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脑裂头蚴病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脑裂头蚴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动态影像学改变,并结合既往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4例;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癫痫发作8例,轻瘫3例,头痛2例,记忆下降2例、头晕1例。9例均行MRI检查,病灶多位于额颞叶,呈环状或线样强化。7例患者的血清学及脑脊液裂头蚴抗体均为阳性,2例患者仅血清学抗体阳性。8例患者行吡喹酮驱虫治疗,1例因伴随艾滋病,未行驱虫治疗。4例因误诊或确诊行手术治疗。5例治疗后复发。结论:脑裂头蚴病临床症状主要为癫痫、轻瘫、头痛。头颅MRI增强呈环状或线样强化,脑裂头蚴治疗可行长程大剂量规律口服吡喹酮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治疗效果可,但复发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认识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与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共病的特点。方法 报道1例ALS与MG共病的患者,并通过检索文献数据库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结合本病例以及文献检索,明确诊断为ALS合并MG患者共计28例; 根据MG确诊和ALS确诊的先后关系分为以ALS首先确诊组(ALS后MG组,10例)和以MG首先确诊组(MG后ALS组,18例); 男性患者发病率较高(男:女=18:10); MG平均发病年龄60.8岁,ALS平均发病年龄64.6岁; 平均发病时间的间隔时间53.1个月; ALS以肢体起病或者球部合并肢体症状为主(82.1%,23/28); MG症状主要累及眼部(82.1%)、球部(46.4%); 19例患者抗乙酰胆碱受体(Anti-acetylcholine receptor,AchR)抗体阳性(67.9%),3例患者抗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4(Anti-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 4,LPR4)抗体阳性(10.7%); 4例患者胸腺异常(14.3%); 与ALS后MG组比较,MG后ALS组患者具有ALS发病年龄(平均年龄68.5岁)明显延迟、发病间隔时间长、病情进展相对缓慢等特点。结论 MG和ALS之间的联系提示免疫反应可能参与了ALS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具有不同临床特征的抗GQ1b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疾病谱。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抗GQ1b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等临床资料。结果:45例(男24,女21)抗GQ1b抗体阳性患者中,抗GQ1b抗体综合征32例,抗GQ1b抗体阳性吉兰巴雷综合征(GBS)10例,抗GQ1b抗体阳性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3例。平均年龄(49.8 ±11.5)岁。血清抗GQ1b-IgG阳性40 例,抗GQ1b-IgM阳性5例,神经节苷脂抗体重叠阳性19例。抗GQ1b抗体综合征分为:经典型Miller-Fisher 综合征(MFS)12例(43.8%),Bickerstaff脑干脑炎(BBE)3例(9.4%),伴有眼肌麻痹的GBS 5例(15.6%),不完全形式的MFS 12例 [(43.8%,包括无共济失调的急性眼轻瘫(AO)8例,急性瞳孔扩大2例,急性球麻痹1例,急性前庭综合征1例)]。10例抗GQ1b抗体阳性GBS与抗体阴性的GBS在临床经过及症状体征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例抗GQ1b抗体阳性CIDP中,抗GQ1b-IgM阳性2例,临床表现为经典CIDP。结论:抗GQ1b抗体综合征是一组血清抗GQ1b抗体阳性、临床表现多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连续谱。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溶血磷脂酸(LPA)对小胶质细胞活化及其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小胶质细胞系BV2细胞复苏后传代培养,分为对照组和LPA组,在30 min、1、3和6 h收取上层培养基,用ELISA法测定各组培养基中IL-1β和TNF-α的浓度。结果 LPA干预后BV2细胞分泌的IL-1β和TNF-α在1 h开始明显增加,IL-1β的分泌在3 h达到最高峰而TNF-α的分泌在6 h内持续升高(P<0.01)。结论 LPA可显著促进BV2细胞IL-1β和TNF-α的分泌,在3 h时促进作用最为显著。LPA可诱导BV2细胞活化及炎性因子分泌增加,提示LPA在小胶质细胞活化及炎性因子分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肌萎缩侧索硬化(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快速进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特征同时影响上、下运动神经元( LMN、UMN) ,并导致进行性肌肉萎缩和无力.