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动物模型与重症肌无力(MG)患者在临床症状、电生理、生物化学、超微结构形态学、免疫学、生物效应及药效上颇为相似。研究EAMG动物的发病机制对MG发病机制的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文就EAMG的各种诱导方法及评定标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免疫耐受时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建立EAE组、对照组和耐受组模型,采用混和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各组脾脏DC培养上清液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采用ELISA双夹心法测量各组脾脏DC培养液中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三组脾DC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EAE组最强、EAE耐受组最弱。三组模型脾脏DC培养上清液的TNF-α、IL-10及IL-12水平每两组间进行比较,除了EAE组和对照组及EAE与耐受组之间比较IL—10水平没有统计学意义外,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C调控免疫反应及调节淋巴细胞的增殖可影响细胞因子分泌水平,可能在MS免疫耐受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双修饰性多肽配体(dual altered peptide ligand,dual APL)对实验性重症肌无力(experimental autoimmune myastheia gravis,EAMG)鼻黏膜免疫耐受时临床症状的影响,以及黏附分子及趋化因子在EAMG鼻黏膜免疫致病耐受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AChR-α肽段P259-271联合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建立EAMG鼠模型,将模型鼠随机分为干预组(经鼻黏膜给予dual APL,n=13)和模型组(经鼻黏膜给予生理盐水,n=13),进行临床评分、重复神经电刺激、光镜下观察dual APL免疫干预后胸腺增生情况及电镜下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损害程度,用ELISA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及趋化因子-10(interferon inducible protein-10,IP-10)的表达.结果 ①dual APL免疫干预后可诱导鼻黏膜免疫耐受使临床症状减轻.②模型组鼠胸腺增生可见胸腺小体;模型组突出后膜皱褶数较干预组减少.③干预组黏附分子ICAM-1表达[(189.8±146.7) U/mL]较模型组[(547.3 ±251.4) U/mL)]减低(P<0.05);④干预组体内IP-10水平[(0.79±0.32) pg/mL]较模型组[(6.08±1.57) pg/mL]降低(P<0.01);干预组T细胞趋化数30 min[(5.3 ±0.3)×103/mL]、60min[(5.1±0.5)×103/mL]、90 min[(7.4±1.3)×103/mL]较模型组[(17.3±5.3)×103/mL、(20.0±6.7)×103/mL、(28.0 ±4.0)×103/mL]明显减少(P均<0.01),两组T细胞趋化数均在90 min达高峰.结论 dual APL能改善临床症状并可能具有抑制特异性T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及趋化功能.  相似文献   
4.
重症肌无力(MG)是由抗体介导、T细胞依赖与补体(C)参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的动物模型与MG患者在临床症状、电生理、生化水平、超微结构形态学、免疫学、生物效应及药效等方面颇为相似.该文对EAMG发病机制的研究历史及现状进行综述,侧重介绍EAMG体内酶和蛋白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雌二醇(E2)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调节性T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E2干预组和EAE对照组,记录其临床评分, 测定外周血CD4+CD25+、CD4+CD25+Foxp3+ T细胞水平以及TNF-α、IL-12表达水平,并观察腰膨大处炎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1)E2干预组发病率仅为30% ,低于EAE对照组(100%), 且发病高峰延迟;临床评分E2干预组[(1.8±1.3)分]比EAE对照组[(3.4±0.5)分]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E2干预组CD4+CD25+/CD4+ T细胞比值 (5.6±0.9)、CD4+CD25+Foxp3+/CD4+CD25+ T细胞比值(9.3±1.0)均高于EAE对照组[分别为(4.4±0.9)与(7.6±0.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血管"套袖"样改变EAE对照组较E2干预组明显;(4)E2干预组TNF-α及IL-12表达明显低于EAE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E2可能通过改变调节性T细胞比例及细胞因子表达参与EAE免疫调节过程, 推测EAE临床症状缓解可能也与此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研究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大庆油田总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6例,按照按奇数、偶数诊疗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照组采用曲美他嗪,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2.11%,对照组仅为68.42%,组间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方式更具有优势(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G、TC、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PSQI评分分别为(7.43±2.46)分、(11.24±3.05)分,观察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高,临床疗效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s)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免疫机制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膜炎(EAE)E组、对照(C)组和耐受组模型,采用混和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各组脾脏DC培养上清液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采用ELISA双夹心法测量各组脾脏DC培养液中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三组脾DC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EAE组最强、EAE耐受组最弱(P0.05,P0.01,P0.01)。三组模型脾脏DC培养上清液的TNF-α、IL-10及IL-12水平每两组间进行比较,除了EAE组和对照组及EAE与耐受组之间比较IL-10水平没有统计学差异外(P0.05),余均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01,P0.05)。结论DC具有功能异质性和功能可调性,DC调控免疫反应类型与其调节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其分泌细胞因子水平有密切关系,可能在MS免疫机制及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