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等效的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对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初产妇6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芬太尼组(F组),S组PCEA输注含0.10%罗哌卡因和0.5μg/ml舒芬太尼复合液,F组PCEA输注含0.10%罗哌卡因和3μg/ml芬太尼。观察记录测麻醉前、PCEA后5、15、30、60和90min时视觉模拟评分(VAS);每小时罗哌卡因的用量和有效按压次数、运动功能的评估和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S组和F组在PCEA后5、15、30、60和90min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麻醉前(P<0.05),在各时间点S组VAS评分稍低于F组(P>0.05);每小时罗哌卡因消耗量S组明显低于F组(P<0.05),有效PCEA次数S组明显低于F组(P<0.05);两组运动阻滞和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0.1%罗哌卡因复合0.5μg/ml舒芬太尼和3μg/ml芬太尼用于PCEA分娩镇痛都是有效的,但是0.5μg/ml舒芬太尼复合0.1%罗哌卡因镇痛效果更好,罗哌卡因用药量更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胸腺肽α1对神经外科肿瘤患者围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NK)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神经外科肿瘤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麻醉前用胸腺肽α1,对照组未使用。分别于麻醉前、手术1 h、术毕和术后5 d抽取外周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和NK细胞(CD56 )数量的变化。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1 h CD3 、CD4 、CD4 /CD8 、NK细胞数量均较麻醉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研究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小(P<0.05),术毕研究组和对照组各指标有所回升,但研究组回升的幅度较对照组大,术后5 d研究组和对照组各指标均回到麻醉前水平。结论胸腺肽α1减小了神经外科肿瘤患者围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下降的程度,能明显减轻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白介素-1β(IL-1β)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以及其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临床纳入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颅骨钻孔引流术,根据患者术前麻醉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异丙酚静脉持续滴注联合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对照组仅给予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分别于术前、术后24h、48h采集患者静脉血5mL,检测IL-1β、TNF-α水平。对比2组患者术后为缓解脑水肿使用的地塞米松、甘露醇、甘油果糖用量。结果研究组术后24h、术后48hIL-1β分别为(4.6±1.2)pg/mL、(5.4±1.0)pg/mL,对照组术后24h、48hIL-1β水平分别为(8.4±1.6)pg/mL、(9.2±1.6)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4h、术后48hTNF-α分别为(43.1±12.3)pg/mL、(55.5±12.8)pg/mL,对照组术后24h、48hTNF-α水平分别为(74.8±13.9)pg/mL、(81.8±16.5)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地塞米松、甘露醇、甘油果糖使用量分别为(28.8±3.9)mg、(188.1±12.4)g、(26.5±6.7)g,对照组地塞米松、甘露醇、甘油果糖使用量分别为(94.2±9.1)mg、(576.9±26.3)g、(109.6±12.3)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静脉输注能够有效降低术后患者地塞米松、甘露醇、甘油果糖的用量,改善患者术后颅内压过高,保护脑组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清IL-1β与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对麻醉诱导和维持阶段的血流动力学、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影响。方法60例神经胶质瘤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R组使用瑞芬太尼诱导,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分别静脉泵注维持麻醉,F组使用芬太尼诱导,以丙泊酚和芬太尼分别静脉泵注维持麻醉,术中连续监测HR、SpO2、MAP值,并观察术毕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结果在麻醉诱导和维持阶段,R组和F组MAP和HR均下降,R组下降幅度大于F组(P〈0.05),气管插管后即刻和切皮时R组麻醉深度明显少于F组(P〈0.05),拔管后5min,R组MAP和HR明显高于F组(P〈0.05)。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R组明显短于F组(P〈0.05),两组之间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神经外科手术中瑞芬太尼比芬太尼更能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和手术导致的应激反应,且术后呼吸恢复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9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静脉复合麻醉;试验组45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和认知功能。结果:两组麻醉诱导后、骨水泥置入后、术毕时的血压和心率均明显降低;试验组术后6h、12h、24h、48h、72h的简易智能状态评分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术后6h、12h、24h、48h、72h的血清S100β蛋白量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结论:两组麻醉方式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时均造成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波动,但腰硬联合麻醉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盐酸纳美芬治疗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机制影响.方法 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8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盐酸纳美芬治疗.2组患者疗程均为14 d.结果 2组NIHSS评分、MMSE评分、IL-8、hs-CRP、S100β蛋白水平及NSE水平治疗后下降(P<0.05);观察组NIHSS评分、MMSE评分、IL-8水平、hs-CRP水平、S100β蛋白水平及NSE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盐酸纳美芬治疗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IL-8、hs-CRP、S100β蛋白和NSE水平相关,且预后良好,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8.
吴树宁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3):1028-1029,1031
目的探讨氯胺酮麻醉镇痛方案用于开胸术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行开胸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8例,采用氯胺酮麻醉镇痛方案;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麻醉镇痛方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镇痛效果及应激损伤程度。结果实验组围麻醉期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相比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4 h、12 h、24 h、48 h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中至术后24 h的血清S100β蛋白量、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胺酮麻醉镇痛应用于老年人开胸术的麻醉镇痛效果显著且对患者的应激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氟比洛芬酯或曲马多复合舒芬太尼在结肠癌根治术后镇痛中的效果及并发症引发情况。方法选取ASAⅠ~Ⅱ级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72例,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舒芬太尼组(A组)和曲马多+舒芬太尼组(B组),各36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苏醒拔管时间(T1)及定向力恢复时间(T2)、患者术后PCIA期间自控按压次数、术后4 h、12 h、24 h及48 h的镇痛评分及镇静评分、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苏醒拔管时间(T1)及定向力恢复时间(T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PCIA期间的自控按压次数在4 h、12 h、24 h、48h时均无明显差异(P>0.05);2组术后4 h、12 h、24 h及48 h的镇痛及镇静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为16.7%(6/36),B组为55.6%(20/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的术后镇痛效果与曲马多联合舒芬太尼相当,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地佐辛和吗啡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中T淋巴细胞群和NK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60例胃肠道肿瘤行根治手术的患者,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地佐辛(D)组和吗啡(M)组。D组麻醉前肌注地佐辛1 mg·kg-1,M组麻醉前肌注吗啡1 mg·kg-1。分别在麻醉前、手术1 h、术毕、术后1 h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 CD4+、CD3+ CD8+)、活化T细胞(CD3+ HLA-DR+)和自然杀伤(NK)细胞(CD3-CD16+CD56+)数量的变化。术后随访观察、记录2组患者VA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手术1 h时点CD3+、CD3+ CD4+、CD3+ CD4+/CD3+ CD8+、CD3+ HLA-DR+、NK细胞数量较麻醉前相比明显下降,M组各细胞数量在此时点明显低于D组。术毕和术后1 h 2组各细胞数量有所回升,但M组明显低于D组和麻醉前水平。2组患者VSA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但D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M组低(P<0.05)。结论:地佐辛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中T淋巴亚群和NK细胞抑制作用较吗啡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