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9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国精神科高级职称医生对双相抑郁治疗过程中抗抑郁药物与躁狂转化的认识。方法:自编与双相抑郁治疗有关的因素评价表让全国各地的专科医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选择。结果:调查信回收率70%,有56位医生回答了全部问题。医生认为,使用抗抑郁药物(94.6%)、联合多种抗抑郁药物(64.2%)、不同时应用心境稳定剂(50.9%)与双相抑郁治疗过程中引发躁狂有关。结论:我国精神科高级职称医生对双相抑郁治疗过程中药物引起躁狂发作的认识比较全面。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抑郁转向躁狂的相关因素及其危险程度,建立以抑郁为首发症状的双相障碍患者(软双相)的特征因素.方法 对98例软双相进行回顾性调查并与55例反复发作抑郁症对照比较.结果 软双相患者年龄和发病年龄显著小于反复发作者、病程短于对照组,已婚者比例少,个性外向者比例高,文化程度显著高于反复发作患者,家族史阳性率高,OR界于1.07~15.17.临床特征方面,首次发作小于3个月、严重程度大于3分、精神病性、生物症状明显多于对照组,OR界于1.17~112.91之间.而用过3种药物者明显少于对照,回归分析提示,病程短、发病年龄早、个性外向、血缘近的阳性家族史、首次病程短于3个月、生物症状多都是促进疾病转相的危险因素.结论 软双相病人有自身的人文和临床特征,这些特征可能是促进软双相病人向双相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叶秀红  唐贤祥 《浙江医学》2004,26(7):547-548
近年来临床观察发现,氟西汀在治疗抑郁症过程中,每日20mg用量似显不足;且氟西汀比较其它部分抗抑郁药显效时间相对滞后,给临床治疗以及患者的依从性带来一定困难[1].文献报道,氟西汀联合小剂量三环类抗抑郁药可提高疗效并提前显效,又不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2],为此我们对单用氟西汀与氟西汀联合氯米帕明治疗抑郁症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心境障碍的发病与人格特征或气质有关,它不仅可以使发病年龄提前,而且对疾病的发展过程有影响,其中外向的人格特征或气质在其中有重要地位,它表明这种心境障碍患者的情绪是一种不稳定性质的.双相抑郁比单相抑郁似乎更为明显.人们也试图从这些特征上来区分它们.为进一步探讨这种可能存在的差异,我们对国内的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唐贤祥 《浙江医学》1999,21(9):566-567
皮波梯尔是抗精神病药的长效制剂。从1997年底开始,笔者应用皮波梯尔治疗45例病程3年以上、经多种抗精神病药治疗难以奏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对象:45例患者,诊断均符合CCMD-2-R诊断标准,其中男性38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为34.57±12.09(18~74)岁;平均病程为10.91±9.01(3~38)年。本次住院均已3个月以上,在接受皮波梯尔治疗前,应用氯氮平7例,氯丙嗪3例,氯氮平和氯丙嗪10例,氯丙嗪和奋乃静4例,舒必利和氯氮平6例,舒必利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文化兴趣活动与老年人记忆的关系。方法:对杭州市1000 名老年人活动前后的记忆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记忆在活动后有明显的改善,活动前后的差异具有显著性,但各人员组之间的差异是不尽相同的。结论:文化兴趣活动对老年人记忆有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躁狂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识别双相障碍包括两种识别,一是躁狂和轻躁狂的识别问题,另一个是软双相的识别。做好了这两种识别,双相障碍可能就不会漏诊,也不会误诊。  相似文献   
8.
快速循环心境障碍患者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相心境障碍患者快速循环发作的形成原因。方法对10例双相心境障碍快速循环发作患者的一般情况、治疗过程、药物种类、剂量、效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例心境障碍快速循环发作患者中5例有家族史,4例个性内向,4例外向,以抑郁为首次发作者7例,平均使用药物4~11种,9例确诊时使用抗抑郁药物,5例联合使用过2种抗抑郁药物,5例明确诊断前联合使用心境稳定剂;控制快速循环时均使用心境稳定剂,其中使用2种者3例,单一使用丙戊酸钠2例;平均循环次数0.77±0.41次·mo-1。结论快速循环形成过程中使用抗抑郁药物可能是一个危险因素,未及早使用心境稳定剂也是可能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软双相心境诊断标准的诊断学意义。方法对410例抑郁发作的病人在应用软双相诊断标准诊断后在随后的12月内与CCMD-3和DSM-IV双相心境障碍诊断标准进行比较,评价相关的诊断学指标。结果诊断学提示:与CCMD-3比较:敏感性76.5%,特异性83.9%,准确率80.7%,假阳性率23.5%,假阴性率16.1%,阳性预测值78.7%,阴性预测值82.2%。与DSM-IV比较:敏感性78.0%,特异性84.2%,准确率81.5%,假阳性率22.0%,假阴性率15.8%,阳性预测值79.8%,阴性预测值82.8%。结论软双相心境诊断标准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双相抑郁与单相抑郁的一般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应用Meta分析对国内符合标准的13项研究进行分析,比较双相抑郁与单相抑郁一般特征的差异及差异的效应大小。结果双相抑郁与单相抑郁患者在躯体问题、年龄、发病年龄、发作次数、复发率、病程、预后或疗效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相抑郁与单相抑郁有某些特征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对临床鉴别抑郁症的类型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