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13篇
  2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索p53凋亡刺激蛋白抑制因子(iASPP)在结直肠癌组织/细胞中的表达及iASPP沉默后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该研究首先检测临床样本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iASPP mRNA的表达差异、结直肠癌细胞系和正常结肠上皮细胞系(HCoEpiC)mRNA和蛋白质iASPP表达差异;然后在人结肠癌细胞SW480中转染iASPPsiRNA,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iASPP mRNA表达效率,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iASPP的蛋白表达水平;最后用MTT法和Brd U法检测沉默iASPP对SW480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iASPP mRNA表达相比癌旁正常组织上调;结直肠癌细胞LoVo、SW620和SW480中iASPP mRNA和蛋白质表达相比正常结肠上皮细胞系(HCoEpiC)均上调;在SW480细胞中转染iASPP-siRNA可下调iASPP的表达;沉默iASPP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结论沉默iASPP基因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上海市市民对口腔实习门诊认知度和认可度的现状,探讨口腔临床实习教学的改进方案.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5个区县各一个大型卖场,分别发放100份调查问卷,共502份,回收498份,其中有效卷475份,有效率为94.62%.对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10.32%的被调查者知晓并了解实习门诊,56.84%的被调查者愿意对其加以了解;40.21%的被调查者会选择专家门诊就医,但也有37.68%的被调查者愿意接受实习医师的诊治;对实习医师的总体满意度为65.43%.结论:市民对口腔实习门诊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均有待提高,医院、学校应加大宣传力度,在提升实习门诊认知度的同时提高认可度,推进实践教学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联合使用抗真菌药物对镰刀菌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M27-Ed4及M38-A3方法测定伏立康唑(voriconazole)、那他霉素(NAT)和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及氟康唑(FLU)对22株镰刀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棋盘法测定四种抗真菌药物单独及联合环孢素A使用抗真菌作用。

结果:那他霉素、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对镰刀菌(22株)MIC范围分别是2~8、1~8、1~8和8~512μg/mL。体外联合用药时,环孢素A与氟康唑对64%菌株(14/22)有协同效应,与两性霉素B对41%菌株(9/22)有协同效应,对所有菌株无拮抗效应。联合使用环孢素A后,镰刀菌对两性霉素B药物敏感性由4.5%提升至68.2%(P<0.001)。

结论:镰刀菌在体外对那他霉素敏感,对伏立康唑部分敏感。与环孢素A联合应用时,可与氟康唑及两性霉素B产生协同效应,并显著提高镰刀菌对两性霉素B药物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紫杉醇诱导的大鼠外周神经痛的预防作用,并以脊髓大麻素受体为主要靶点,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预防组、AM630组、AM251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于实验第1,3,5,7天分别腹腔注射紫杉醇2 mg/kg;预防组在建模的同时每天予补阳还五汤2.5 g/(kg·d)灌胃干预14 d;AM630组在预防组的基础上于每天灌胃前予3 mg/kg大麻素Ⅱ型受体(CBR2)阻滞剂AM630腹腔注射;AM251组在预防组的基础上于每天灌胃前予1.5 mg/kg大麻素Ⅰ型受体(CBR1)阻滞剂AM251腹腔注射。每7 d记录1次各组大鼠体质量,并使用von fery纤维丝测试各组大鼠机械缩足阈值(MWT),共观察28 d;实验观察28 d后使用RT-PCR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CBR1、CBR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第7,14,21,28天,各组大鼠体质量增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模型组实验第7,14,21,28天的MWT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预防组、AM251组实验第14,21,28天的MWT均显著高于同期模型组(P均<0.05),但AM630组与模型组比较、预防组与AM251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模型组CBR2、CBR1、GFAP 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L-1β、TNF-α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预防组和AM251组CBR2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IL-1β、TNF-α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AM630组与模型组比较、预防组与AM251组比较各相关蛋白mRNA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以预防紫杉醇诱导的外周神经痛,机制可能与其激活脊髓CBR2,并进一步抑制脊髓IL-1β、TNF-α等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gene,PLAU)基因近端启动子区变异与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根据NINCDS-ADRDA年标准收集98例AD患者,以101例正常人作为对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结合直接测序的方法,筛查PLAU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位点,并对所有受试者进行PLAU启动子区多态位点分型,采用病例-对照相关性研究方法 ,研究其与AD发病的关系。