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9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4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 研究MR动态增强及减影成像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统计分析我市各医院影像中心2007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72例乳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72例182个病灶经病理证实,其中100例102个病灶为恶性,6例6个病灶为重度不典型增生癌变伴浸润,66例74个病灶为良性;乳腺恶性病变组患者的单向型、平台型比例均显著低于良性病变组(P<0.05),流出型比例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肿瘤血管数目0支比例显著低于良性病变组(P<0.05),1支、多支比例均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形态学体征和间接征象之间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 MR动态增强及减影成像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4.
5.
王超豪  吴继雄 《安徽医药》2014,18(4):641-645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体表心电图QT离散度(QTd及QTcd)的变化、冠状动脉严重狭窄行PCI术后及PCI术时应用替罗非班其QTd及QTcd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份至2013年6月份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312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分析其心电图QT离散度的变化.把已行PCI术患者的QT离散度与其PCI术前的QT离散度进行对比,观察其变化.对行PCI术的36例未用替罗非班患者的QT离散度与30例行PCI术时应用替罗非班的患者的QT离散度对比分析.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体表心电图QT离散度数值比冠状动脉正常组明显增大.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中二支病变组比一支病变组增大,三支病变组大于双支病变组,心肌梗死组较冠状动脉正常组显著增大.PCI术后其QTd及QTcd较PCI术前明显降低,近似接近正常组.PCI术组应用替罗非班后其QTd及QTcd值较未用替罗非班组小,能够显著降低缺血性心肌的QT离散度,改善预后.结论 体表心电图QT离散度的改变对判断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及心肌急性缺血状态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尿路造影(CTU)和三维重建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的36例择期行PCNL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行静脉肾盂造影,观察组行CTU和三维重建,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穿刺成功率、结石清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穿刺成功率(88.9%)明显高于对照组(66.7%),结石清除率(94.4%)明显高于对照组(7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中应用CTU和三维重建安全有效,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和结石清除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离体外培养的生长特性及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方法 利用骨髓穿刺,Percoll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穿刺骨髓细胞继而通过贴壁筛选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接种培养、体外扩增经5-氮胞苷(5-azacytidine)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诱导前后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分析及免疫化学进行相关免疫抗原检测.结果 分离细胞流式细胞分析细胞表面分子抗原CD105(间充质干细胞抗原)阳性,CD34(造血干细胞表面抗原)阴性,CD31(内皮主细胞表面抗原)阴性.利用5-溴-2-尿嘧啶脱氧核苷(Brdu)进行细胞增殖标记,结果增殖细胞核标记率为(77.2±6.1)%.传4代后,经5-aza诱导,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由梭形变为"心肌样",同时有自发性细胞搏动和"肌管"样结构.免疫化学检测分化细胞肌球蛋白重链(MHC)、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I(cTnI)、连接蛋白-43(Cx-43)等心肌细胞特异蛋白表达阳性.结论 BMSCs分离纯化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以实现大量扩增,同时维持其未分化状态.与5-氮杂苷(5-azacytidine)共培养,可以诱导其分化为心肌样细胞.BMSCs是细胞移植"心肌再生"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理想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由于冠状动脉循环改变引起冠状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而导致的心肌损害,是临床上一种严重的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坏死后的心肌细胞逐渐被瘢痕组织所取代,  相似文献   
9.
槲寄生黄酮甙抗快速心律失常的细胞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细胞内玻璃微电极术观察了槲寄生黄酮苷对犬浦氏细胞及豚鼠心室肌细胞快反应动作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0.1mg/ml的VCF加速FAP复极化,使动作电位时程缩短(P<0.01),家效不应期缩短(犬P<0.05)或不变(豚鼠P>0.05)或不变豚鼠P>0.05),但△ERP/△APD比值增加,提示该药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细胞电生理机制主要与其相对延长不应期,有利于中止折返有关。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