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犬活体肝移植术中的管道处理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非转流条件下犬活体肝移植中各种管道处理技巧,探索建立成熟、稳定的移植模型.方法 通过预实验组5例次和实验组11例次非转流条件下犬活体肝移植术,结合其解剖特点,观察手术技术改进对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预实验中5例手术均在术中及术后24 h内死亡.实验组手术中死亡2例,术后48 h存活率77.8%.受体犬手术时间平均(281.3±29.7)min,无肝期0 min;失血量为(262.1±27.5)ml,输血量(261.7±41.6)ml.术后第2 d正常进食.结论 术中各管道的合理处理对非转流条件下犬活体肝移植成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使用亚甲蓝进行肛瘘窦道染色确定肛瘘内口在复杂性肛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因复杂性肛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分成2组,术前行亚甲蓝窦道染色确定肛瘘内口为A组(32例),传统探条探查确定肛瘘内口为B组(25例),比较两组在明确肛瘘内口的准确率、术后复发率等。结果:在A组中32例患者均能在术中明确肛瘘内口,准确率100%,术后复发1例,复发率3%(1/32),在B组中有18例能够明确肛瘘内口,准确率72%,术后8例复发,复发率32%(8/25),两组在明确肛瘘内口准确率比较有显著统计意义(χ2=24.6,P<0.01),经亚甲蓝窦道染色法治疗肛瘘,肛瘘术后复发性更小,与B组比较有显著地统计学意义(χ2=6.76,P<0.01)。结论:亚甲蓝染色法在复杂性肛瘘治疗中能够明确肛瘘内口,减少术后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肝移植大鼠长期存活的机制.方法 : 24只受体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正常对照)、B(D-hanks液)、C(间充质干细胞)3组,术后观察各组大鼠的生存时间、肝功能(ALT、Tbil)和病理变化及Sry基因和白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 C组中位生存时间较A、B组显著延长(P&lt;0.05);移植术后1周各组血清ALT、Tbil均较正常值增高(P&lt;0.05),C组明显低于A、B组(P&lt;0.05);术后10天A、B组均呈急性中重度排斥反应,术后60天C组无明显的急性排斥反应.结论 经门静脉输注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肝脏中逐渐分化为具有生物活性的肝细胞,可能是减轻急性排斥反应,导致大鼠长期存活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缺血预处理对小型猪肝移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分析小型版纳猪供肝经过缺血预处理后产生的保护效应,为缺血预处理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实验用小型版纳猪25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通过速率法检测血清AST、ALT的活性变化,采用HSP70免疫印迹法检测HSP70的表达量,观察光镜和电镜下细胞形态学损害.结果 缺血预处理组HSP70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由光镜和电镜下的病理可以看到缺血预处理组的急性排斥反应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明显减轻,术后血清AST、ALT在缺血预处理组和缺血再灌注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加(P<0.01),但缺血预处理组比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减少,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经过2个循环10 min的缺血预处理,对供肝产生了明显的保护效应.缺血预处理对HSP70的表达起正性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硬直胆镜("李逊"镜)与纤维胆管镜共同治疗胆管术后残石的疗效。方法将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于2009年10月至2012年6月术后确诊的60例胆管残石患者随机分为联合应用硬直胆镜与纤维胆管镜取石组(观察组)和单纯纤维胆管镜取石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一次取石成功率,取石次数,最后残石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取石成功率为86.6%,每例取石次数为1~3次,平均(1.5±0.1)次,最后残石率为3.3%,并发症发生率为3.3%,而对照组一次取石成功率为63.3%,每例取石1~5次,平均(2.8±0.2)次,最后残石率为6.6%,并发症发生率为6.6%,两组结果比较,观察组取石次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一次取石成功率较高,最后残石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联合应用硬直胆镜与纤维胆管镜比单纯应用纤维胆管镜取术后残石更有效,可使一次取石成功率增高。  相似文献   
6.
