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神经病学   4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33岁。额部摔伤10余年,额顶部囊性包块5年余,平卧和低头时出现,抬仰头时缩小或消失,压迫双侧颈静脉肿物复又出现。近两年囊性包块面积渐增大,由额顶发际外发展至眉间,低头时有明显胀痛感,囊性包块无搏动感,可压缩,头颅CT提示额部囊性病变;局部额骨较薄。  相似文献   
2.
<正>垂体脓肿比较罕见,影像学检查很难与垂体腺瘤以及拉克氏囊肿相鉴别。我科最近收治1例垂体脓肿误诊为垂体腺瘤患者,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1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伴轻微视物模糊1周入院,无发热。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 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运动正常。左眼视力0.3,右眼视力0.4,双眼视野正常。垂体性激素检查正常,血常规正常。头颅MRI检查见鞍区囊性占位性病变(图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非外伤病人术后出现远隔部位出血的原因以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7例非外伤性开颅术后的病人出血的时间和类型、治疗方法及预后,分析出血的原因以及预防方法。结果对出血量大并伴意识障碍甚至昏迷的4个病人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恢复良好,而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和1例小脑引部出血的病人给予保守治疗后亦恢复良好。结论颅内压的改变、血管损伤、血管调节功能改变、血压的改变及凝血功能障碍是非外伤性开颅手术后远隔部位出血的主要原因,及时发现、早期治疗是患者预后良好的关键。我科自2001年1月至2010年5月,共开展非外伤性开颅手术252例,术后出现远隔部位出血7例,现将其治疗情况及病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4例,女3例;年龄20~70岁,平均51岁。右额部蛛网膜囊肿1例,脑室-腹腔分流手术1例,左、右侧小脑血管网织细胞瘤各1例,左额部脑膜瘤1例,右额叶和左颞顶叶胶质瘤2例。所有患者术后24h复查头颅CT示颅内非手术区出血,其中3例术后4h神志由清楚变昏迷,复查头颅CT示非手术区巨大硬膜外血肿;1例术后12h出现昏迷,复查头颅CT示顶枕部硬膜外巨大血肿;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小脑引部小血肿,详见表1。1.2临床表现7例出现非手术区出血的患者都在术后出现头部难以缓解的疼痛,并逐渐加重;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的病人还出现同类手术后难以解释的疼痛或其它症状;4例术后意识清醒后又出现烦躁不安,意识渐模糊,至昏迷及一侧瞳孔散大,详见表1。1.3治疗方法4例发生较大硬膜外血肿伴意识障碍的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和1例小脑引部小血肿患者给予保守治疗,详见表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