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肾母细胞瘤基因1(WT1)和融合基因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微小残留病(MR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该院确诊并完成RUNX1-RUNX1T1、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PML)/视黄酸受体(RAR)α和WT1基因检测的伴重现性遗传学异常的AML患者。检测RUNX1-RUNX1T1、PML/RARα和WT1转录本水平,将RUNX1-RUNX1T1、PML/RARα融合基因转录本水平为0%看作融合基因阴性组,将RUNX1-RUNX1T1或PML/RARα融合基因转录本水平均不为0%看作融合基因阳性组。结果融合基因阴性组患者WT1转录本水平为0.096%(0.007%,1.990%),融合基因阳性组患者WT1转录本水平为1.420%(0.100%,60.340%),融合基因阴性组患者WT1转录本水平低于融合基因阳性组患者(P<0.05)。融合基因高表达组(融合基因转录本水平≥1%)患者融合基因转录本水平高于WT1转录本水平(P<0.05),融合基因低表达组(融合基因转录本水平<1%)患者WT1转录本水平高于融合基因转录本水平(P<0.05)。结论可联合检测融合基因和WT1,以此提高MRD的检测灵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黏附分子CD44表达对白血病细胞黏附、迁移、浸润的影响.方法 选择对数生长期的白血病细胞株SHI-1、THP-1、NB4、K562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种白血病细胞株CD44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并将各株白血病细胞分为对照组(加入同种同型IgG)和实验组(加入CD44单抗),然后观察白血病细胞与人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细胞的黏附率;用包被ECV304细胞的Transwell小室培养法观察细胞迁移率;用包被人工基质膜Matrigel的Transwell小室培养法观察白血病细胞穿过人工基质膜的浸润能力.结果 SHI-1、THP-1、NB4细胞均表达CD44 mRNA和蛋白,而K562细胞CD44 mRNA和蛋白表达量少甚至不表达;SHI-1、THP-1 、NB4细胞CD44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0731±0.0072、0.0827±0.0151、0.1473±0.0365,与K562细胞(0.0002±0.000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黏附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SHI-1、THP-1、NB4细胞黏附率均较对照组下降(分别为72.78%、64.09%、57.42%),而实验组K562细胞黏附率为106.16%.迁移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SHI-1、THP-1、NB4细胞迁移率分别为55%、29%、25%,实验组细胞迁移率下降(分别为32%、18%、12%),而两组中K562细胞无明显变化(均为2%).浸润实验显示:对照组SHI-1、THP-1、NB4细胞穿过Matrigel的细胞率分别为24%、15%、13%,实验组均有所下降(分别为12%、8%、4%),而两组中K562细胞不能穿过.结论 CD44抗原可能通过改变细胞的黏附、迁移及浸润能力,参与白血病细胞的髓外浸润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含苯达莫司汀的移植预处理方案[BeEAM(苯达莫司汀+依托泊苷+阿糖胞苷+马法兰)和BeEAC(苯达莫司汀+依托泊苷+阿糖胞苷+环磷酰胺)]在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2年5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接受ASCT的1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分析造血重建时间,并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ASCT前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3例。13例患者移植后均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中位植活时间10(9~16)d,血小板中位植活时间14(9~22)d。移植后中位随访11(3~19)个月,患者移植后3个月完全缓解率为84.6%(11/13),主要的2级以上不良反应为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腹泻、口腔黏膜炎,无移植相关死亡。结论:BeEAM和BeEAC预处理后ASCT均是治疗恶性淋巴瘤安全、有效的方法,其远期疗效尚待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4.
