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伤性颅内血肿的非手术疗法,在国内外均有报道,单纯以中药治疗在国内亦有少数成功的病例报道,为系统观察中药治疗其临床效果,我科从87年以来用“血府逐瘀汤”(当归、赤芍、生地、桃仁、红花、川芎、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共治疗了55例病人,经临床、随访及头颅C·T观察,临床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96.3%,  相似文献   
2.
脑室肿瘤系指起源于脑室及其邻近结构并占据脑室的肿瘤,因肿瘤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各异,其突出的共同特点是颅内压增高.脑室肿瘤因其部位深在、毗邻重要结构,手术难度大.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自1993年1月~1996年12月4年中共收治脑  相似文献   
3.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自 CT 问世以来,临床上较为多见,如能及时诊断恰当治疗预后良好。本文将我科1964年10日—1986年5月资料完正的62例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脊髓血管脂肪瘤好发于硬膜外,以中胸段居多,系良性肿瘤,病理特点是大量成熟的脂肪细胞和畸形血管呈比例性分布,手术全切多能治愈。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们对6例颅鼻沟通瘤,采用经前颅底扩大横跨入路切除和颅底重建,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情况 6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为16岁~62岁,平均42.4岁.病程3月~6年,平均3.5年.1.2 首发症状 鼻衄3例,头痛、颇高压表现4例,嗅觉障碍2例,鼻塞3例,眼球突出1例.1.3 病理检查 脑膜瘤2例,嗅神经母细胞瘤3例,淋巴细胞炎性病灶者1例.1.4 神经影像学检查 所有患者均行CT及MRI检查,以明确肿瘤大小及侵及部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子束CT血管造影(EBCTA)和B型超声(BUS)检查诊断颈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准确性.方法对10例(20根)颅外颈动脉进行EBCTA、DSA和BUS对照研究.结果EBCTA与DSA的吻合率达95%,r=0.9935;BUS与DSA的吻合率仅为65%,r=0.8333,P=0.001.针对以70%~99%狭窄度为绝对手术指征,EBCTA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均为100%,BUS则分别为33%、94%、85%、50%和89%.结论EBCTA诊断颅外颈动脉疾病有明显的优越性和可行性,且与DSA有互补作用;BUS对斑块溃疡具高度敏感性,但单独使用有漏诊和误诊的可能,需与EBCTA或DSA结合应用.  相似文献   
7.
1964~1990年3月,收治脑血管畸形34例~*。手术治疗29例,未手术5例。术后死亡1例。经随访6个月~12年,手术组无死亡,未经手术组因再次出血、癫痫连续状态死亡3例。现分析讨论如下。一.一般资料:男23例,女11例。年龄8~56岁。病程5小时~14年。临床表现:(1)蛛网膜下腔出血与颅内血肿:本组有SAH病史及以SAH收入院16例。经CAG、CT、DSA、MRI检查有颅內血肿7例,二次出血3例。昏迷7例,脑疝4例.出血前有精神因素、劳累及外伤等诱因者20例(86%)。(2)癫痫:有癫痫发作者14例  相似文献   
8.
总结14例小脑血肿,平均年龄45岁(26~73)岁,认为有诊断意义的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头痛呕吐、强迫体位及共济失调等。选择外科治疗时不应以血肿径线为绝对指标,更重要的是脑干受压或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外科手段有脑室外引流、血肿穿刺溶血引流及开颅手术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肠内外营养结合的临床应用意义及合理性。方法危重颅脑损伤病人56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9例,行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结合支持14 d;对照组27例,行全肠外营养(TPN)支持14 d。于治疗1、7、14 d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14 d时观察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血糖、血红蛋白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5.068~87.655,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4)。结论重度颅脑损伤EN和PN结合应用,可以明显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治愈率、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重度颅脑损伤后病人肠内外营养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肠内外营养结合的临床应用意义及合理性。方法危重颅脑损伤病人56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9例,行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结合支持14 d;对照组27例,行全肠外营养(TPN)支持14 d。于治疗1、7、14 d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14 d时观察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血糖、血红蛋白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5.068~87.655,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4)。结论重度颅脑损伤EN和PN结合应用,可以明显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治愈率、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