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熟三七粉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08—2016-10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100例)和治疗组(100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治疗组给予熟三七粉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对比分析2组病死率、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病死率为17.0%,治疗组为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5.0%,治疗组为8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熟三七粉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降低病死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的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本虚多指脾肾亏虚、气血不足,标实多为肝郁、痰结、血瘀。食管与胃相连,与脾、肝相关。故食管癌的本质为脾虚肝郁、胃气上逆。治疗应以培补元气、健脾疏肝为法,注重经方及抗癌专药的运用。同时可结合现代基因组学检测,判定患者的药物代谢速率类型,灵活选用有毒中药,如全蝎、蜈蚣、半夏等,达到个体化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状元散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中医辨证分型为心脾两虚型的失眠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阿普唑仑治疗,观察组采用自拟中药状元散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治疗前、1周后、2周后、4周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临床治愈10例,显效11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76.74%(33/43);观察组临床治愈19例,显效13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为93.02%(40/43);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2周后及4周后,观察组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恶心呕吐4例,头晕头痛3例,疲乏无力3例,其他1例,总发生率为25.58%(11/43);观察组发生恶心呕吐1例,头晕头痛1例,疲乏无力1例,其他0例,总发生率为6.98%(3/43);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0.05)。结论:状元散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疗效显著,可以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化瘀解毒方对胃癌大鼠血清炎症因子、免疫功能和肿瘤相关因子的影响,研究化瘀解毒方抗癌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Wistar大鼠剔除死亡及离群值后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每组10只。造模成功后,中药组分别给予低、高剂量化瘀解毒方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干预12周结束后取材,测定血清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6,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及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指标,观察大鼠胃癌组织p53、STAT3、VEG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药物干预后,中药高剂量组血清中IL-6、IL-10、TNF-α、Ig G、Ig M、Ig A、CD3+、CD4+含量显著下降,CD8+水平明显升高,与模型组及中药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及各剂量中药组p53、STAT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阳性表达均显著上升(P0.05),且中药高剂量组p53、STAT3、VEGF阳性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及中药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解毒方抗癌的作用机制与其能够提高细胞和体液免疫,减轻胃癌大鼠炎症反应,降低p53、STAT3、VEGF等肿瘤相关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定坤丹辅助治疗子宫内膜癌(EC)术后放化疗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随机按数字表法,将16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82例和观察组86例。对照组脱落、失访4例,剔除3例,最终完成75例,观察组脱落、失访5例,剔除4例,最终完成77例。两组术后根据危险因素进行给予近距离腔内放疗、盆腔外照射、化疗等措施。对照组口服八珍丸,1丸/次,2次/d;观察组口服定坤丹,7 g/次,2次/d。两组疗程均为治疗4个月,并进行长期随访。治疗前、治疗后2和4个月进行气血两虚证评分;记录放、化疗的毒性反应,比较3级及以上急性和晚期膀胱、直肠放射性损伤的发生率,比较3度及以上化疗药物毒性反应的发生率;检测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进行治疗前后欧洲生命质量协作组癌症核心量表(EORTC QLQ-C30)评价;检测治疗前后癌胚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每3个月随访1次,记录病情进展(复发/转移)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2和4个月的气血两虚证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3级及以上膀胱和直肠的急性放射反应和晚期放射损伤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3度以上化骨髓抑制、消化道毒性、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EORTC QLQ-C30量表的5个功能维度和整体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3个症状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CA125,HE4,DKK1,VEGF,MMP-9和TGF-β1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情进展率为18.18%(14/77),低于对照组的33.33%(25/75)(χ2=4.572,P<0.05)。结论:定坤丹辅助治疗EC术后放化疗患者,可减轻气血两虚证症状和放射治疗和化疗导致的毒副反应,提高了生活质量和免疫功能,抑制了肿瘤标志物和肿瘤生长因子的表达,改善了肿瘤的进展,从而改善了预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