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切口插入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6例患者在透视下经小切口置入胫骨近端解剖型钢板内固定。结果:本组36例经8~22个月随访,平均16个月,手术时间55~180min。术中出血量100~450ml。按Johner-Wruhs方法评价,优26例,良8例,中2例,总优良率94.4%。结论:小切口插入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近端骨折能有效保护骨折端血运,创伤小,固定牢固,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乔保中  李志安  郑敏 《山东医药》2008,48(32):75-76
对26例四肢骨巨细胞瘤采用瘤体刮除、酒精灭活保留骨的原有结构,自体骨粒复合骨水泥填充骨缺损,恢复患者肢体的完整结构和功能治疗.经过2~4.5 a随访,肢体功能评价优良率88.46%,肿瘤复发2例(7.69%),未发现肺转移.认为自体骨粒骨水泥填充骨缺损是治疗四肢骨巨细胞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乔保中  郑敏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9):19-19,21
目的:进一步提高髋臼后壁骨折(PWFA)伴股骨头脱位的手术效果。方法:对42例PWFA伴股骨头脱位患者先行手法复位,然后行髋臼后壁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其手术效果。结果:术后随访1~3年,临床疗效Harris标准评分,优良率为83.3%,其中,伤后股骨头复位≤6h优良为30/33,〉6h优良为3/9;伤后至手术时间≤10d优良为33/37,〉10d优良为2/5;骨折复位质量≤3mm优良为30/32,〉3mm优良为5/10;钢板固定优良为31/33,螺钉固定优良为4/9,以上4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PWFA伴股骨头脱位效果确切,6h之内进行解剖复位并在10d内手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高龄患者显微手术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龄患者显微手术特点伍成奇,张自清,乔保中,吕歌,李金敏我们从1989年3月~1995年6月,为21例高龄患者进行了显微外科手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9例,女2例。年龄60~72岁。急诊手术17例,择期手术4例。断报再植15...  相似文献   
5.
乔保中  郑敏 《医药世界》2006,(11):104-104
胫骨Pilon骨折是波及胫骨远端关节面及干骺端的骨折,为一种高能量创伤,其不仅造成严重粉碎性骨折及关节面破坏,常伴有外踝骨折和下胫腓分离,并有不同程度的皮肤软组织损伤,治疗有一定困难。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6年年3月手术治疗3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金超  乔保中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0):123-124
目的:介绍股骨转子区骨折临床手术内固定的两种方法对比研究。方法:随机分组:研究组小切口解剖钢板治疗组32例,对照组传统DHS内固定治疗组28例,就两种固定方法在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复位、骨折愈合情况、术后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作对比研究。结果: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材料在设计上克服了DHS的一些不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切口插入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6例患者在透视下经小切口置入胫骨近端解剖型钢板内固定。结果:本组36例经8~22个月随访,平均16个月,手术时间55~180min。术中出血量100~450ml。按Johner-Wruhs方法评价,优26例,良8例,中2例,总优良率94.4%。结论:小切口插入解剖钢板内同定治疗胫骨近端骨折能有效保护骨折端血运,创伤小,固定牢固,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选择2003-03/2007-03南阳市第九人民医院和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动力性腰椎不稳患者46例,行后正中入路下的椎管减压手术,钛制JJXA椎弓根螺钉置入,并行椎间隙撑开,双侧切除椎间盘保留侧方以及前方的纤维环,刮除终板的软骨层,行椎间颗粒骨植骨,椎弓根螺钉系统加压固定。46例随访时间≥15个月,优良率91.3%。JJXA固定牢靠,无断钉断棒和螺钉松动现象,无复位丢失,无炎症及排异现象发生,植骨融合率为97.8%。提示JJXA钉棒内固定及椎间颗粒骨植骨治疗腰椎不稳,能够达到即刻腰椎稳定性重建以及长期骨性融合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9.
腓肠浅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胫前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小腿中下段胫前软组织严重的挫灭伤,致软组织缺损、骨外露、贴骨瘢痕,或骨折术后钢板外露很常见,修复方法虽多但处理比较困难[1]。作者采用腓肠浅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胫前软组织缺损12例,取得满意效果。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4例。年龄14~48岁。病因:车祸9例,机械绞伤3例。12例均系外伤后胫、腓骨下1/3段骨折合并胫前软组织挫灭缺损、骨外露。其中7例钢板固定后组织坏死、骨与钢板外露,3例胫前动脉挫灭且有肌腱外露,2例为贴骨瘢痕并溃疡。皮肤缺损范围:5cm×5cm~8cm×7cm。应用腓肠浅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面积为6cm×5cm~9cm×7cm,蒂宽2…  相似文献   
10.
小切口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区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切口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区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60例不稳定型转子区骨折分别采用动力髋与小切口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DHS内固定组28例,小切口解剖钢板内固定组32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解剖复位率、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小切口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手术时间短(P〈0.01),术中出血量少(P〈0.05),骨折解剖复位率高(P〈0.05),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无差异(P〉0.05)。结论小切口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区不稳定型骨折,手术操作简便,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是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区骨折较好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