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1篇
神经病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眼科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NMDA受体活性对Aβ引发的海马神经元突触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本文运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不同浓度NMDA受体激动剂以及拮抗剂对Aβ诱导的海马神经元突触蛋白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NMDA可浓度依赖性地缓解Aβ25-35引起的突触蛋白synaptophysin与PSD-95的减少。抑制突触内NMDA受体,NMDA缓解Aβ减少突触蛋白的作用减弱;抑制突触外NMDA受体,对抗Aβ的作用无显著变化。本研究结果提示NMDA受体活性改变影响Aβ诱导的突触蛋白减少,突触内NMDA受体激活可对抗Aβ的毒性作用。突触内NMDA受体活性减弱可能在谷氨酸兴奋毒性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视神经管减压术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头部外伤患者大约3%有视觉系统不同部位损伤的表现。目前,视神经间接损伤的确切病理机制还不清楚,其治疗方面争议也很大但。很多学者提倡使用大剂量类固醇激素和视神经管减压术。经文献证实迟发性视力丧失在视神经间接损伤中可作为视神经管减压术的指征。本文结合不同入路的视神经管减压术,对其相关解剖特征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固定剂对细胞色素氧化酶组织化学染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色素氧化酶 (CytochromeOxidase ,CO)是呼吸链上的最后一个酶 ,是细胞能量产生和传递的关键组成部分。在中枢神经系统中 ,区域性CO活性反映了局部组织能量代谢变化 ,这种变化与神经元的功能尤其是神经元突触和自发性电活动的能量需求密切相关。CO的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已被广泛用于反映中枢神经系统CO的活性。为了成功地进行CO的组织化学染色 ,适中的组织固定是关键。固定剂的组成必须考虑既要保持良好的组织结构又要保持较高的酶活性。通常使用多聚甲醛和戊二醛混合固定液。本实验选用不同浓度的多聚甲醛和戊二醛固定组织 ,做CO组织化学染色 ,并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 ,发现 1%多聚甲醛和 2 %戊二醛混合固定既可保存良好的组织结构又可获得较高的CO活性。  相似文献   
4.
应用包埋前ABC法和纳米金-银加强法免疫双重标记技术,电镜观察GABA能抑制性突触传递与呼吸节律产生中枢pre-Botzinger复合体神经激肽1受体(neurokinin 1 receptor,NK1 R)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关系,目的在于介绍一种简单、实用的包埋前免疫电镜双重标记技术,及其在神经生物学领域的应用.高电子密度的DAB免疫反应产物标记谷氨酸脱羧酶(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GAD)免疫反应神经末梢,免疫金颗粒主要标记preBotzinger复合体NK1R免疫反应神经元胞体或树突的膜表面,有时胞质内也可见到免疫金颗粒标记.GAD免疫反应神经末梢与NKI R免疫反应神经元胞体或树突形成典型的对称性突触.这种包埋前免疫电镜双重标记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包埋前实现免疫组化双重标记有利于组织抗原性的保存.2.有利于抗体的组织内渗透.3.免疫金颗粒抗原定位精确,并可用于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5.