活体肝移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凡东  潘明新 《广东医学》2007,28(3):485-487
著名医学家裘法祖说:"肝胆外科医生要把肝移植作为进一步的治疗手段列入肝胆疾病治疗策略的整个方案中.无论是正在受训的普外科医生,或是经验丰富的肝胆外科医生,都应具有关于肝移植各方面的知识,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在21世纪,器官移植在外科领域的地位也将越来越突出".自从1963年Starzl实施了第一例人类肝移植以来肝移植至今也有50多年的历史了,今在众多医学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这一技术基本成熟,已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手术方案和移植程序.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1].但是目前供肝的紧缺,使得大量等待移植以挽救生命的患者不得不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活体肝移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矛盾.从而也促进了活体肝移植(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LDLT)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背景:在大动物肝移植的研究领域,在肝脏解剖结构及生理代谢方面,猪是更接近于人类的哺乳动物。 目的:建立异基因中国小型猪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免疫学实验,验证建立成熟稳定的异基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的可行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6/2007-02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 材料:选用健康西藏小型猪30只,健康版纳小型猪10只。 方法:分别进行西藏猪一西藏猪原位肝移植、版纳猪一西藏猪原位肝移植10对次,非转流条件下行原位肝移植。 主要观察指标:移植后观察两组受体的存活时间,移植后1,3.7d检测受体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活性及总胆红素含量,并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 结果:①同基因肝移植组受体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异基因肝移植组(P〈0.01)。②异基因肝移植组受体移植后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活性及总胆红素含量显著高于同基因肝移植组(P〈0.01);移植前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异基因肝移植组受体于移植后7d出现严重的排斥反应;肝组织内见大量的片状坏死,汇管区有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 结论:建立了稳定的异基因小型猪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  相似文献   
8.
犬活体肝移植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犬活体肝移植接近于临床实际,能模拟临床活体肝移植的全部过程.应用非体外转流和分流方法建立犬活体肝脏移植模型,以期为开展临床活体肝移植提供实验数据.方法:①实验材料:实验于2006-05/2007-04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动物研究所完成,选用健康本地杂种犬36只,动物实验方法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②实验方法:将36只犬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供体组和受体组,共行非转流条件下犬活体肝脏移植手术18对次.活体供肝组行标准Ⅰ,Ⅱ,Ⅲ叶左半肝切取术.受体组先行左侧Ⅰ,Ⅱ,Ⅲ,Ⅳ,Ⅴ叶肝脏组织切除,在新肝植入后,再切除原肝残留Ⅵ,Ⅶ叶肝组织.③实验评估:检测动物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及存活期;犬死后当天行尸体解剖明确死亡原因.结果:成功建立非转流犬活体肝移植模型14只.①活体供肝组手术结果:供体术中死亡1只,术后第1天因出血死亡1只,术后5 d存活率为88.2%.手术时间(183.7±32.4)min,失血量为(78.5±12.8)mL,输血量0 mL,供肝的热缺血时间几乎为零,冷缺血时间(146.7±24.4)min.②受体组手术结果:术中死亡4只,其中创面出血2只,左肝静脉吻合口出血1只,1只死于急性肺水肿.术后存活14只,术后5 h存活率为85.7%;受体犬手术时间(276.7±34.1)min,无肝期0 min;失血量为(242.5±25.6)mL,输血量(230.6±47.3)mL.结论:犬是理想的活体肝移植动物模型,受体肝脏分两步切除,新肝植入期,可有效维持受体血循环稳定,免除了体外转流或门腔分流的操作,为临床开展活体肝移植提供了技术和经验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混合痔的手术治疗中,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患者痛苦小,但术后吻合口狭窄是比较少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患者排便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J。2007年1月一2012年12月,我们对PPH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行手术切开狭窄的瘢痕环或增生瘢痕组织,以改善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胆汁酸对肝硬化大鼠肝切除术后法尼酯X受体(FXR)、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和肝功能恢复的影响作用。 方法将24只SD大鼠采用0.03%硫代乙酰胺溶液喂养方法制备肝硬化模型,行肝切除术后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2只。其中对照组用普通标准饲料喂养,而实验组用含0.2%胆汁酸的饲料喂养。1周后抽取下腔静脉血液行肝功能检查,随后处死实验动物,迅速切取残肝组织备用。分别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等方法检测FXR、IL-6的表达及肝功能恢复情况。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实验组中天冬氨酸基转移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和体内胆汁酸水平分别为(156.4±32.5) U/L、(203.3±38.6) U/L、(6.68±3.90) μmol/L,均低于对照组(215.6±42.3) U/L、(273.8±42.1) U/L、(6.51±4.30) 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32、2.566、2.114,P=0.004、0.025、0.035);实验组中FXR的表达量为0.45±0.16,而对照组的表达量为0.28±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7,P=0.003);实验组中肝脏再生指标肝细胞有丝分裂指数(MI)、肝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标记指数和细胞核DNA含量分别为(2.89±0.67)%,(4.76±0.89)%和(8.82±2.12)%,均高于对照组(1.12±0.34)%,(2.46±0.68)%和(3.98±1.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88、5.069、6.858,P=0.003、0.006、0.005);而实验组中IL-6的水平为(1.34±0.56) ng/mL,对照组为(1.68±0.55) ng/mL,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P=0.02)。 结论胆汁酸可以通过启动FXR、减少IL-6炎性介质、促进大鼠肝功能恢复和肝脏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