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析动态监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可溶性髓样细胞表达的激发受体-1(sTREM-1)及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RP/ALB)的变化对肺部感染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1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监测并记录术后1、3、5 d的血清PCT、CRP、ALB、sTREM-1及CRP/ALB水平,记录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情况。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对肺部感染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发生肺部感染者76例(38.78%),感染发生时间为术后6~13 d,中位数为7 d。无肺部感染组术后3、5 d血清PCT、sTREM-1及CRP/ALB低于肺部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组术后5 d血清ALB低于无肺部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时间、术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术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以及术后5 d血清PCT、sTREM-1及CRP/ALB是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单独检测时,术后5 d血清CRP/ALB预测肺部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值、约登指数、特异度最高,sTREM-1预测的敏感度最高;联合检测的AUC、约登指数、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单独检测。肺部感染诊断时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修正(ASS)评分均与术后5 d PCT、sTREM-1、CRP/ALB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术后5 d血清PCT、sTREM-1及CRP/ALB水平均可作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早期预测的有效依据,而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更高,更有利于早期对肺部感染程度及病情进展的评估。  相似文献   
2.
陆欢  刘奇  兰超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5):778-781
目的探讨肝损伤指标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7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479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中毒后30 d内预后分为存活组(284例)和病死组(195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百草枯中毒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相关因素的预测效果。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服毒量、尿百草枯水平、直接胆红素、AST、ALT是急性百草枯中毒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显示,服毒量、尿百草枯水平、直接胆红素、AST、ALT预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8、0.891、0.674、0.790、0.709。服毒量30 mL为判断预后的临界值(灵敏度85.57%,特异度79.23%),尿百草枯水平临界值为12.67μg·mL~(-1)(灵敏度84.02%,特异度78.37%),直接胆红素临界值为8.2μmol·L~(-1)(灵敏度38.46%,特异度92.23%),AST临界值为36 U·L~(-1)(灵敏度50.77%,特异度93.31%),ALT临界值为17 U·L~(-1)(灵敏度68.72%,特异度64.08%)。结论除服毒量、尿百草枯水平外,肝功能指标中直接胆红素、AST及ALT也是百草枯中毒预后较简单可靠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静脉血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与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220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中毒剂量、中毒距就诊时间、中毒距洗胃时间、中毒后24 h内白细胞计数(WBC)、中毒后并发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静脉血CO2-CP、有无氧饱和度(Sa O2)<0.90的时间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等指标。结果:CO2-CP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6(95%CI:0.673~0.819,P<0.05),以CO2-CP≥15.5 mmol/L为判断预后的临界值,其判断存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7%和7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O2-CP可作为判断百草枯中毒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4.583,95%CI:2.226~9.437,P<0.05)。结论:检测静脉血CO2-CP简单可行,可作为判断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的敏感指标,中毒早期出现CO2-CP下降提示预后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Ang受体拮抗剂-坎地沙坦对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血浆脑钠肽(BNP)、白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并了解BNP是否与炎症反应有关。方法:选取UAP患者9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坎地沙坦治疗组。常规治疗组(n=40)采用不稳定心绞痛常规治疗,坎地沙坦治疗组(n=50)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坎地沙坦酯片治疗8周。观察入院即刻、1周及8周血清BNP、IL-6、CRP水平、心脏超声指标的变化。结果:UAP组患者BNP、IL-6及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常规治疗组和坎地沙坦治疗组治疗1周后,上述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下降(P<0.05),治疗8周后坎地沙坦组这种改变更加显著(P<0.01)。两组之间治疗8周的比较,上述指标以及LVED、E/A、LVPWT、IVST均有显著性差异。BNP与IL-6、CRP及LVED存在正相关。结论:UAP患者坎地沙坦组治疗后BNP早期的下降与IL-6、CRP的下降有关,而后期的下降还与LVED有关。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坎地沙坦可明显降低UAP及ACS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稳定AS斑块。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奥美沙坦酯(OLM)对百草枯(PQ)所致大鼠肺损伤的治疗作用并推测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7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n=10)、染毒组(PQ组,n=15)和OLM低(LD组,n=15)、中(MD组,n=15)、高(HD组,n=15)剂量治疗组.PQ组和OLM治疗组给予百草枯灌胃(80 mg/kg)制造百草枯中毒模型,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OLM治疗组在百草枯灌胃后6h开始每日给予一次OLM灌胃治疗(LD组:5 mg/kg; MD组:10 mg/kg;HD组:15 mg/kg),C组和PQ组在相同时点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共7d.