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刘再新  周树虎 《山东医药》2008,48(17):96-97
将18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4例和干预组96例,两组均予以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并经鼻饲流质食物,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吞咽及进食功能训练,30d后比较两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情况及吞咽康复效果.结果干预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吞咽康复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认为吞咽及进食功能训练可有效预防吸人性肺炎的发生,明显改善吞咽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法治疗儿童三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三型髁上骨折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进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儿手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术中出血量为(1.56±0.65) 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0.09±3.12) ml,手术时间(29.04±8.92) min、住院天数(3.33±0.45) d、骨折愈合时间(4.01±0.45)周均明显短于对照组[(46.50±7.11) min、(6.26±1.13) d、(4.99±0.91)]周,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关节功能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法治疗儿童三型肱骨髁上骨折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具有创伤较小、出血量少、患儿恢复较快等优点,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微创穿刺术用于治疗脑出血,取得了肯定的临床疗效。但大量脑出血仍表现为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原因多为早期血肿清除不理想,引起重度脑水肿甚至脑疝及后期的多脏器衰竭等并发症。我科2004年1月-2005年12月应用多点微创穿刺术配合音乐疗法治疗大量脑出血25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选择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ADL)评价,40例进行早期康复治疗,30d后再次评价。结果早期康复治疗组ADL评分较对照组改善程度更大(P〈0.05)。结论早期康复可促进功能恢复,对脑卒中患者预后有优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脑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ementia,SIVD)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60例SIVD患者和45例年龄匹配的非痴呆对照者.收集一般资料,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高敏感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所有对象进行头颅MRI扫描,记录颅内腔隙性病灶的数量,根据年龄相关白质改变(age related white matter changes,ARWMC)分级方法对侧脑室周围脑白质变性程度进行评分.应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测评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和画钟试验(clock drawing test,CDT)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60例SIVD组中临床症状表现为步态不稳19例(31.7%)、构音障碍7例(11.7%)、饮水呛咳5例(8.3%)和尿失禁5例(8.3%),神经系统体征为上运动神经元受损体征27例(45.0%)、共济失调8例(13.3%)和假性延髓麻痹7例(11.7%).与对照组比较,SIVD组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P〈0.01)、高脂血症和高血清Hcy(均P〈0.05).SIVD组脑腔隙性病灶为216个,对照组为28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SE及MoCA量表评分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SIVD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为步态不稳、构音障碍、饮水呛咳和尿失禁,主要的神经系统体征为上运动神经元受损体征、共济失调和假性延髓麻痹.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清Hcy是SIVD的重要的危险因素.(2)MMSE和MoCA是测评SIVD较敏感的痴呆评定量表.  相似文献   
6.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主要以小血管疾病为病因,包括腔隙状态、关键部位梗死性痴呆和Binswanger综合征,临床上表现为皮质下综合征和认知障碍.积极诊断和治疗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有助于降低老年人认知障碍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94例青年脑梗死患者和84名同年龄健康对照患者及10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和86名同年龄对照组患者的血脂、脂蛋白、血糖水平及血压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青年脑梗死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及老年脑梗死组。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的回归系数为2.98,相对危险度为8.67;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的回归系数为1.75,相对危险度为5.75。结论脂质代谢异常和高血压是引起青年脑梗死的主要原因,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可能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94例青年脑梗死患者和84名同年龄健康对照患者及10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和86名同年龄对照组患者的血脂、脂蛋白、血糖水平及血压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青年脑梗死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及老年脑梗死组。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的回归系数为2.98,相对危险度为8.67;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的回归系数为1.75,相对危险度为5.75。结论脂质代谢异常和高血压是引起青年脑梗死的主要原因,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可能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10.
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 PFO)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见于约25%的健康成年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PFO与隐源性卒中(cryptogenic stroke, CS)关系密切。尽管目前认为反常性栓塞是CS发病的主要机制之一,但确切机制仍存在着争议。此外,PFO患者CS的治疗也是争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