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生物型硬脑膜原位植入转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新型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原位植入后的转归过程和演变趋势。方法杂种犬12只分为4组,每组各3只。用冠昊公司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实施外科手术替换动物的原位硬脑膜,主要观察替换后3、6、9、12个月不同时期的新生硬脑膜组织形成及演变过程。结果生物型人工硬脑膜按预期的设计思路显示了植入后的中远期转归过程,植入物内可见自体新生纤维组织逐步建立,形成由原植入物纤维结缔组织和新生活体组织的纤维组织交织在一起的“过渡态结构”。呈现新生组织逐步增加,最终替代残留植入物的趋势。经历1 年的缓慢降解,植入材料的残留部分仍然保持了比较完整的微观形态,并与周围新生组织的纤维组织交织在一起, 使“过渡态结构”在整个转归过程中始终能保持其基本的机械性能。结论新型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可望成为一种理想的硬膜修补材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改进输液量,改变喂食方案,探讨一种既能够减少吻合口瘘,又减少术后新生食道提前狭窄的方法。方法选取24只实验犬为中国杂种犬,对犬的采食方式,围术期减少输液量,提前喂食固体食物,加强运动等进行跟踪观察。结果24只家犬在围术期全部存活,存活率为100%,吻合口瘘为0只,成活率为100%。结论犬的采食方式,减少输液量,提前喂食固体食物,有减少吻合口瘘,对新生食道狭窄扩张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种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和自体膜应用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临床病人及犬的开颅手术,比较应用新型生物型人工硬脑膜与自体骨膜修补硬脑膜的预后。方法选择临床手术病人30例,24例行生物型人工硬脑膜修补硬脑膜,6例行自体膜修补;选择的实验犬分为:1、6、12、24个月及更长时间5组,每组犬各3只,每只犬分别应用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及自体膜修补硬脑膜。手术后观察不同修补材料的预后。结果所有临床病人术后观察均无颅内感染、脑脊液漏及癫发生。应用生物型人工硬脑膜修补材料的动物解剖显示,修补材料外表面与颅骨膜有少许粘连、易分离,与周边缝合的硬脑膜已完全愈合,不可分辨,不能分离。从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及自体膜两种修补材料内表面来看,前者生长更接近硬脑膜,与脑表面无粘连或偶有丝状粘连,而自体膜与脑表面有丝状粘连并有少许柱状粘连。组织学镜下显示,两种修补材料与硬脑膜之间无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反应,无囊壁形成。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内表面可见上皮细胞覆盖,上皮下可见纤维组织增生,纤维母细胞增生,该修补材料被降解,总量明显减少,内部可见毛细血管。结论用生物型人工硬脑膜作硬脑膜修补手术后,该型修补材料的特性使其能产生上皮,不易形成与脑组织的粘连,并逐渐被自体组织蚕食、降解和替代,达到具有实际意义的硬脑膜重建。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在修补硬脑膜缺损的实际应用中比自体膜有更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改进输液量,改变喂食方案,探讨一种既能够减少吻合口瘘,又减少术后新生食道提前狭窄的方法。方法选取24只实验犬为中国杂种犬,对犬的采食方式,围术期减少输液量,提前喂食固体食物,加强运动等进行跟踪观察。结果24只家犬在围术期全部存活,存活率为100%,吻合口瘘为0只,成活率为100%。结论犬的采食方式,减少输液量,提前喂食固体食物,有减少吻合口瘘,对新生食道狭窄扩张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经生物工程处理的静脉导管为支架,应用兔为动物实验对象,观察该方式修复面神经损伤的特点。【方法】54只新西兰大白兔,每只实验兔分别应用静脉导管及自体神经移植吻合修复面神经损伤,手术后行大体观察、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神经动作电位、切片组织学检查。【结果】活体动物手术后观察,静脉导管侧胡须运动、上唇口轮匝肌运动及其运动幅度比自体神经组稍多;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神经动作电位,术后10周和15周时静脉导管侧和自体神经侧均可引出神经动作电位,静脉导管侧的神经传导速度平均值均高于自体神经侧;术后10周,各兔再生神经组织化学染色,静脉导管侧的再生有髓神经纤维分布密集,并见分裂成熟的面神经结构,自体神经侧染色的神经纤维分布稍稀疏,再生的有髓神经结构不完全成熟。【结论】利用生物性天然静脉导管,经生物工程技术处理,克服了天然生物材料引起宿主的免疫排斥反应,比应用自体神经移植更有利于促进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和自体骨膜替代原生硬脑膜应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目前,在神经外科手术中主要是应用自体膜及人工硬脑膜做替代材料来修补缺损的硬脑膜,但自体膜取材尺寸及形状受限、手术繁杂、附加创伤等缺点,不符合现代医学发展趋势。目的:对比观察应用新型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及自体骨膜替代实验动物原生硬脑膜的转归。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广州第一五七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材料:选用9只出生6个月的新西兰大白兔,体质量2-3Kg,雌雄不拘。