两种不同的过程可能同时或者相互独立的影响ALS的发生发展:"顺行死亡( dying-forward)"认为在ALS中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脊液(CSF)检查结果对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NM)与结核性脑膜炎(TBM)的鉴别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CNM患者和184例TBM患者首次CSF检查的细胞学和生化结果。结果:TBM患者中CSF蛋白含量、有核细胞数、乳酸脱氢酶含量较CNM患者升高明显(P<0.01);TBM患者的CSF氯化物含量较CNM患者下降明显(P<0.01)。结论:颅内感染患者首次CSF检查对CNM和TBM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肌萎缩侧索硬化(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快速进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同时影响上、下运动神经元,并导致进行性肌肉萎缩和无力.ALS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疾病实体,上下运动神经元受累的程度在ALS中可变,其中进行性肌萎缩(progressive muscular atrophy...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临床风险因素和不同病程时血清标志物水平变化对患者短期预后的影 响。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89例 GBS患者 的临床资料和血清炎性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其对短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纳入 GBS患者89例,其中急性炎性脱髓鞘 性多发性神经病(AIDP)41例,急性运动轴索型神经病(AMAN)4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9.13±15.89)岁。83.3% (40/48)AMAN 患者在发病前有前驱感染或创伤/手术史(与 AIDP组比较,P=0.032)。AMAN 组 Hughes评分≥3分 的患者占 66.7% (32/48),25.0% (12/48)因 病 情 危 重 进 入 ICU/呼 吸 支 持 治 疗。AMAN 组 运 动 功 能 受 损 更 严 重 [Hughes评分(3.02±1.08)分;MRC总分(35.94±15.30)分;与 AIDP组比较,均P<0.05]。AMAN 组出院时 Hughes 评分≥3分以上的患者占41.7%(20/48),提示短期预后不良。根据患者入院时的病程分为早期(≤7d)和急性期(8~ 21d)两个时间点,观察血清炎性标志物水平变化。结果显示,AMAN 预后较差组在病程早期 C反应蛋白(CRP)和白蛋 白(Alb)比值(CRP/Alb)、血清补体 C3水平较预后较好组明显增高(均P<0.05);血清补体 C3在病程急性期仍高于预 后较好组(P<0.05)。结论 AMAN 亚型、前驱感染或创伤/手术史、入院时高 Hughes评分及低 MRC评分、进入ICU/ 呼吸支持治疗和抗IgG-抗 GM1、IgG-抗 GD1b抗体阳性等临床风险因素和病程早期 CRP/Alb、血清补体 C3水平增高提 示 GBS患者短期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创伤/手术后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搜集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同济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创伤/手术后GBS患者25例的临床资料和血清炎性标志物,分析短期预后影响的因素。结果:25例创伤/手术后GBS患者中,男21例,女4例;平均年龄(49.6±12.6)岁;发病季节以夏秋季节为主。从创伤/手术到GBS症状的平均间隔为(11.4±7.2)d,GBS症状达峰时间为(9.6±5.4)d。入院时,Hughes评分为(3.36±1.31)分,MRC总分评分为(30.56±16.78)分。28%的患者进入ICU治疗,24%患者呼吸肌无力/需要呼吸支持。17例(68%)患者接受了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3例(12%)患者接受血浆置换。3例(12%)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平均住院时间为(22.7±11.6)d。根据出院时的Hughes评分将患者分为短期预后较差组(Hughes评分≥3分)14例和短期预后较好组(Hughes评分<3分)11例,比较2组的临床数据可得:短期预后较差组患者年龄更大(P=0.002)、入院时Hughes评分以及MR...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钠-钾-氯共转运体1(NKCC1)抑制剂布美他尼(Bumetanide)对脊髓原代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s)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振摇及差速贴壁法培养大鼠脊髓原代OPCs,使用NKCC1抑制剂布美他尼干预.免疫荧光法鉴定细胞及其NKCC1表达;EdU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