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控式电解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 1991年Guglielmi首次报道了应用可控式电解弹簧圈 (GDC)栓塞颅内动脉瘤后 ,由于其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微创、对病人一般状态要求低 ,术后恢复快 ,且可达到近似手术夹闭的目的 ,因此该项技术得以快速发展和推广。本组报道17例 19个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的体会。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自 1999年 7月至 2 0 0 2年 3月 ,我科采用可控式电解弹簧圈 (GDC)技术栓塞颅内动脉瘤 17例 19个动脉瘤 ,其中男性 11例 ,女性 6例 ,年龄 4 5~ 6 9岁 ,平均 5 7岁。临床表现为 :蛛网膜下腔出血 14例 ,颅神经压迫症状(主要为动眼神经麻痹 ) 3例。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手术技巧、手术时机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标准大骨瓣减压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年龄、手术距发病时间、脑梗死部位、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术后3个月和6个月M RS评分及B arthe l生活指数(B I)预后评价。结果:9例患者发病距手术时间平均(59.67±15.63)h。左侧大脑中动脉(LM CA)供血区梗死3例,右侧大脑中动脉(RM CA)区梗死3例,左侧大脑中动脉区加前动脉区(LM CA+LACA)梗死3例。入院时GCS评分平均(11.78±2.69)分,手术前GCS评分平均(8.22±2.07)分。2例(22.2%)术后死亡,存活7例(77.8%)。术后3个月随访M RS评分,4分(重残)4例,3分(中残)3例。B I评分:55分4例,65分2例,75分1例;术后6个月M RS评分:4分1例,3分5例,2分(轻残)1例;存活7例患者的B l评分:85分1例,70分3例,75分2例,65分1例。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治疗的时机、方法以及操作的技巧,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07年3月收治的33例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按Sundt的随访结果标准评定:18例满意,3例良好,0例差,12例死亡。结论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仍然是治疗动脉瘤的最有效的方法,如患者的经济状况良好且微导管能到位时,栓塞治疗也是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探索经鼻蝶垂体腺瘤手术入路的改进 ,将手术时间缩短 ,使手术创伤减小。方法 采用单鼻孔直接经蝶入路 ,为 7例不同类型垂体腺瘤患者进行显微手术。结果 肿瘤全切 4例 ,大部分切除 3例 ,术后 2例患者并发尿崩症 ,1例并发鼻中隔穿孔。结论 采用该入路可省时、省力、有效切除突向蝶窦、局限于鞍内的垂体腺瘤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形态特征,根据CT出血形态预判颅内动脉瘤的部位。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CT出血形态及全脑血管造影结果,总结不同部位动脉瘤破裂出血CT形态特征。结果 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出血CT形态特异,为单纯前纵裂、外侧裂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伴前纵裂、额叶、外侧裂血肿;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出血CT形态多样,特异性较差,但常见形态为一侧鞍上池、外侧裂出血,波及其他脑池,前纵裂出血少或无出血;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等后循环动脉瘤出血CT形态较典型,为脚间池、桥前池、环池、四叠体池、小脑延髓外侧池、小脑幕上下出血,但与脑干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鉴别困难。结论 根据特异性CT出血形态能够预判部分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大脑中动脉动脉瘤,预判颅内后循环动脉瘤时与脑干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鉴别困难,预判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特异性差。  相似文献   
6.
许庆丽  吕新兵 《心脏杂志》2002,14(5):455-455
心率变异性(HRV)作为一种检测自主神经活性的无创方法,日益受到关注,它在评价心血管疾病患者预后,尤其是心性猝死方面有重要意义^[1]。作者通过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后采用或不用美托洛尔治疗患者的HRV来说明美托洛尔对AMI患者自主神经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可控式电解弹簧圈 (GDC)栓塞治疗术中 ,动脉瘤破裂出血的诊断以及防治。方法 :通过回顾 GDC栓塞治疗 50例患者及复习文献 ,对术中 5例动脉瘤破裂患者的先兆症状、相应处理、预后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 :5例5个动脉瘤术中发生破裂 ,占总数 9.8% ,全部经继续栓塞 GCD,完全治愈。结论 :GDC栓塞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但仍有动脉瘤术中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可能 ,术中严密观察意识、瞳孔、血压、心率 ,选择恰当的栓塞材料 ,随时注意影像学改变 ,对预防和及时发现动脉瘤术中破裂至关重要。若遇动脉瘤术中破裂 ,对症处理的同时继续栓塞 ,仍可治愈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经皮扩张钳气管切开术(PDT)与常规气管切开(OT)两种术式比较,分析PDT在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应用价值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分析北京潞河医院同期气管切开资料齐全的66例重症脑血管病例,按气管切开方式分为PDT组(n=49)和OT组(n=17),比较两组的切口长度、操作时间、参与人员、术中出血、生命体征波动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PDT组切口长度及操作时间明显短于O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0.2)cmvs.(3.4±0.7)cm,P<0.001;(4.4±3.4)minvs.(19.6±3.0)min,P<0.001],PDT单人完成8例,OT均由两人完成,术中出血、心率、血压波动及并发症总例数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44.9%vs.64.7%,P=0.159;38.8%vs.29.4%,P=0.489;40.8%vs.41.2%,P=0.979)。结论 PDT具有切口小、操作快捷、可单人完成优势,熟练操作技巧后可在重症脑血管病患者中应用,术中应准备吸引器、气管插管包及常规气管切开器械,积极防控出血、缺氧及气道损伤。  相似文献   
9.
垂体瘤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垂体瘤是神经外科常见肿瘤之一。发病率为1/10万。占颅内肿瘤发病总数的10%~15%,多见于30~50岁的成人,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除PRL微腺瘤国内外主张以药物治疗外^[2],多以外科手术作为首选疗法。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作为常用术式中的一类,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现就该入路的现状与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评估分析医耗联动综合改革效果,为改革进一步推进提供基础数据,同时提出政策改革建议.方法 全层选取某消化中心2019年1月1日-2019年6月14日病案2910例作为改革前组,2019年6月25日-2019年12月31日病案4550例为改革后组,比较两组病案常规医疗指标、DRG特异性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