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的比较及它们与疾病的关联分析。结果中国人群中的PLAU近端启动子区存在两个多态性位点-25C/T(rs2227579)和43G/T(rs2227580)。-25C/C基因型增加了AD发病风险(校正后OR=1.671,95%CI:1.098~2.577,P=0.018),43G/G基因型增加了AD发病风险(校正后OR=1.773,95%CI:1.156~2...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PLAU)基因多态性与血管性痴呆(VD)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32例VD患者(VD组)和12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PLAU基因rs2227564位点的多态性,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VD发病的关系.结果 VD组PLAU基因rs2227564位点C/C基因型53例(40.1%),C/T基因型72例(54.5%),T/T基因型7例(5.4%),C等位基因频率为67.3%,T等位基因频率为32.7%;对照组PLAU基因rs2227564位点C/C基因型39例(32.2%),C/T基因型63例(51.9%),T/T基因型19例(15.9%),C等位基因频率为53.3%,T等位基因频率为46.7%;两组PLAU基因rs2227564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AU基因rs2227564位点C/C基因型是VD发病的危险因素(OR=1.281,95%CI:1.098~2.577,P=0.037).结论 PLAU基因多态性与VD的发病相关,PLAU基因rs2227564位点C/C基因型可增加VD患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何宏  汪轶 《上海口腔医学》2018,27(3):305-308
目的: 评价Nd:Yap激光联合树脂充填治疗敏感型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7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综合科就诊的敏感型楔状缺损患者70例,共144颗患牙,随机分为2组。直接充填组35例患者,74颗患牙直接使用复合树脂充填。联合组35例患者,70颗患牙采用Nd:Yap激光脱敏后复合树脂充填治疗楔状缺损。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各组患者在统一临床检查标准下的有效率(术后即刻,术后1、3、6个月复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直接充填组在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分别有1颗牙和2颗牙充填体脱落。Nd:Yap激光联合树脂充填组在术后3个月和6个月各有1颗牙充填体脱落。2组患牙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d:Yap激光联合树脂充填组在术后即刻和术后1、3、6个月的脱敏有效率分别为95.71%、91.43%、87.14%和81.43%,均显著高于树脂直接充填组的82.43%、78.38%、72.97%和64.86% (P<0.05)。结论: Nd:Yap激光联合复合树脂充填治疗敏感型楔状缺损疗效良好,能明显改善牙敏感症状。  相似文献   
9.
何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9):2049-2050
科学发展日新月异,随着血细胞计数仪和流式细胞仪的产生,血常规的检测做到了更简单,方便,准确,快捷。但血小板的计数在某种程度上会出现偏差。同时,抗凝血可能会产生抗  相似文献   
10.
青岛地区葡萄球菌属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了解青岛地区临床分离的葡萄球菌属细菌特点及耐药状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青岛地区4所医院临床分离的1286株葡萄球菌属,采用ATBExpression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对菌种进行鉴定,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和克林霉素诱导试验,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葡萄球菌属1286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580株(45.1%),居第1位;表皮葡萄球菌382株(29.7%),位居第2;其他如溶血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沃氏葡萄球菌等均占有一定比例;1286株葡萄球菌属中共检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954株,占74.2%;384株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的葡萄球菌中,D试验阳性181株,占47.1%;MSS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1.3%~81.9%和45.1%~52.3%;MRS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呋喃妥因和利福平等敏感性高,对其余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结论临床分离菌中的葡萄球菌属日益增多,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增高,应重视MRs的检测和药敏试验,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有效地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