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脑脊液沉渣瑞氏染色下新型隐球菌的形态学特征,提高对新型隐球菌的检出率。方法采集患者脑脊液标本,用离心沉淀法收集沉渣涂片,瑞氏染色后镜检观察菌体形态特征。结果新型隐球菌在瑞氏染色下有其形态学特征,用此方法诊断2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结论脑脊液沉渣瑞氏染色检查对新型隐球菌的检查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快速诊断新型隐球菌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CT灌注成像(CTP)评估的侧支循环对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患者取栓前后脑梗死进展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8年5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110例发病24 h以内的急性前循大动脉闭塞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完成取栓手术,采用区域性软脑膜侧支(rLMC)评分对四维CT血管造影(4D-CTA)上的全时相融合像(tMIP)进行侧支循环评估;根据CTP的核心脑梗死体积和术后1周内头颅MR的DWI影像结果,计算进展梗死体积;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术后3个月时预后情况。结果(1)侧支循环好组患者56例,侧支循环差组患者54例。年龄(OR=0.951,95%CI:0.910~0.993,P=0.023)、心功能不全(OR=0.116,95%CI:0.018~0.731,P=0.022)、基线空腹血糖(OR=0.788,95%CI:0.646~0.961,P=0.019)、觉醒性卒中(OR=0.093,95%CI:0.023~0.380,P=0.001)及颈内动脉段闭塞(OR=7.604,95%CI:2.650~21.821,P=0.000)是侧支循环的独立影响因素。(2)侧支循环评分(95%CI:-2.947~-1.474,P=0.000)、缺血半暗带体积(95%CI:0.065~0.126,P=0.000)、脑组织水肿评分(95%CI:2.952~7.600,P=0.000)、出血转化(95%CI:8.966~23.114,P=0.000)及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95%CI:0.606~1.248,P=0.000)是进展梗死体积的独立影响因素。(3)预后良好组患者共59例,预后不良组患者共51例。出血转化(OR=0.019,95%CI:0.001~0.275,P=0.004)及进展梗死体积(OR=0.824,95%CI:0.756~0.897,P=0.000)是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取栓患者远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基于4D-CTA的rLMC侧支循环评分对发病24 h内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取栓患者的进展梗死体积有良好的预测作用,并可通过进展梗死体积进一步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CT灌注成像对急性大核心脑梗死早期血管内治疗效果的预测效能。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至2022年11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接受早期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大核心脑梗死患者54例,根据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观察组)23例和预后不良组(对照组)31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CT灌注成像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T灌注成像与急性大核心脑梗死早期血管内治疗临床预后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CT灌注成像对急性大核心脑梗死早期血管内治疗效果的预测效能。结果 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不匹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和不匹配率均是急性大核心脑梗死早期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均P<0.05)。ROC曲线显示,不匹配率预测急性大核心脑梗死早期血管内治疗预后良好的AUC为0.660(95%CI:0.509~0.811,P=0.046),最佳截断值为2.30,灵敏度为0.696,特异度为0.645。结论 CT灌注成像与急性大核心脑梗死早期患...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20岁,主因“反复乏力伴黄疸10年,发热9d”于2013年6月19日人院。患者人院前10年反复出现乏力伴黄疸,尤其在感冒后乏力加重,当时查血常规血红蛋白(rib)最低多在60g/L。若感冒好转,乏力症状可缓解,血常规Hb最高在120g/L,未予重视,未曾治疗。9d前受凉后出现发热,多在夜间,伴头痛,乏力明显,无咳嗽咳痰、无流涕,当时未予重视,自服感冒药治疗症状好转。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院前通知对取栓患者入院-再灌注时间(door-to-reperfusion time,DRT)和临床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取栓患者的临床和影像 学资料。将院前通知定义为当地医院在患者转运之前向本中心卒中小组进行短信告知。对院前通知 和非院前通知组的基线特点,以及两组DRT和预后进行比较。预后良好定义为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 评分≤3分。 结果 共纳入123例接受取栓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57例(46.3%)患者在转运到达前进行了院前 通知。在术后达到再灌注的人群中(100例),与非院前通知组患者相比,院前通知组患者的DRT明显 较短(P<0.001)。术前静脉溶栓[优势比(odds ratio,OR)=2.774,P =0.023]是预后良好的独立影响因 素,院前通知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OR =2.586,P =0.058)。但院前通知联合术前静脉溶栓是预 后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OR =7.662,P =0.006)。 结论 院前通知可以缩短DRT。在取栓后达到再灌注的人群中,术前进行静脉溶栓能够使患者获益, 而术前静脉溶栓联合院前通知将使获益概率增加2.7倍。