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神经病学   5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炎症反应是缺血性卒中后病理生理的核心内容,其过程涉及免疫和炎症细胞,不同途径 和来源的被激活的炎症因子共同参与。早期小胶质细胞、中性粒细胞被激活,随之淋巴细胞的聚集 和浸润也增加了对脑细胞的损伤;但也有研究发现,在特定刺激下,中性粒细胞可以从促炎表型向 抗炎表型转变,进而保护脑细胞;淋巴细胞中部分T细胞亚型可以抑制促炎因子的表达、调节淋巴细 胞的活性,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另外,在缺血性卒中后,除脑内局部的炎症反应外,外周循环的炎 性反应和免疫抑制也参与其病理机制。免疫调节有望成为未来缺血性卒中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伴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异常对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反应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1—2014-12长海医院神经内科确诊并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86例MG不伴免疫性疾病患者的临床与生化检查结果资料,根据激素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状况,将患者分为激素治疗敏感组与不敏感组,并比较两组间的临床及生化检查结果特征;根据是否伴有胸腺异常分为无胸腺异常组与伴胸腺异常组,比较两组间激素治疗的反应性;分析MG患者胸腺异常与激素治疗反应的相关性。结果激素治疗敏感组与不敏感组间患者性别、年龄50岁、病程3年、起病方式、上呼吸道感染、肠道泌尿道感染、累及肌群、血糖异常比例以及白细胞、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胸腺异常、血脂异常患者比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伴胸腺异常组与无胸腺异常组间激素治疗敏感者比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5.01,P=0.03);胸腺异常与激素治疗不敏感发生率呈正相关(r=0.237,P=0.03)。结论胸腺异常降低MG不伴免疫性疾病患者对激素治疗的疗效,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MG患者的临床治疗评估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disorders,NMOSDs)患者脑脊液蛋白与临床致残状况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2月我院神经内科确诊的108例NMOSD患者临床与生化资料,根据临床扩展致残量表评分(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将患者分为独立行走受限与不受限组,并比较两组患者间的临床、生化特征;根据脑脊液蛋白值将患者分为脑脊液蛋白正常组与异常组,并比较两组间EDSS评分的变化;分析脑脊液蛋白与临床致残状况的相关性。结果独立行走受限组与不受限组之间患者年龄、二便障碍、外周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比(N%)、脑脊液蛋白、脑脊液Ig G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病程、视力损害、AQP4抗体、24 h鞘内合成率、寡克隆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同脑脊液蛋白水平与患者EDSS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3.13,P=0.002);脑脊液蛋白水平与独立行走受限呈正相关(r=0.286,P0.01)。结论 NMOSD患者脑脊液蛋白值越高,患者致残发生的可能性越大,脑脊液蛋白有助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致残状况的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OEMS综合征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与腹腔积液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1—2014-12长海医院确诊的27例POEMS综合征患者临床与生化检查资料。根据是否合并腹腔积液将患者分为腹腔积液组与无腹腔积液组,比较两组患者间临床和生化检查特征;根据是否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将患者分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组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比较两组间腹腔积液的发生率;分析甲状腺功能减退与腹腔积液的相关性。结果腹腔积液组与无腹腔积液组患者间性别、发病年龄、首发周围神经与内分泌紊乱症状、脾肿大、红细胞沉降率异常率、自身免疫抗体阳性率、浆细胞比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首发脏器肿大症状、病程出现内分泌紊乱、肝肿大、甲状腺功能减退、M蛋白、尿本周氏蛋白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甲状腺功能减退组与正常组患者间腹腔积液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5.56,P0.05);甲状腺功能减退与腹腔积液发生呈正相关(r=0.426,P0.05)。结论POEMS综合征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临床易出现腹腔积液症状,了解两者的正相关关系有助于早期预判POEMS综合征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出现腹腔积液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血脑屏障通透性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随访2013年1月~2016年6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收治的78例GBS患者,根据出院后第6个月时Hughes评分分为预后较好组(Hughes<3分)和预后不良组(Hughes≥3分),比较两组间临床、脑脊液生化资料及免疫治疗方式.结果 临床预后较好组与不良组之间患者性别、年龄、发病季节、前驱症状、肺部感染、机械通气、脑脊液蛋白、免疫球蛋白G(IgG)、IgG指数、24 h鞘内IgG合成率、神经轴索损伤、免疫治疗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肌力评分、脑脊液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1.73,8.01;P<0.05).血脑屏障损伤与患者临床预后不良呈正相关(r=0.32,P<0.01).结论 GBS患者入院时血脑屏障损伤其临床预后较差,血脑屏障通透性可作为评估GBS患者临床预后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