生后早期大鼠下丘脑核团发育的形态学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生后早期大鼠下丘脑核团发育情况 ,为相应行为变化提供解释证据。方法 采用 10、13、16d龄雄性大鼠各 10只 ,制作火棉胶连续切片 ,应用计算机分析系统对下丘脑核团进行观察结果。结果  13d龄组大鼠下丘脑核团各项体视学数据均大于 10d龄组 ,而与 16d龄组相比左别无显著性 ;13d龄组大鼠细胞密度高于 10d龄组 ,而 16d龄组比 13d龄组增高程度更为明显。结论 生后 13d左右的大鼠下丘脑显著发育阶段与大鼠行为改变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胆囊胆固醇性息肉的临床特征,探讨疑似胆囊胆固醇性息肉的手术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考虑胆囊隆起性病变并行胆囊切除术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总结胆囊胆固醇性息肉的临床特征,并探讨疑似胆囊胆固醇性息肉手术适应证.结果 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胆囊内多发隆起样病变且最大者直径<10 mm定义为疑似胆囊胆固醇性息肉,所选取的68例患者中,56例术前诊断为疑似胆囊胆固醇性息肉,61例术后病理诊断为胆固醇性息肉,其中术前诊断为疑似胆囊胆固醇性息肉患者中有54例病理诊断为胆固醇性息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6.4%(54/56).结论 胆囊胆固醇性息肉病变多多发,直径多<10 mm,大部分患者无临床症状,少数患者可有上腹部或右上腹部的轻微胀痛不适.对于疑似胆囊胆固醇性息肉患者若直径>10 mm,伴胆囊炎或胆囊结石并有腹部症状体征,存在恶性变可能,或强烈要求手术治疗,可予以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位于新生和成年哺乳动物延髓腹外侧区的Pre-Bo¨tzinger复合体(pre-Bo¨tzinger complex,PBC)被认为是呼吸节律产生中枢,神经激肽1受体(neurokinin-1receptor,NK1R)是PBC神经元的主要标记物。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或seroto-nin)作为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可通过其受体调节呼吸中枢的节律性变化。本研究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和免疫电镜双重标记技术,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了大鼠PBC内5-HT样免疫阳性神经纤维与NK1R样免疫阳性神经元或NK1R免疫阴性神经元之间的关系,旨在为5-HT参与PBC神经元呼吸节律的产生和调控提供形态学依据。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正常大鼠PBC内可观察到一定数量的5-HT样阳性纤维和终末,且有少量的阳性纤维和终末与PBC内NK1R样阳性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形成密切接触。在电镜下可进一步观察到:5-HT样阳性纤维终末可与NK1R样阳性神经元的树突形成直接接触,但未观察到典型的突触联系。5-HT样阳性纤维终末可与NK1R免疫阴性的树突形成非对称性突触。本实验结果提示:5-HT可能通过旁分泌的方式或通过中间神经元间接调节PBC内NK1R样阳性神经元的活动,以实现对中枢呼吸节律的调控。  相似文献   
8.
现代影像诊断技术飞速发展 ,已广泛应用于眼病的诊断中 [1],而与之匹配的眶内精细结构断层标本却不多见。现将眶区断层解剖标本的制作方法介绍如下。1材料和方法1.1取材取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眶区为实验材料 ,水平面上至眉弓 ,下至眶下缘1cm ,冠状面自垂体窝中部离断 ,成一13cm×6cm×7cm的立方体。1 2标本的制备用改进的火棉胶包埋法[2]。传统的火棉胶包埋法主要用于神经组织、心脏和内脏器官的包埋。现所取的标本经过脱钙 ,骨质软化可包埋 ,结合大脑切片机的使用 ,组织块的体积在18cm×18cm×15cm…  相似文献   
9.
IL-1的Ⅰ型受体在大鼠颈动脉体中的超微定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IL-1的Ⅰ型受体(IL-1RⅠ)在大鼠颈动脉体内的表达和亚细胞定位。方法 灌流固定的正常大鼠颈动脉体组织,用冰冻置换法包埋,超薄切片,胶体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电镜下观察。结果 IL-1RⅠ样免疫反应阳性产物主要存在于主细胞,胶体金颗粒分布在胞膜、胞浆和胞浆中的细胞器及细胞核。支持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中也可见少量免疫胶体金颗粒。结论 IL-1RⅠ在大鼠颈动脉体特别是主细胞中有较强表达,此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颈动脉体作为细胞因子化学感受器的可能性提供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进一步明确内耳道底各结构的断面形态,为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用火棉胶包埋技术将6例成人头颅标本制备成厚0.5~2mm的耳颞部横切片,观察内耳道底的结构。结果:选取2mm厚和0.5mm厚两种切片中典型的内耳道底上部层面和下部层面进行描述。结论:火棉胶切片很好地显示了内耳道底通过的结构及其毗邻关系,对该区的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