞中的表达变化情况,探讨二者作为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诊断候选分子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采用血管钳夹股静脉+双后肢固定制动的方式建立大鼠创伤性深静脉血栓模型,根据观察时间点和血栓形成情况分为血栓形成前组、血栓形成高峰期组和血栓不形成组,提取各组血液RNA并反转录为cD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组织蛋白酶 B和组织蛋白酶 C在血细胞中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血栓形成高峰期组大鼠血细胞中组织蛋白酶B,C 表达明显,血栓形成前组和血栓不形成组大鼠血细胞中组织蛋白酶B,C表达于正常对照组大鼠为无明显差异.提示组织蛋白酶B和组织蛋白酶C与深静脉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可作为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诊断的候选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背景: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机制复杂,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观察和流行病学层面,其分子机制研究一直没有新的突破.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变化规律,探讨其在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SPF级8~12周龄SD大鼠150只,体质量250~300 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和模型组140只.模型组140只采用直接钳夹股静脉+双后肢石膏固定方式,建立大鼠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动物模型.又分为7组亚组,创伤即刻组(0.5 h)、血栓形成初始期组(2.5 h)、高峰期血栓形成组(25 h)、高峰期血栓不形成组(25 h)、血栓消退组(72 h)、血栓不消退组(72 h)和创伤后持续无血栓组(168 h),每组10只.在相应时相点无创切取股静脉血管组织,随后抽取总RNA,采用Genechip Rat Genome 4302.0芯片对股静脉血管组织进行基因表达检测.观察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与不形成和消退与不消退的发生率;运用基因芯片数据分析方法分析基质金属蛋白酶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在各时相点的表达.结果与结论:模型组死亡3只,147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造模后25 h血栓形成率约为50.5%,血栓不形成率约为49.5%;168 h,有血栓的大鼠中大概有56.7%发生消退,43.3%的血栓持续存在不消退.基质金属蛋白酶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等均呈不同程度差异表达.血栓不消退状态时,基质金属蛋白酶仍呈高表达,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表达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处于下调状态,在消退过程呈明显抑制状态.在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与消退演化过程中,创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创伤性深静脉血栓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基质金属蛋白酶/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可能是影响血栓生物学状态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7.
背景:目前,临床上缺乏有效的预测深静脉血栓的手段。KLF2、KLF4在血栓形成前及形成过程中表达下调,有可能作为分子标记物预测诊断深静脉血栓。目的:探讨抗凝基因KLF2、KLF4预测诊断深静脉血栓的可行性。方法:从100只大鼠中随机取90只建立大鼠创伤性深静脉血栓模型,按取材时间点及是否有血栓形成分为血栓形成前组、血栓形成组和血栓消溶组,其余的10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在相应时间点采集各组大鼠血液,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液中KLF2及KLF4 m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荧光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血栓形成前及血栓形成组KLF2和KLF4 mRNA表达低于正常组,而血栓消溶组血清KLF2和KLF4 mRNA水平较正常组高。提示KLF2及KLF4可能成为预测诊断深静脉血栓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8.
背景:目前,临床上缺乏有效的预测深静脉血栓的手段。KLF2、KLF4在血栓形成前及形成过程中表达下调,有可能作为分子标记物预测诊断深静脉血栓。 目的:探讨抗凝基因KLF2、KLF4预测诊断深静脉血栓的可行性。 方法:从100只大鼠中随机取90只建立大鼠创伤性深静脉血栓模型,按取材时间点及是否有血栓形成分为血栓形成前组、血栓形成组和血栓消溶组,其余的10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在相应时间点采集各组大鼠血液,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液中KLF2及KLF4 mRNA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荧光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血栓形成前及血栓形成组KLF2和KLF4 mRNA表达低于正常组,而血栓消溶组血清KLF2和KLF4 mRNA水平较正常组高。提示KLF2及KLF4可能成为预测诊断深静脉血栓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9.
骨科于术后易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但目前临床上对此尚缺乏有效颅测诊断手段,组织蛋白酶可能是血栓形成的有效生物标记物。目的:观察大鼠深静脉血栓形成前后组织蛋白酶B和组织蛋白酶C在血细胞中的表达变化情况,探讨二者作为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诊断候选分子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采用血管钳央股静脉+双后肢固定制动的方式建立大鼠创伤性深静脉血栓模型,根据观察时间点和血栓形成情况分为血栓形成前组、血栓形成高峰期组和血栓不形成组,提取各组血液RNA并反转录为cD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组织蛋白酶B和组织蛋白酶C征血细胞中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血栓形成高峰期组大鼠I缸细胞中组织蛋白酶B,C表达明显,缸栓形成前组和血栓不形成组大鼠血细胞中组织蛋白酶B,C表达于正常对照组大鼠为无明显差异。提示组织蛋白酶B和组织蛋白酶C与深静脉曲L栓形成密切相关,呵作为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诊断的候选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背景: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机制复杂,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观察和流行病学层面,其分子机制研究一直没有新的突破。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变化规律,探讨其在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方法:SPF级8~12周龄SD大鼠150只,体质量250~300 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和模型组140只。模型组140只采用直接钳夹股静脉+双后肢石膏固定方式,建立大鼠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动物模型。又分为7组亚组,创伤即刻组(0.5 h)、血栓形成初始期组(2.5 h)、高峰期血栓形成组(25 h)、高峰期血栓不形成组(25 h)、血栓消退组(72 h)、血栓不消退组(72 h)和创伤后持续无血栓组(168 h),每组10只。在相应时相点无创切取股静脉血管组织,随后抽取总RNA,采用Genechip Rat Genome 430 2.0芯片对股静脉血管组织进行基因表达检测。观察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与不形成和消退与不消退的发生率;运用基因芯片数据分析方法分析基质金属蛋白酶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在各时相点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模型组死亡3只,147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造模后25 h血栓形成率约为50.5%,血栓不形成率约为49.5%;168 h,有血栓的大鼠中大概有56.7%发生消退,43.3%的血栓持续存在不消退。基质金属蛋白酶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等均呈不同程度差异表达。血栓不消退状态时,基质金属蛋白酶仍呈高表达,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表达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处于下调状态,在消退过程呈明显抑制状态。在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与消退演化过程中,创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创伤性深静脉血栓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基质金属蛋白酶/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可能是影响血栓生物学状态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