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14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椎管哑铃形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颈椎管哑铃形肿瘤的手术方法,总结其主要优点和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2004年5月至2006年7月共收治16例颈椎管哑铃形肿瘤,其中5例肿瘤最大径超过5cm。5例巨大肿瘤中4例位于上颈段,采用侧方改良的极外侧入路(后外侧肌间入路), 1例外院手术复发的巨大肿瘤位于中颈段,采用分次后正中和前路联合切除并行后方和前方内固定加前方植骨融合;1例肿瘤椎管外部分向前方生长,采用颈前入路切除后行前方植骨融合加内固定,其余10例采用后正中入路,其中1例超过中线的肿瘤采用全椎板切除加椎管成形,7例半椎板切除, 1例复发肿瘤原路切除,1例未切除椎板切除肿瘤。结果手术全切肿瘤14例,次全切2例。所有病例术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其中2例巨大肿瘤患者术后出现低氧血症,重新气管插管后逐渐恢复, 1例巨大肿瘤患者术后脑脊液漏皮下积液,经穿刺置管引流数日后恢复正常。其中12例随访9-18个月,无一例复发或出现脊柱不稳定的情况。结论对于颈椎管哑铃形肿瘤,应尽可能采用创伤小的手术方式,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减少棘突、韧带、椎板以及小关节的破坏,减小创伤和对脊柱稳定性的破坏,预防脊柱后凸和侧凸畸形的发生。极外侧入路适用于微创切除体积较大的高颈段椎管哑铃形肿瘤,较小的肿瘤可以采用后正中入路半椎板开窗手术,对骨质破坏严重者需在切除肿瘤后行内固定手术。  相似文献   
2.
高分辨MRI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显示的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和评价高分辨MRI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同成分的显示效果,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术前判断斑块稳定性提供参考。方法对26例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术前高分辨MRI 4种不同序列的影像(T1WI、T2WI、PDWI和3D TOF)与斑块标本病理进行逐层对照,分析斑块内不同成分的MRI影像特点。结果获得斑块28块,切为238段,主要分布于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以复杂斑块为特征的Ⅳ~Ⅴ型58段(24.37%)和Ⅵ型79段(33.19%)为主;斑块内纤维帽主要表现为TOF序列的带状低信号,钙化和纤维化组织分别表现为在各序列影像上的不规则低信号和不特定信号,脂质池和坏死核呈T1WI、PDWI和3D TOF序列的等至稍高信号,近期出血表现为T1WI、T2WI和PDWI序列的明显高信号。结论高分辨MRI不仅可以清晰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动脉管腔狭窄程度的测定,通过多序列影像联合分析还可以分辨斑块内部不同成分,有助于术前对斑块稳定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颈椎病的病理机制及临床表现比较复杂,故应根据患具体病情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蝶骨嵴脑膜瘤临床治疗中的分型,术前评估及手术技巧。方法:我院2003~2008年临床治疗蝶骨嵴脑膜瘤39例,男性18例,女性21例。蝶骨嵴内侧型18例,中1/3型12例,外1/3型9例。术前均行CT和MRI检查。显微镜下翼点开颅。结果:术后达Simpson1Ⅰ级切除17例,Simpson1Ⅱ级切除14例。术后8例出现一过性动眼神经麻痹,5例脑梗塞,1例永久性面瘫,1例尿崩,电解质紊乱,1例二次开颅血肿清除。13例随访1~2年,无复发,无新的神经功能障碍。结论:完善严谨的术前评估,熟练的颅底解剖和显微操作技术,临床实践的积累和学习的不断更新是做好蝶骨嵴脑膜瘤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放射性脑坏死(radiation encephalopathy,REP)是脑肿瘤或其邻近部位肿瘤或其他疾病放射治疗后的一种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临床及影像学诊断困难,常以肿瘤术后复发而行手术治疗,后经病理证实.我科自1998年1月~2003年12月共收治此类患者18例,均经手术或立体定向活检后病理证实,其中手术发现11例,立体定向活检7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嵌顿疝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60例嵌顿疝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无张力疝修补的治疗方法,探讨其治疗效果。结果 60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完成,平均手术时间(50±10)min,住院时间6~11 d,平均时间(7.7±1.9)d,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嵌顿疝的治疗中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C1-2螺钉棒内固定系统行后路复位、固定和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的手术疗效。方法 2013年4月至2013年10月,对30例我科收治的合并寰枢椎脱位的颅底凹陷症患者采用寰椎侧块螺钉和枢椎椎弓根峡部螺钉(或下关节突螺钉、颈3椎弓根螺钉)棒内固定系统进行复位、固定并取髂后上嵴松质骨植骨融合。通过术后3D-CT评判复位程度,JOA评分评判临床疗效,并探讨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结果 30例患者中26例达到完全复位,4例为部分复位。其中25例完成了3个月以上随访,CT显示植骨愈合良好,未出现植骨的吸收及内固定的松动。结论 C1-2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对治疗合并寰枢椎脱位的颅颈交界区畸形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正>缺血性脑卒中已经成为人类致死、致残的最主要的疾病[1]。磁共振成像(MRI)是研究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工具。MRI由于具有非侵袭性并且可以在活体组织中进行对比增强成像,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已经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及科研之中。小鼠脑动脉环的组成和脑血管解剖特点接近人类,而且几乎所有大型动物上观测的指标均可在用小鼠建立的模型上观测到,小鼠建立的动物模型具有种系同质性、纯合性好的优势,因此小鼠是模拟人类局灶性脑缺血的理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视神经管开放减压在前颅底病变中的应用.方法 神经减压的手术入路除鞍结节脑膜瘤的4例采用额颞硬膜下入路外,其他均采用经颅额下外侧硬膜外入路.视神经管减压的应用病例包括外伤后急性视神经损伤7例,其中6例外伤后视力完全丧失,1例仅留光感;骨纤维异常增殖症8例;视神经及其周围组织肿瘤(围视神经肿瘤)包括颅眶海绵窦沟通...  相似文献   
10.
颅内多发动脉瘤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颅内多发动脉瘤外科治疗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63例颅内多发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将出院时的GOS评分作为预后良好(4—5级),差(1—3级),分别评价了年龄、性别、治疗手段、术前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动脉瘤部位、侧别、大小、数量等因素的影响。结果GOS评分预后良好49例,差14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Hunt—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与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各因素与预后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术前Hunt—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会影响颅内多发动脉瘤病人的疗效,治疗方案的选择会提高其疗效。手术和介入的治疗效果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