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观察针刺对于抑郁性神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将440例患者分为针刺组、百忧解组、非穴位针刺组。针刺组采用四关穴(合谷、太冲)为主的穴位,百忧解组服用药物百忧解20mg/d,非穴位针刺组患者接受针刺治疗,但取穴偏离真正的穴位。在治疗前、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计分,按HAMD减分率进行疗效评价,以Asberg氏抗抑郁药副反应量表(SERS)结合严重不良反应记录进行安全性评估,对数据进行意向性分析(ITT分析)。结果: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为86.4%,优于非穴位针刺组的59.1%及百忧解组的72.7%;针刺组的HAMD计分与百忧解组相当,而且2组均优于非穴位针刺组;针刺组及非穴位针刺组的SERS计分均明显低于百忧解组,未见晕针等严重针刺不良反应记录。结论:针刺对于抑郁性神经症是一种有效、安全的疗法;针刺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疗效可能优于百忧解或与百忧解相当,但副作用远低于百忧解。  相似文献   
3.
目的:近来的研究认为,针刺任脉治疗脑卒中的机制在于针刺任脉可能产生与干细胞增殖分化有一些联系的生长因子.脑缺血损伤后调动内源性神经干细胞试图自我修复的途径应是多元化的,针刺及外源性生成因子的给予为其不同的途径.实验拟观察电针任脉和肌肉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脑缺血模型大鼠缺血侧脑室下区5-溴-2'-脱氧尿苷和5-溴-2'-脱氧尿苷/巢蛋白阳性细胞的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7在中山大学医学院解剖学实验室完成.①材料:选用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83只.将实验动物按随机抽签法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6只、模型组26只、电针任脉组23只、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22只.后3组又分为缺血后7,14和28 d 3个时间点进行观察.②干预:除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采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再灌注后参考Longa神经病学评分标准,1~4分为造模成功.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假手术组仅分离右侧颈总动脉并离断右颈外动脉,不予栓塞.电针任脉组大鼠于造模后第2天采用上海华谊医用仪器厂生产的G6805Ⅱ型电针仪针刺承浆、气海、关元3穴,针刺后加电,疏密波刺激(疏波30 Hz,密波100 Hz),强度6~15 V,以身体相应部位出现轻微颤动为准,持续时间为20 min.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再灌后立即给药,肌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 000 U/d,此后每天肌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次/d.模型组、假手术组大鼠于造模后第2天固定于针刺操作台上20 min,不予针刺.空白对照组大鼠不作任何处理.③观察指标:通过免疫荧光方法测定侧脑室下区5-溴-2'-脱氧尿苷和5-溴-2'-脱氧尿苷/巢蛋白阳性细胞的表达.用Olympus FV 500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系统,在200倍镜下,计数平均5个视野阳性细胞数.结果:造模成功大鼠54只及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各6只进入结果分析.侧脑室5-溴-2'-脱氧尿苷阳性细胞数和5-溴-2'-脱氧尿苷/巢蛋白双标细胞:空白对照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造模后7和14 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电针任脉组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造模后3个时间点与模型组比较,均有较大程度的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0.0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与电针任脉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论:电针任脉和肌肉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均可促进局灶性缺血模型大鼠原位神经干细胞增殖,且两者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4.
目的:近来的研究认为,针刺任咏治疗脑卒中的机制在于针刺任脉可能产生与干细胞增殖分化有一些联系的生长因子。脑缺血损伤后调动内源性神经干细胞试图自我修复的途径应是多元化的,针刺及外源性生成因子的给予为其不同的途径。实验拟观察电针任脉和肌肉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脑缺血模型大鼠缺血侧脑室下区5-溴-2'-脱氧尿苷和5-溴-2’-脱氧尿苷/巢蛋白阳性细胞的表达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7在中山大学医学院解剖学实验室完成。①材料:选用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83只。将实验动物按随机抽签法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6只、模型组26只、电针任脉组23只、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22只。后3组又分为缺血后7,14和28d3个时间点进行观察。②干预:除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采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再灌注后参考Longa神经病学评分标准,1~4分为造模成功。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假手术组仅分离右侧颈总动脉并离断右颈外动脉,不予栓塞。电针任脉组大鼠于造模后第2天采用上海华谊医用仪器厂生产的G6805Ⅱ型电针仪针刺承浆、气海、关元3穴,针刺后加电,疏密波刺激(疏波30Hz,密波100Hz),强度6~15V,以身体相应部位出现轻微颤动为准,持续时间为20min。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再灌后立即给药,肌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000U/d.此后每天肌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次/d。模型组、假手术组大鼠于造模后第2天固定于针刺操作台上20min,不予针刺。空白对照组大鼠不作任何处理。③观察指标:通过免疫荧光方法测定侧脑室下区5-溴-2’-脱氧尿苷和5-溴-2’-脱氧尿苷/巢蛋白阳性细胞的表达。用Olympus FV500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系统,在200倍镜下,计数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督脉电针联合人脐血MSCs移植对脑缺血大鼠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提取并培养人脐血MSCs,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不同时间段脑缺血边缘区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缺血后7 d和14 d,脐血MSCs移植组和联合治疗组VEGF阳性表达均高于PBS移植组(P<0.01),缺血后14d和28 d,联合治疗组高于人脐血MSCs移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脉电针联合人脐血MSCs移植具有协同效应,可上调缺血区半暗带VEGF表达,促进血管新生,对改善缺血半暗带血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杨卓欣教授治疗失眠症的用药规律并传承其学术思想。方法:收集杨卓欣教授在临床上治疗失眠症的处方,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20.0软件与Celementine12.0软件进行频数分析、高频药物功效归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收录处方104首,涉及药物合计84种,使用总频数达1 398次;使用频次≥20的药物有22味,其中频次较高的前5位分别是炙甘草、陈皮、酸枣仁、当归、白术。高频药物功效归类分析前5位为补虚药、理气药、安神药、收涩药、利水渗湿药,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味以上药物组合27对。结论:杨卓欣教授善于从脏腑理论出发治疗失眠症,立足于脾、心,以益气健脾、养血安神为大法,临证常以归脾汤为基础方进行化裁,随症辅以疏肝理气药、滋补肝肾药、活血化瘀药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采取血府逐瘀汤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患者血脂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服用血府逐瘀汤,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LDL-C、TC、TG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hs-CRP、TNF-α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促进血脂代谢改善,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频次"调任通督针刺法"治疗高龄妇女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2例高龄妇女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随机分为高频次治疗组(n=21)和低频次治疗组(n=21),28天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随访3个月,观察比较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抗缪勒氏管激素(AMH)、排卵期内膜厚度、基础血清雌二醇(E_2)、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及FSH/LH比值、妊娠情况、月经改善情况主要疗效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排卵期内膜厚度、FSH、E_2水平及FSH/LH比值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高频次治疗组在内膜增厚、临床症状评分、E_2、FSH、月经改善方面优于低频次治疗组(P0.05)。结论 "调任通督针刺法"对于高龄妇女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且每周治疗3次具有更佳的疗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内分泌功能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针刺督脉经穴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顶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利用RT-PCR检测TNF-αmRNA表达的变化,以及针刺对其的影响。结果 大鼠MCAO后TNF-αmRNA表达开始增加,针刺督脉组脑缺血再灌注12、24、72 h TNF-αmRNA表达减少。结论针刺督脉经穴可能通过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TNF-αmRNA的过度表达,减少细胞凋亡,改善脑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任脉经穴为主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任脉经穴为主针刺治疗,对照组用常规阳明经穴为主针刺治疗,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有明显改善并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在愈显率方面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任脉经穴为主治疗脑梗塞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