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肿瘤是一种非常少见的病变,国内外报道较少。我院2002年1月~2011年5月期间共收治5例,结合文献对本病的CT与MRI表现、临床和病理特点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3.
姚凤明  戴闽晔  任峰  付峰  李晖   《放射学实践》2012,27(4):402-405
目的:评价MS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在主动脉缩窄伴心脏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1例主动脉缩窄患者行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将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及仿真内境(VE)等后处理。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照手术结果及超声心动图,分析MSCTA在诊断主动脉缩窄伴心内畸形中的优缺点。结果:11例患者心内心外畸形共35处,MSCTA共诊断26处(诊断符合率74.3%),其中心外畸形19处(诊断符合率95%),漏诊1处动脉导管未闭,诊断心内畸形7处(诊断符合率46.7%),漏诊2例房间隔缺损和6例瓣膜病变共8处畸形;超声心动图共诊断畸形29处(诊断符合率82.9%),其中诊断心外畸形14处(诊断符合率70%),漏诊主动脉缩窄5例和肺静脉瘤样扩张1例,诊断全部心内畸形(诊断符合率100%)。结论:MSCTA能直观地显示主动脉缩窄的特异征象,明确病变的部位、类型、侧枝血管情况,对于诊断、选择治疗方法、观察术后疗效及随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MSCTA和超声心动图的联合应用是诊断心内心外复杂畸形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在诊断原发性异位脑膜瘤中的价值。方法对4例原发性异位脑膜瘤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原发性异位脑膜瘤,发生部位分别为左侧鼻腔、右肺上叶、左耳中鼓室及右额部皮下。术前影像诊断分别为左侧鼻腔软组织密度影、右上肺霉菌球、左侧中耳乳突炎合并胆脂瘤及右额骨肿瘤。均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其中脑膜上皮细胞型2例,过渡型1例,脑膜上皮细胞型与血管瘤型混合1例。结论原发性异位脑膜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仔细分析各种影像征象能够提高诊断准确度。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the aorta,CoA)是指主动脉的先天性局限性狭窄畸形,是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之一,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5%~8%[1],本病可单独存在,但更常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或作为复杂畸形的组成部分,临床上较容易漏诊,以往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心导管造影,但由于费用高、属于有创检查且较长时间暴露于放射线下.随着超声心动图检查的不断发展,可直观、适时、较全面地显示心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是一种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对于单纯三叉神经第Ⅱ支痛一直以来采取眶下孔或卵圆孔穿刺射频热凝治疗,眶下孔人路往往存在毁损范围过小、疼痛缓解不明显,而卵圆孔人路因容易累及第Ⅰ支或第Ⅲ支导致相应并发症产生[1].我们探索了一种精确定位三叉神经第Ⅱ支(上颌神经)射频热凝治疗的方法,并取得满意成绩,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选择本院2010年3月至2011年9月原发性三叉神经第Ⅱ支痛患者36例,男15例,女21例,年龄45~93岁,平均66岁.病变在右侧22例,左侧14例.病程6个月-8年,平均4.1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乳头状肾癌的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乳头状肾癌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 26例乳头状肾癌CT表现为圆形、类圆形肿块,边缘清晰,CT平扫以等低密度为主,其中8例发现肿块内点状及条状钙化,增强后病灶表现为持续性不均匀轻度强化,动脉期CT值平均上升约27.5 Hu,静脉期平均上升约28.7 Hu,肿块内出现低密度坏死11例,出血7例,6例发现假包膜.MRI扫描6例,T1WI等信号或稍高信号,T2WI低信号为主,DWI为高信号或明显高信号,增强后轻度强化,与髓质强化相似.结论 乳头状肾癌是一种少见的形态表现特殊的肾癌类型,CT动态增强检查和MRI表现有一定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的临床及影像特点,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胃神经鞘瘤的CT影像资料,总结其特点。结果9例胃神经鞘瘤中1例位于胃底,5例位于胃体,2例位于胃窦,1例位于贲门;8例误诊为问质瘤,1例误诊为胃癌;影像表现为起源于胃壁黏膜下肌层内实质性肿块,边缘清楚,平扫密度均匀,增强后肿瘤多呈轻中度渐进均匀强化,部分患者增强后可出现斑点状及小条状低密度影。结论CT检查明确肿瘤部位、大小、形态及边缘,肿瘤内部斑点状或小条状低密度粘液变性是区分问质瘤的有效征象,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对骨斑点症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 对3例骨斑点症病人的X线片特征作了回顾性分析,对其中1例病人作了2年的随访观察.结果 病灶呈对称性分布,主要分布于手、足的腕骨、跗骨以及四肢长骨的干骺端,也侵犯骨盆和肩胛骨.X线影像的特征表现为松质骨内1~14mm不等的多发圆形或椭圆形致密阴影.结论 骨斑点症属罕见的骨发育异常,其X线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CT诊断肠系膜损伤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CT诊断肠系膜损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因腹部钝伤进行手术患者的CT图像和临床资料.结果手术证实7例肠系膜损伤.术前CT诊断肠系膜损伤6例.CT表现包括肠系膜内血肿4例、肠壁增厚2例、肠系膜脂肪内渗出6例和对比剂从肠系膜血管漏出2例.结论CT对于肠系膜损伤的检测具有很好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