肺癌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其发生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在我国 ,肺癌死亡率占肿瘤死亡顺位的第 3位 ,占全部肿瘤死亡构成的 1 6.2 % ,而在城市恶性肿瘤死亡率中肺癌死亡率占第 1位。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 ,一些恶性肿瘤如肺癌、肝癌、胃癌、白血病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 ,其中肺癌上升 1 0 0 %。阐明肺癌的发病机制 ,为肺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生物学指标是当前肺癌研究的重点。现就近年来一些肺癌研究热点作一简要回顾与展望。1 肺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对肺癌发病的分子…  相似文献   
5.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是白血病髓外浸润(复发)的最常见形式,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成人白血病患者1572例,其中发生CNSL110例,现将其临床特点及预后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是白血病髓外浸润(复发)的最常见形式,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成人白血病患者1572例,其中发生CNSL110例,现将其临床特点及预后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27岁.2004年6月诊断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型),核型分析示46,XY,t(8;21),AML1-ETO表达(+).化疗达完全缓解后多方案巩固治疗t年.后停止治疗.2007年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臀部及双下肢疼痛麻木,呈放射性,不伴有发热等其他不适,CT示腰椎间盘突出,相应处理后症状稍缓解.  相似文献   
8.
背景: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是一种人体软组织填充剂,主要用于注射隆乳,大量文献报道它会引起乳房硬结、感染、凝胶移位、乳房变形、乳腺增生甚至乳腺癌等并发症。目的:观察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后乳腺的病理学改变。方法:收集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后病例35例,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AS和AB染色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与结论:35例注射隆乳后的病例,26例发生了异物肉芽肿,发生率为74%(26/35);3例发生了乳腺癌,发生率为9%(3/35)。病灶内见大小不等的囊腔,部分囊腔完全由组织细胞、异物巨细胞和纤维组织填充。病变处和周围乳腺组织、脂肪及横纹肌组织均可见变性坏死,部分呈凝固性坏死。部分病例病变周围乳腺导管部分呈增生性改变,表现为普通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或浸润癌,提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对人体组织有毒性作用,会导致组织的变性坏死和引起异物肉芽肿反应,其和乳腺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注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乳后的乳腺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是一种人体软组织填充剂,主要用于注射隆乳,大量文献报道它会引起乳房硬结、感染、凝胶移位、乳房变形、乳腺增生甚至乳腺癌等并发症。 目的:观察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后乳腺的病理学改变。 方法:收集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后病例35例,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AS和AB染色进行病理学观察。 结果与结论:35例注射隆乳后的病例,26例发生了异物肉芽肿,发生率为74%(26/35);3例发生了乳腺癌,发生率为9%(3/35)。病灶内见大小不等的囊腔,部分囊腔完全由组织细胞、异物巨细胞和纤维组织填充。病变处和周围乳腺组织、脂肪及横纹肌组织均可见变性坏死,部分呈凝固性坏死。部分病例病变周围乳腺导管部分呈增生性改变,表现为普通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或浸润癌,提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对人体组织有毒性作用,会导致组织的变性坏死和引起异物肉芽肿反应,其和乳腺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颈静脉球瘤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及巨大颈静脉球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至2009年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8例颈静脉球瘤的病例资料。结果 8例患者中,男5例,女3例; 33~62岁;均为单耳病变,左耳2例,右耳6例;主要临床症状为搏动性耳鸣、声音嘶哑、听力下降和面瘫。临床表现结合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所有病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按1979年Fisch分型,A型0耳,B型1耳,C型1耳,D1型4耳,D2型2耳。均给予手术治疗,2例行单纯乳突根治术,6例行颞颈联合入路彻底切除肿瘤。术中2例出现脑脊液漏均经硬脑膜修补后治愈;2例术后面瘫,1例经治疗后缓解,1例为永久性;原有声音嘶哑、搏动性耳鸣缓慢消失。随访6例,单纯乳突根治术2例中,1例随访5年未复发,1例失访;余5例中,有1例术后第2年复发,给予放射治疗; 2例随访7年,1例3年,1例2年,均未复发。结论 颈静脉球瘤易误诊;诊断主要根据病史、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其中影像学对确诊起重要作用。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颈静脉球瘤最好的方式,入路的选择对于手术的成功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