末次灌胃后12h统一处死大鼠,观察肺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单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U/mg pro)、丙二醛(MDA,nmoL/mg pro)、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pg/mL)含量及动脉血pH值、氧分压(PaO2)和碳酸氢根离子(HCO3-)浓度变化,计算肺系数和肺纤维组织增生评分,相关性分析探索GSH-Px、SOD、MDA、肺系数及肺纤维组织增生评分与TGF-β1之间的相关性,并取肺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组间率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积距相关系数或Spearman秩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PQ组及治疗组GSH-Px及SOD较C组明显降低,各治疗组较PQ组相比均明显升高,以HD组升高最为明显(P<0.05).PQ组及治疗组MDA较C组明显升高,各治疗组较PQ组相比均明显降低,以HD组下降最为明显(P<0.05);而LD组和MD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Q组及各治疗组肺系数及肺纤维组织增生评分均较C组明显升高,各治疗组肺纤维组织增生评分均小于PQ组,以HD组最为明显(P<0.05).PQ组及治疗组TGF-β1均较C组明显升高,而各治疗组均低于PQ组,以HD组下降最为明显(P<0.05);而LD组和M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Q组及各治疗组pH、PaO2和HCO3-均较C组降低,与C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D组和HD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Q组和LD组之间以及LD组和M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GSH-Px和SOD与TGF-β1成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60和-0.856,P<0.05);而MDA、肺系数和肺纤维组织增生评分均与TGF-β1成正相关(r分别为0.800、0.830和0.656,P<0.05).肺组织切片显示各治疗组肺泡间隔增宽程度、肺泡塌陷及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较PQ组减轻,以HD组病变最轻.结论 奥美沙坦酯可以减轻百草枯中毒所致的肺水肿和肺纤维化,可能是减少TGF-β1的表达以及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非创伤性腹痛的诊断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为此类疾病的救治积累经验。方法:选取2010-10-2013-10因腹痛收治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内科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的诊断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把腹痛按性质分为腹腔脏器病变与腹外脏器病变和全身疾病引起的腹痛,按诊断情况分为初诊即确诊的腹痛和初诊未被确诊的腹痛。记录各组病例的各种诱发因素、病因、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发病及诊疗经过和最终的诊断情况,对各组疾病的例数及其所占的百分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153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收治于急诊内科的腹痛诊断有49种。初诊即确诊的腹痛共1 122例(占总例数73.19%),全部为腹腔脏器病变。初诊未被确诊的腹痛共411例(26.81%),其中腹腔脏器病变引起的腹痛共279例(18.20%),腹外脏器病变引起的腹痛共65例(4.24%),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腹痛共67例(4.37%)。本研究患者中,腹腔内脏器病变有1 401例,占所有腹痛病人的91.38%。共有10例患者死亡,其中2例死于主动脉夹层,1例死于铊中毒,1例死于胆道疾病,1例死于胃癌合并胰腺炎、肠梗阻;2例死于胰腺炎合并MODS,3例死于胃癌晚期,均发生在初诊未被确诊的腹痛患者。初诊即确诊的患者死亡率显著低于初诊未确诊的患者,为0:2.4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初诊即确诊可降低患者死亡率。腹腔内脏器病变与非腹腔内脏器病变患者的死亡率比较为0.56%:0.7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死亡率与疾病种类无关。结论: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病因复杂,表现多样、特征不典型。腹腔脏器的病变,腹外脏器与全身性疾病均可以引起腹痛,诊断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腹痛初诊较易诊断的疾病为腹腔脏器的病变所引起的疾病。初诊未被确诊的腹痛患者中,应重视腹外脏器病变和全身疾病引起的腹痛,这类疾病较少见,常被误诊,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张瑞  王蕾  高艳霞  孙昌华  兰超  李莉 《中外医疗》2014,33(7):118-119
目的比较托拉塞米与呋塞米联合甘露醇在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脑水肿中的优势。方法选择在该院急诊科因急性脑出血导致脑水肿的患者67例资料进行回顾,治疗组给与托拉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对照组给予呋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观察头颅CT检查,计算颅内血肿和脑水肿体积;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周围脑水肿大小在第3天时候出现变化,其体积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使用托拉塞米联合甘露醇后,平均尿量,甘露醇的使用量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患者出现1例急性肾功能不全合并呼吸衰竭,水电解质紊乱3例,对照组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水电解质紊乱的7例,其中1例经过全院会诊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结论托拉塞米在治疗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脑水肿方面,联合使用甘露醇的剂量少,疗效好,患者的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兰超  李莉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9):1902-1905
目的研究坎地沙坦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对老年肺心病心衰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0例肺心病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8)给予肺心病心衰常规治疗,观察组(n=42)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及坎地沙坦酯片治疗2w,然后停用低分子肝素,继续用坎地沙坦酯片4w(共用6w)。于治疗前、治疗后2w及6w分别测定动脉血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右室流出道内径、右心室内径、右心肺动脉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血流变学主要指标的变化,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低分子肝素与坎地沙坦联合治疗2w及6w后,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在治疗以后均明显改善;右室流出道内径、右心室内径、右心肺动脉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缩小(P<0.05),治疗6w后这种差异更为显著(P<0.01)。血流变学主要指标显著改善,尤其在治疗2w时这种差异更为显著。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坎地沙坦与低分子肝素可以更好地改善老年肺心病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和临床症状,亦能明显改善肺血管及右心室重构,降低肺动脉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染毒组,阿托伐他汀治疗低、高剂量组。染毒组和治疗组百草枯80 mg/kg灌胃1次;治疗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与阿托伐他汀20、40 mg/kg灌胃7 d。解剖动物,取肺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结果:HE染色结果:染毒组肺损伤较其它各组明显严重,治疗组肺损伤减轻。SOD、GSH-PX测定结果:染毒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各治疗组与染毒组相比均有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鼠急性百草枯中毒肺有保护作用,可增加SOD、GSH-PX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