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神经肌电图检查在运动神经元病中的应用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神经肌电图(EMG)和单纤维肌电图(SFEMG)检查对运动神经元病的诊断意义和诊断机制。方法:对本院收治的43例确诊运动神经元病(MND)患者进行EMG和NCV检查,通过分析比较运动电位、波幅、运动相的异常诊断病变,对患者分组进行SFEMG检查,通过颤抖值、阻滞和纤维密度的差异来评判病变阶段、部位和预后。结果:EMG结果显示广泛性的神经源性改变,430块肌肉中异常376块,NCV检查12例潜伏期延长,13例传导速度减慢。结论:EMG检查可以有效发现病变,但是神经源性改变广泛,EMG检查不够敏感和精确。而SFEMG能更有效反映病情发展程度,为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64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在常规给予尼莫地平、阿司匹林、胞二磷胆碱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d 6个月。检测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随访6个月,记录脑血管病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明显小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随访期间脑血管病发生率(9.4%)明显低于对照组(37.5%)(χ2=7.108,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钙可以有效降低血脂水平,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脑血管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纤溶、抗凝及其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研究单纯纤溶、抗凝及其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92例急性脑梗死患随机分为纤溶组(A组)、抗凝组(B组)和纤溶 抗凝联合应用组(C组)。A组于5天内分别予巴曲酶10BU、5BU、5BU;B组予低分子肝素0.4ml腹壁皮下注射,一日两次,连用10天;C组前5天同A组,第6天起同B组。结果 联用组和单一用药组于脑梗死急性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单纯纤溶、抗凝和联合应用相互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60例脑梗死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作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①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0.8mm)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②脑梗死组硬化斑块检出率,不稳定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未检出);③颈动脉管腔狭窄率明显增高,以中度狭窄为多,与年龄增大有关系。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之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与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将15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种类型;另取我院同期就诊并经颈部B超证实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42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发病后不同程度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hs-CRP水平差异及治疗后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程度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hs-CR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轻型、中型和重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hs-CRP水平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相对于较低程度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较高程度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并与神经功能缺损分级密切相关(r=0.756,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hs-CRP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发生、发展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1998年1月~2003年12月本科采用侧脑室和脑脊液终池引流治疗重症自发性脑室出血2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奚惠娟 《中外医疗》2015,(3):104-105
目的:对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法舒地尔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4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00名,以随机方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血塞通粉剂、拜阿司匹林及胞二磷胆碱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盐酸法舒地尔、低分子肝素钙及胞二磷胆碱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0.0%,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0%,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差异比较明显,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舒地尔联合低分子肝素能够有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影响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990~1999年收治的65例结核性脑膜炎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5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痊愈48例,后道症7例,死亡l0例;高龄、抗痨开始晚、脑脊液蛋白高于3g/L及并发脑神经损害和/或脑积水者,预后差。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的预后与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年龄及有无并发症、脑脊液蛋白含量等诸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影响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 1990~ 1999年收治的 6 5例结核性脑膜炎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 5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 ,痊愈 48例 ,后遗症 7例 ,死亡 10例 ;高龄、抗痨开始晚、脑脊液蛋白高于3g/L及并发脑神经损害和 /或脑积水者 ,预后差。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的预后与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年龄及有无并发症、脑脊液蛋白含量等诸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8例,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照组52例,单用甲钴胺治疗,疗程均为12周。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神经电生理改变,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显效率(51.7%)、总有效率(84.5%)均高于对照组(38.4%,7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较治疗前明显增快(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传导速度有显著提高(P<0.01)。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优于单用甲钴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