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8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膜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发病率占第二位的常见肿瘤,但发生于颅外的异位脑膜瘤较为少见,特别是原发于蝶窦的异位脑膜瘤更为罕见,本文报道了我科曾收治的1例患者,并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对脑胶质瘤免疫治疗患者进行个体心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将脑胶质瘤免疫治疗患者焦虑、抑郁心理问题的数据经双人核查后录入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心理干预后,对患者焦虑与忧郁情况进行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胶质瘤患者的免疫治疗阶段实施心理干预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严重头外伤病人植物状态的原因。方法:对4例植物状态死者尸检观察。结果:4例尸检均可见脑及脑干弥漫性水肿,全部病例皮质及半数病例丘脑及豆状核有大灶性梗塞、出血,以及弥漫性轴索损害。结论:脑及脑干弥漫性水肿,广泛性缺血性损害及弥漫性轴索损害是严重头外伤后植物状态的形态学基础,致皮质间及皮质与丘脑间联系中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内科保守治疗与外科钻孔引流对少量(20-30ml)高血压性丘脑出血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较少量高血压性丘脑出血病例60例,随机分为内科保守治疗和外科钻孔引流治疗各30例。运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价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病人的认知状态。结果:外科钻孔引流治疗组MMSE分值增加明显高于内科治疗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科钻孔引流治疗对较少量高血压性丘脑出血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手术治疗破入脑室的高血压性脑出血50例,占高血压性脑出血的41.7%。手术治疗结果优于保守治疗,其主要优点为:①手术清除脑实质及部分脑室内积血,解除脑受压;②术中放置脑室外引流管,有利于脑室内积血的清除,可解除脑脊液的循环障碍。早期手术可降低病死率。对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脑室系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脑脊液进行流固耦合流体力学分析。方法:以正常受检者的颅脑MR图像为数据源,在Mirnics 14.0中建立包括整个脑室系统的三维数字化模型,再导入到Ansys 13.0软件中进行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并模拟流固耦合条件下中脑导水管处脑脊液的流体力学变化。结果:得到了真实的脑室系统三维数字模型及正常中脑水管的有限元模型,进行有限元计算得出了一系列的可视化流体数据。结论:针对脑脊液物理特性的流固耦合研究更符合实际生理,为脑脊液循环计算流体力学研究提供了比较准确的模拟方法 。  相似文献   
7.
颅脑手术和其他外科手术不同,术中出血多无法结扎血管,主要靠双极电凝止血,这就要求患者具有良好的凝血功能.如今广泛应用的血浆代用品,在一定程度上可迅速补充机体血容量,改善微循环和器官血流灌注,维持和恢复循环的稳定,但同时会对自身凝血功能带来影响.本文选择脑外手术中静脉输入10%羟乙基淀粉(HES)的患者50例,对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TT(凝血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及术中相应止血难度进行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泼尼松龙对蛛网膜下隙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作用.方法 15例CT分级在Ⅲ级以下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应用泼尼松龙1.0mg/kg治疗3天,于治疗第1天和第4天行脑CT灌注成像,测量脑颞叶及额叶血管灌注指标,观察临床症状,判断脑血管痉挛改善程度.结果 9例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额叶和颞叶脑血流得到改善;6例有所改善,颞叶血流改善,额叶血流改善不明显.结论 应用泼尼松龙可以减轻脑血管痉挛,改善脑叶供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MMP-1、MMP-9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s)与脑星形细胞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检测236例成人星形细胞瘤及366例健康对照的MMP.1-16072G/1G及MMP-9-1562C/T多态性的基因型。结果(1)MMP-1—16072G/1GSNP等位基因型及基因型总体分布在星形细胞瘤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002和〈0.001)。与2G/2G基因型相比,1G/1G基因型可显著降低该肿瘤的发病风险(校正OR=0.58,95%CI=0.42~O.79),而2G/1G基因型对该肿瘤的易感性无显著影响(校正OR=0.74,95%CI=0.51~1.08)。根据性别、发病年龄(≤45岁或〉45岁)进行的分层分析显示了相似的结果。(2)MMP-9-1562C/T的等位基因型及基因型总体分布在肿瘤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926和0.818)。与C/C基因型相比,C/T+T/T基因型不能改变星形细胞瘤的发病风险(校正OR=1.09,95%CI:0.73~1.64)。根据性别、发病年龄、病理分级进行的分层分析,也未发现MMP-9SNP与星形细胞瘤的发病风险相关。结论MMP-1—16072G/1G多态性与星形细胞瘤的易感性有关,而MMP-9—1562C/T多态性可能不是该肿瘤的独立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道1例疑似Von Hippel-Lindau(VHL)综合征的肾透明细胞癌脑转移病例,探讨其鉴别诊断。方法搜集本科收治的1例肾透明细胞癌单发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影像学检查、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以及VHL基因MLPA(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检测结果,与VHL综合征进行鉴别。结果通过对肾透明细胞癌单发脑转移的1例术前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既往病史综合分析,最终结合术后病理结果及VHL基因MLPA检测与VHL综合征相鉴别,排除了VHL综合征,确诊为肾透明细胞癌脑转移。结论肾透明细胞癌脑转移与VHL综合征在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有众多极似之处,需详细分析患者既往史及家族史,并结合基因检测等手段及术后病理与之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