同时选用12只杂种健康犬,雌雄不拘,犬龄2岁,体质量15-20Kg。新型硬脑膜(国食药监械字2006第3460627号)。方法:实验于2003-10/2005-10于广州第一五七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实验动物全麻后,双顶开颅,人为制造双侧部分硬脑膜缺损及软脑膜损伤,然后以新型人工硬脑膜及手术区域自体膜分别实施硬脑膜修补术。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实验兔造模后1,6,12个月,每次取3只。实验犬分别于造模后6,12,24个月及病死或终老死亡前,每次取4只。分离暴露植入的替代材料,对比观察大体标本和镜下组织,分析不同时期替代材料的演变过程。结果:纳入实验兔9只及实验犬12只,1只犬麻醉中死亡,其余9只实验兔及11只实验犬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大体观察:替代材料替代原生硬脑膜12个月后,两种替代材料外表面与颅骨膜有少许粘连、易分离,与周边缝合的原生硬脑膜已完全愈合,不可分辨,不能分离。从两种替代材料内表面来看,新型人工硬脑膜生长更接近原生硬脑膜,与脑表面无粘连或偶有丝状粘连,而自体骨膜与脑表面有丝状粘连并有少许柱状粘连。②组织学观察:实验兔造模后12个月植入新型人工硬脑膜后,植入物与宿主之间无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反应,无囊壁形成。新型人工硬脑膜内表面可见上皮细胞覆盖,上皮下可见纤维组织增生,纤维母细胞增生,植入物被降解,总量明显减少,内部可见毛细血管。结论:新型人工硬脑膜的特性使其能产生上皮,不易形成与脑组织的粘连,并逐渐被自体组织蚕食、降解和替代,达到具有实际意义的硬脑膜重建。新型人工硬脑膜在修补硬脑膜缺损的实际应用中比自体膜有更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新型人工硬脑膜和自体膜的对比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通过对新西兰大白兔和本地犬的开颅手术,对比观察应用新型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及自体骨膜来替代原生硬脑膜的转归。方法全部动物共分为6组,兔9只,分l、6、12个月三组fn=31;犬12只,分12、24个月及更长时间i个组(n=4)。每只动物分别应用新型硬脑膜及自体颅骨膜替代原生硬脑膜,手术后主要观察不同植入物在各组动物体内的转归。结果因两种替代材料替代动物原生硬脑膜6个月或以内实验动物的解剖未达到完全愈合,故呈不典型性,无代表意义。12个月或以后的实验动物解剖显示,两种替代材料外表面与颅骨膜有少许粘连、易分离,与周边缝合的原生硬脑膜已完全愈合,不可分辨,不能分离。从两种替代材料内表面来看,新型人工硬脑膜生长更接近原生硬脑膜.与脑表面无粘连或偶有丝状粘连;而自体骨膜与脑表面有丝状粘连并有少许柱状粘连。组织学镜下显示.植人物与宿主之间无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反应,无囊壁形成。新型人工硬脑膜内表面可见上皮细胞覆盖,上皮下可见纤维组织增生,纤维母细胞增生,植人物被降解,总量明显减少,内部可见毛细血管。结论新型人工硬脑膜的特性使其能产生上皮,不易形成与脑组织的粘连,并逐渐被自体组织蚕食、降解和替代,达到具有实际意义的硬脑膜重建。新型人工硬脑膜在修补硬脑膜缺损的实际应用中比自体膜有更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自制生物型人工硬脑膜与美国进口同类产品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临床病人及犬的开颅手术,观察应用自主创新人工硬脑膜的预后,并与应用美国进口同类产品(脑膜卫士)比较。方法选择临床手术病人39例,24例应用自创材料,15例应用脑膜卫士修补硬脑膜;选择犬10只,分为5组,分别为1、6、12、24个月及更长时间,每组犬各2只,每只犬于左右头顶分别应用自创材料与脑膜卫士修补硬脑膜。手术后对比观察不同修补材料的效果。结果犬解剖显示,应用自创材料的外表面与颅骨膜有少许丝状粘连、易分离,与周边缝合的硬脑膜已完全愈合,不可分辨,不能分离。从自创材料及脑膜卫士两种修补材料内表面来看,前者生长更接近硬脑膜,与脑表面无粘连或偶有丝状粘连。组织学镜下显示,两种修补材料与硬脑膜之间无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反应,无囊壁形成。自创材料内表面可见上皮细胞覆盖,上皮下可见纤维组织增生,纤维母细胞增生,该材料被降解,总量明显减少,内部可见毛细血管。结论用自创材料做硬脑膜修补手术后,该型材料的特性使其能产生上皮,不形成与脑组织的粘连,并逐渐被自体组织替代,达到具有实际意义的硬脑膜重建。  相似文献   
9.
病毒性肝炎是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重症肝炎病情重,病死率高,治疗难度大。如何提高重症肝炎的疗效,是研究病毒性肝炎的重点课题之一。我科在国内较早应用胰高血糖素—胰岛素  相似文献   
10.
去抗原同种异体静脉套接修复兔面神经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以经生物工程处理的静脉导管为支架,应用兔为动物实验对象,观察该方式修复面神经损伤的特点?【方法】 54只新西兰大白兔,每只实验兔分别应用静脉导管及自体神经移植吻合修复面神经损伤,手术后行大体观察?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神经动作电位?切片组织学检查? 【结果】 活体动物手术后观察,静脉导管侧胡须运动?上唇口轮匝肌运动及其运动幅度比自体神经组稍多;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神经动作电位,术后10 周和15周时静脉导管侧和自体神经侧均可引出神经动作电位,静脉导管侧的神经传导速度平均值均高于自体神经侧;术后10周,各兔再生神经组织化学染色,静脉导管侧的再生有髓神经纤维分布密集,并见分裂成熟的面神经结构,自体神经侧染色的神经纤维分布稍稀疏,再生的有髓神经结构不完全成熟? 【结论】 利用生物性天然静脉导管,经生物工程技术处理,克服了天然生物材料引起宿主的免疫排斥反应,比应用自体神经移植更有利于促进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