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5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浆蛋白C、蛋白S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对64例脑梗死患者及15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血浆蛋白C(PC)、蛋白S(PS)检测,并分析其与脑梗死严重程度、年龄及其它脑梗死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实验组血浆PC浓度(4.97±1.82μg/ml)与对照组血浆PC浓度(4.74±1.95μg/ml)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首发组血浆PC浓度(5.28±1.85μg/ml)与复发组血浆PC浓度(4.03±1.40μg/ml)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6);实验组血浆PS浓度(7.47±3.87μg/ml)与对照组血浆PS浓度(12.06±3.99μg/ml)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中老年组血浆PS浓度(6.58±3.33μg/ml)与青年组血浆PS浓度(9.28±4.33μg/ml)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C降低是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游离PS降低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S水平的降低导致PC功能的降低,进而凝血功能障碍,导致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根据1986年1月1日至1989年12月30日长春市22258人的急性脑血管监测档案选取的213例急性脑血管病例,采用前瞻性研究,利用美国国家天气局技术发展试验室1969年推出的模式输出统计(MOS)方法,在聚类分析、高斯选代逐步回归等统计方法的基础上,建立起交叉学科的综合的 MOS 预报方程。经试验研究这样的方程是成立的,且具有较明显的气象生理意义。事实证明如果在天气预报的同时能提供脑血管病的危险气象因素预报,对预防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是有着相当积极的意义的,这也是该工作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3.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其临床特点为中年发病,具有家系遗传性,以反复皮质下缺血性卒中、假性球麻痹、进行性血管性痴呆、先兆症状的偏头痛发作和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4.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其典型病理改变是β-淀粉样蛋白(arnyloid-β,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和异常过度磷酸化tau蛋白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然而至今,A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流行病学研究表明,AD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随着脱氧核糖核酸(DNA)甲基化研究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DNA甲基化与AD关系密切.其中与早发家族性AD相关的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早老素l、早老素2[1]及迄今为止惟一一个在多个不同种群中被证实了的主要AD风险因子ApoE等位基因(e)4[2]均在AD中发生了异常甲基化改变.异常的DNA甲基化通过影响基因的转录,进而影响相应蛋白的表达,产生相关病理变化.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AD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不仅给个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明确AD的病理机制对未来AD的诊断及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就近年来DNA甲基化在AD发病机制研究中所取得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巴曲酶鞘内注射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SAH DCVS)及其所致脑水肿的作用。方法 “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犬SAH DCVS动物模型 ,采用DSA等方法动态观察了巴曲酶鞘内注射对犬SAH DCVS的脑血管口径大小的影响 ,干湿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变化。结果 巴曲酶组在枕大池注血后 7d脑血管口径显著大于单纯注血组 (P <0 .0 1 ) ,而脑组织含水量则显著低于单纯注血组 (P <0 .0 1 )。结论 巴曲酶可以防治SAH DCVS及其所致的脑水肿  相似文献   
6.
缺血/低氧预适应的脑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低氧预适应(ischaemic/hypoxic preconditioning)是指机体预先受一次或多次短暂、非致死性缺血/低氧刺激,再恢复常态后,从而获得的对更严重甚至致死性缺血或缺氧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小鼠血肌酶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将152只鼠龄为8周的雄性昆明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生理盐水对照组(10只)及AOPP组(135只);AOPP组分为染毒后30 min、2 h、4 h、12 h、1 d、2 d、3 d、4 d及7 d亚组并分笼(15只/笼).腹腔注射氧化乐果(50 mg/kg)和阿托品(10 mg/kg).在各时间点随机取AOPP组各亚组中的8只小鼠进行血胆碱酯酶(CHE)、血清肌酸激酶(CK)、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对染毒后1~4 d肌无力小鼠与肌力正常小鼠的血肌酶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AOPP组染毒后30 min~3 d亚组血 CHE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4 d、7 d亚组血CHE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时间点亚组血AST、CK、LDH水平明显增高(均P<0.05);AOPP组发生肌无力小鼠的血AST、CK、LDH水平显著高于肌力正常小鼠(均P<0.05),而血CH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OPP中毒小鼠的血肌酶水平显著升高,发生肌无力小鼠的血肌酶水平高于肌力正常小鼠.提示血肌酶水平可作为判断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IMS)发生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70岁.因右侧肢体活动不灵伴言语笨拙半个月入院.患者于入院前半个月始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灵,症状逐渐加重,伴言语笨拙,构音不清,在当地医院行头部CT检查示左侧半卵圆中心略低密度影(见图1),按“脑梗死”治疗,症状不见好转,来我院.病程中经常出现头疼、恶心,未吐。既往糖尿病病史半年,曾间断出现抽搐发作。  相似文献   
9.
上矢状窦血栓的病因及诊断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上矢状窦血栓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 分析34例上矢状窦血栓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其中3例无明确诱因所致上矢状窦血栓患者,利用化学分光法检测其血清中的雌二醇(E2)、睾酮(T)水平。结果 上矢状窦血栓最常见的病因是产褥期血液高凝状态。3例未查到明确诱因的青年男性患者,血清中E2↑、E2/T↑。上矢状窦血栓的临床表现以头痛最常见,在意识清楚的30例患者中发生率为100%。影像学检查:CT检出率仅为65.4%,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静脉血管造影(MRV)检出率为100%。结论 各种原因造成的血液凝固性增高是上矢状窦血栓最常见的病因,男性高雌激素血症是其发病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MRI和MRV技术相结合是诊断上矢状窦血栓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喹硫平对小鼠脑缺血后胶质细胞增生及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四个组:假手术组、喹硫平加假手术组、缺血组、喹硫平加缺血组;采用免疫组化法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方法检测喹硫平对小鼠脑缺血后胶质细胞增生及炎症反应的作用.结果 脑缺血再灌后2 h小胶质细胞激活,脑缺血再灌后2 d和4 d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激活;脑缺血再灌后8 d、2 w和4 w喹硫平减少GFAP表达水平.缺血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较GFAP-IL-1β共表达阳性细胞(黄色)数量明显增加(P<0.01);喹硫平加缺血组与缺血组比较GFAP-IL-1β共表达细胞(黄色)数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 喹硫平能够减轻小鼠脑缺血后胶质细胞增生及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