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神经传导速度和Ⅱ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症状变化较大且无特异体征故诊断困难。肌电图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46例确诊的重症肌无力(MG)患者进行低频重复电刺激(LFRNS)和单纤维肌电图(SFEMG)的对比研究,部分病例还作了常规同心针极肌电图(CNEMG)检查。发现LFRNS阳性率为57%。受检的三组肌肉中三角肌阳性率最高(48%)。SFEMG阳性率为91%,其中轻型(改良Osserman分型中Ⅰ、Ⅱ_A型)为88%,重型(Ⅱ_B、Ⅲ、Ⅳ和V型)为100%。两种检查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SFEMG是目前诊断MG最为敏感的电生理方法。轻型MG临床未表现肌无力的肌肉中也存在着潜在的神经肌肉传递障碍。Jitter阻滞率是反映MG病情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CNEMG有助于排除和发现临床上症状相似的其它疾病或其它疾病同时伴发MG者。  相似文献   
3.
多系统萎缩者脑干诱发电位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多系统萎缩对脑干功能的影响。方法:用电生理多用诊断仪对29例橄榄-桥脑-小脑萎缩(OPCA)、10 例直立性低血压(SDS)和19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脑干诱发电位进行检测。结果:OPCA及SDS的Ⅰ~Ⅴ波有不同程度的缺失、结构紊乱和不对称性,Ⅴ波的潜伏期分别为6.50±0.90 m s及6.44±0.79 m s,较对照组(5.87±0.37 m s)延长(P< 0.05);Ⅲ波潜伏期也延长,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 0.05),同时OPCA与SDS的脑干传导时间Ⅰ~Ⅴ峰间潜伏期分别为4.90±0.92 m s及4.89±0.91 m s,与对照组(4.19±0.36 m s)有显著性差异(P< 0.01);OPCA与SDS相比无差异(P> 0.05)。结论:多系统萎缩者存在脑干传导功能障碍及听觉径路的损害  相似文献   
4.
洪修鄂  周宝礼 《中国康复》1989,4(4):157-159
本文报道应用声电流作为电诊断的刺激电流,对30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70块肌肉进行测定,并与肌电图检查对比。结果总的符合率为81.43%。其中正常肌电图100%符合;完全失神经肌电图90.9%符合,有9.09%为假阴性;部分失神经肌电图65.63%符合,有18.75%假阴性和15.62%的假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5.
重症肌无力症(MG)被认为是一自身免疫缺陷性疾病,近年来由于神经重复刺激,单纤维肌电圈及抗ACh受体抗体(AchR-Ab)测定等技术的应用.对全身型患者诊断已无困难,但上述检查技术对眼肌型的诊断尚不理想,AchR-Ab阳性率只有24%,单纤维肌电图阳性率67%,常规神经重复刺激阳性率只有62%。由于单纤维肌电图,AchR-Ab检测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