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损伤后血清HCY和脂联素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2例不同病情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0例正常健康人作对照组,采用免疫法检测HCY,ELISA法检测脂联素水平。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HCY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且患者HCY水平与病情呈正相关;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脂联素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组(且P<0.01),与病情呈负相关。患者脂联素水平和HCY水平呈负相关(r=-0.6188,P<0.01)。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HCY和脂联素水平的变化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2003年3月-2005年6月采用去骨瓣减压开颅手术、颅骨瓣埋藏保存于左下腹壁皮下的方法治疗41例颅脑创伤患,其中7例(17.07%)因伤情严重死亡,7例(17.07%)长期昏迷、严重病残放弃颅骨瓣原位移植修补颅骨缺损,其余27例均择期取出骨瓣行颅骨缺损修补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甘油果糖和甘露醇序贯治疗急性创伤性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65例创伤性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A、B、C、D组。A组(18例)应用20%甘露醇250 mL静脉输注,(3~4)次/天,4 d后全部改用甘油果糖静脉输注,(3~4)次/天,疗程3 d,总疗程7 d。B组(17例)以甘油果糖250 mL和20%甘露醇250 mL 6 h~8 h 1次交替静脉输注,疗程7 d。C组(14例)全部应用20%甘露醇250 mL静脉输注,3~4次/天,疗程7 d。D组(16例)全部应用甘油果糖250 mL静脉输注,3~4次/天,疗程7 d。上述各组7 d后依病情好转程度酌情减少脱水剂用量。观察各组临床症状、体征、脑水肿、肾功能及电解质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效果各组间两两比较,A组与C组、B组与C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5.286,P=0.022;χ2=4.930,P=0.026)。肾功能异常在第3天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比较C组与D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8,P=0.044)。电解质变化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序贯治疗创伤性脑水肿疗效好,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4.
穿刺术和小骨窗手术对中等量脑出血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评价微创穿刺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量(30~60 ml)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不同效果.方法 随机将95例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微创穿刺术,对照组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评价两组术后14d时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术后14 d和3个月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恢复情况;住院期间和术后3个月时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4d时,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住院期间的呼吸道感染、消化道出血、电解质代谢紊乱发生率[分别为16.33%(8/49)、6.12%(3/49)、6.12%(3/49)]与对照组[分别为56.52%(26/46)、21.74%(10/46)、21.74%(10/4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随访,两组MR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ADL达良好者(Barthel指数95~100分)治疗组为39.13%(18/46),对照组为4.65%(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7524,P=0.0009),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病死率[分别为6.12%(3/49)、6.52%(3/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微创穿刺术可明显减少中等量(30~60ml)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可提高患者ADL,降低病残率,而且不增加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经验。方法147例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存活126例(85.7%),其中良好和中残99例,重残27例,死亡21例(14.3%)。结论积极去除病因的发生和发展是有效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的时机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用微创穿刺术治疗12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发病至手术间隔时间分为3组。A组,7h以内手术者51例(超早期组);B组,7~24h以内手术者40例(早期组);C组,>24h手术者36例(延期组)。评价3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D)、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及病死率。结果:(1)3组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142,P=0.706;χ2=1.445,P=0.229;χ2=0.912,P=0.340),各种并发症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2)治疗14d时,3组间NID评分[(29.98±6.87)vs(29.33±6.49)vs(28.68±5.37)]及ADL评分[(4.03±0.48)vs(3.97±0.39)vs(3.98±0.41)]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治疗3个月时随访,患者MRS量表3组两两比较[(1.71±1.09)vs(2.43±1.13)vs(2.48±1.15)],A组分别与B、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C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超早期微创穿刺术可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硬通道两种不同穿刺方式对继发性脑室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59例继发性脑室出血患者按照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硬通道经枕角穿刺尿激酶灌注引流术;对照组29例采用硬通道经额角穿刺尿激酶灌注引流术.观察两组患者脑室内积血吸收情况,并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脑室内积血吸收时间为(4.36±1.7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42±1.83) d(P< 0.05).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有效率为90.0%( 27/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5%(1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通道经枕角穿刺尿激酶灌注引流术疗效优于经额角穿刺尿激酶灌注引流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不同介入时机康复治疗对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康复治疗的最佳时间窗。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10月~ 2017年7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55例,按介入的时间不同分为早期组(脊髓休克期过后2~4周内)和对照组(脊髓休克期过后4~8周内),两组采用标准康复训练方法,即根据两组患者不同病程、不同损伤阶段及程度,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同时配以相应的物理治疗及心理治疗。所有患者的康复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分别于康复治疗前(脊髓休克期过后)及康复治疗3个月后进行运动功能(ASIA运动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Barthel评分)。结果 康复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及ASIA运动评分较治疗前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早期组Barthel指数[(67.67±27.97)分 vs (53.60±26.52)分]及ASIA运动分[(66.60±25.34)分 vs (53.24±23.72)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相关性研究中,早期组Barthel指数增加值与ASIA 运动评分增加值成显著正相关(P<0.01),而在对照组中呈低度正相关(P<0.05)。结论 脊髓休克后2~4周是一个更好的康复治疗介入的时间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带骨膜与不带骨膜的颅骨瓣自体腹壁下保存后的变化。方法将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患者的骨瓣随机分成三组A组保留成片骨膜(25%以上),B组常规游离骨瓣,C组对照组无骨膜骨瓣(彻底清除游离骨瓣上的散在骨膜,骨膜少于1%)。骨瓣埋藏保存于腹壁下,择期取出自体颅骨瓣,用丝线测量骨瓣保存前后的周长,观察保存后骨瓣的骨膜覆盖率。结果所有骨瓣周长均不同程度缩小,三组骨瓣周长缩小程度无显著性差异。A组骨膜覆盖率78.78±10.34%,B组81.44±10.08%,对照组6.44±6.02%。A组和B组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而A组和B组两组间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常规游离骨瓣或保留成片骨膜在腹壁下保存后均有较完整的骨膜再生,有利于回植时骨瓣与骨窗更好地骨性连接。腹壁下保存骨瓣虽有不同程度骨瓣缩小,但采用钛颅骨锁固定骨瓣,修补颅骨缺损能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SU)是机体在各种严重创伤、危重疾病以及严重的心理障碍等应激状态下,发生的急性胃、十二指肠黏膜糜烂、溃疡等病变,严重者可导致消化道出血、穿孔,并使原有疾病恶化^[1]。由于SU患者常伴有严重的原发病,一旦发生大出血或穿孔,其死亡率极高,可达4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