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切除老年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显微手术治疗的32例年龄>60岁[中位年龄(63.4±2.5)岁,最大年龄78岁]、累及功能区皮层的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瘤径>5 c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神经电生理监测联合显微外科技术的手术效果,总结治疗方法及手术技巧。 结果 术前合并高血压11例、冠心病5例、糖尿病8例、颅内血管狭窄4例、脊髓空洞2例,无合并症2例;手术全程进行运动/感觉诱发电位监测;Simpson I级切除11例,Simpson II级切除9例(其中2例为复发脑膜瘤),Simpson III级切除9例(其中3例为复发脑膜瘤),Simpson IV级切除3例(其中2例为复发脑膜瘤)。对WHO病理分级II级、III级和肿瘤残留、肿瘤细胞呈增生活跃状态的I级脑膜瘤,术后常规进行放射治疗。随访4~43个月,其中1例随访11个月时复发,再次手术后辅助放射治疗。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前以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为主要表现14例,经治疗后恢复12例,术前无偏瘫术后出现偏瘫3例,其中1例并发肺炎,治疗后在7~21 d内恢复;以癫痫为主要症状8例患者术后口服抗癫痫药物,均未再出现癫痫发作。 结论 显微手术切除功能区老年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术中强调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保护功能区皮层组织和引流静脉;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多,影响术后整体治疗质量,围手术期必须高度重视合并症和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血小板抑制剂类药物对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153例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25例有口服阿司匹林史(阿司匹林组),128例无应用血小板抑制类药物史(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分析血小板抑制剂类药物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压、出血位置及出血量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复查头颅CT,25例阿司匹林组患者中,2例(8.0%)发生再出血,其中1例为症状性再出血,再次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好转;另1例为无症状性再出血,保守治疗后好转。128例对照组患者中,8例(6.3%)发生再出血,其中2例为无症状性再出血,未行手术;6例为症状性再出血,家属放弃治疗。两组再出血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4,P〉0.05)。结论使用血小板抑制类药物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率较未使用者未明显增加。对此类有手术指征的患者若积极手术,可能会降低术后不良后果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血管融合成像技术辅助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8年6月采用神经导航血管融合成像技术辅助显微外科治疗的31例累及矢状窦的脑膜瘤患者的手术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切除程度:Simpson 1级切除16 例(51.61%);Simpson 2级10 例(32.26%);Simpson 3级4例(12.91%);Simpson 4级1例(3.22%)。肢体麻木无力改善12例,2例无改善,2例加重;2例头痛症状持续,余5例症状消失;2例癫痫症状完全缓解,余1例需持续口服抗癫痫药物控制;体检发现肿瘤的患者术后无神经功能障碍。术后病检示Simpson 1级切除患者病理分级均为WHO分级I级;Simpson 2级切除中,2例为WHO分级II级,余8例为WHO分级I级;Simpson 3级切除中,3例为WHO分级II级,1例为WHO分级III级;Simpson 4级切除的1例为WHO分级III级;15例未达到Simpson 1级切除的患者术后予以常规放射治疗。随访3~3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5.6个月,复发1 例,为WHO分级II级,予以再次手术治疗,术后已随访4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对肿瘤及肿瘤基底部硬膜全切,术后有较低复发率,神经导航血管融合成像技术可指导术前手术计划、切口范围,为掌握肿瘤基底部矢状窦特征,术中处理矢状窦附着处肿瘤提供积极的参考依据,提高手术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