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HT)的预测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单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溶栓前有阿司匹林服药史、房颤史、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高及心源性卒中是HT的危险因素,而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CT-ASPECTS)高则是保护因素.多因素回归得出NIHSS评分和CT-ASPECTS评分为溶栓后发生HT的独立预测因素.NIHSS评分预测r-tPA静脉溶栓后HT发生的最佳分割点为11分,CT-ASPECTS评分预测r-tPA静脉溶栓后HT发生的最佳分割点为7分.NIHSS评分≥11分组较<1 1分组、CT-ASPECTS评分≤7分组较>7分组患者的HT风险高.结论 NIHSS评分和CT-ASPECTS评分是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HT的独立预测因素,有助于临床判断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HT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施天明  张锦华  史宗杰  赵鸿琛  潘婕  耿昱 《浙江医学》2017,39(13):1102-1104,1107
目的探讨急救流程优化对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至穿刺”时间(DT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流程优化前(2015年3至12月)32例为对照组,针对院内延误主要环节对原有急救流程实施改进后,2016年1至9月76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入院至影像检查完成时间(DTI)、影像检查完成至送达导管室时间(ITS)及送达导管室至股动脉穿刺时间(STP)、工作时段DTP、非工作时段DTP以及院内延误质控合格率。结果观察组DTI20(4~124)min、ITS48(2~209)min、DTP87(30~232)min以及工作时段DTP91.5(91~307)min、非工作时段DTP87(32~230)min均较对照组[33(9~59)、87(5~227)、134(53~307)、169(30~232)、114.5(53~244)min]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院内延误质控合格率(76.3%)较对照组(40.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院内延误质控合格率超过预期目标。结论对急救流程开展优化改进措施,可显著缩短急诊血管内治疗院内延误。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伴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 连续收集发病时间<4.5h的94例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将64例无心房颤动患者作为非心房颤动组,30例伴心房颤动患者作为心房颤动组,并收集同一时段30例未行溶栓治疗的伴有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观察颅内出血(ICH)和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的发生率,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3组患者3个月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心房颤动组和非心房颤动组溶栓后7d的NIHSS评分较溶栓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房颤动组的ICH发生率高于非心房颤动组(26.7%vs.9.4%,P<0.05),而两组之间SICH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3%vs.6.3%,P>0.05);心房颤动组、非心房颤动和对照组3个月预后良好的比例分别为40.0%、45.3%和16.7%,心房颤动组和非心房颤动组的3个月预后良好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叭);心房颤动组、非心房颤动组和对照组预后极差的比例分别为20.0%、18.8%和33.3% (P >0.05).结论 伴有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潘婕  史宗杰  施天明  王美萍  郭舜源  耿昱 《浙江医学》2019,40(4):314-317,321
目的分析血管内支架取栓治疗对前循环大动脉闭塞高龄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因前循环血管闭塞(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M1段)导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行血管内支架取栓治疗的患者69例,将年龄≥80岁的17例患者作为高龄组,<80岁的5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血管内支架取栓治疗的颅内出血风险及90d良好预后。结果高龄组90dmRS评分5(3,6)分,高于对照组的3(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管再通比例,总体颅内出血、症状性出血以及90d良好预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80岁的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进行血管内支架取栓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异常与脑小血管病(CSVD)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4例脑小血管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临床资料,其中腔隙性梗死(LI)103例,脑白质病变(WML)101例,以同期健康体检者56例为对照,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异常与脑小血管病的相关性。结果 CSVD患者血清Hcy水平[(17.24±7.37)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3.70±7.0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ML组Hcy水平[(18.66±7.06)μmol/L]显著高于LI组[(16.14±7.2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水平与CSVD发病密切相关(OR=1.11,P〈0.01),Hcy水平与WML及LI发病密切相关(OR=1.10、1.07,P〈0.05)。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异常与脑小血管病具有显著相关性,且在脑白质病变组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