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17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整个骨肿瘤制成组织大切片,通过光镜观察和图像分析,对10例侵袭性骨肿瘤的骨质破坏机制进行研究,其中骨肉瘤2例,纤维肉瘤3例,骨巨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淋巴瘤、骨髓瘤和骨旁骨肉瘤各1例。结果表明:肿瘤中心区的骨质破坏程度明显高于肿瘤边缘区和外围区,同时未见到破骨细胞被激活致溶骨增强的现象,这些都支持侵袭性骨肿瘤的骨质破坏机制,主要是肿瘤细胞直接溶骨的学说。根据我们的观察,骨肿瘤组织破坏骨质有三种方式:(1)肿瘤细胞与骨质直接接触,溶解骨质。(2)肿瘤组织侵入哈氏管,引起管腔扩大,管壁破坏。(3)肿瘤组织直接压迫致骨皮质萎缩变薄,骨小粱变纤细。结果还表明:侵袭程度不同的骨肿瘤,其骨质破坏的主要方式也不同。侵袭性较高的骨肉瘤、纤维肉瘤和淋巴瘤,其肿瘤中心区和边缘区的哈氏管内较多见肿瘤组织的浸润,提示这些肿瘤可能首先通过哈氏管进行扩散的;侵袭性较低的骨巨细胞瘤和软骨母细胞瘤则未见到这种现象,而以局部骨质破坏和压迫萎缩为主;骨旁骨肉瘤虽然也出现哈氏管浸润,但管壁的破坏程度明显比骨肉瘤轻。  相似文献   
2.
对140例骨纤维结构不良和70例骨化性纤维瘤的临床资料及组织病理进行了复习,其中对近期病例中各15例的组织。作了6种有关的免疫组化染色进行观察。本文对骨纤维结构不良和骨化性纤维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其病变的性质进行了讨论。还对6种免疫组化染色在显示某些组织成分,特别对骨连结蛋白在显示骨母细胞及新生骨质的意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乔慧  丘钜世  朱全胜 《广东医学》2001,22(3):195-198
目的 探讨骨肉瘤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HSV-TK基因转移和GCV治疗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成功构建含HyTK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DORHyTK;采用DOTAP将其转入PA317细胞中进行包装,筛选,并进行病毒滴度测定。收获病毒上清体外感染骨肉瘤细胞株OS732和SAOS-2。分别用PCR和RNA斑点杂交的方法证明假病毒中不含有复制活性病毒,HSV-TK基因已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并获得表达,MTT比色法测定结果显示GCV对OS732TK和SAOS-2TK细胞均有明显的杀伤作用。且前者强于后者,旁观者效应在高细胞密度接种条件下强于低细胞密度,在SAOS-2细胞中的作用强于OS732。结论 HSV-TK/GCV基因治疗系统可为骨肉瘤的治疗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离散因子(HGF/SF)及其受体蛋白c-Met在骨肉瘤细胞株MG-63和HOS中的表达及对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HGF/c-Met系统在骨肉瘤细胞生长侵袭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GF-α、HGF-β、c-Met在2株骨肉瘤细胞株中的表达;外源性HGF刺激此2株细胞株后,用MTT法、黏附性检测方法研究细胞增殖速率和黏附性的变化。【结果】HGF-α、HGF-β、c-Met在2株骨肉瘤细胞株中的阳性表达率均低于3%。HGF浓度达50ng/mL以上时.MG-63和HOS的增殖速率显著增高,P〈0.01。当外源性HGF的浓度分别达5ng/mL和10ng/mL时,MG-63和HOS的黏附性指标即显著升高,P〈0.01。外源性HGF刺激后HGF-α、HGF-β、c-Met在2株骨肉瘤细胞株中的表达略有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GF可以促进骨肉瘤细胞株MG-63和HOS的体外增殖和黏附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股骨上段骨肿瘤误诊的原因,评价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38例股骨上段恶性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结果 38例股骨上段恶性骨肿瘤中,23例原发性肿瘤,15例转移性肿瘤。首诊获得确诊的30例行股骨上段人工假体置换,其中15例系原发性肿瘤,平均生存40.36个月,Enneking功能评分恢复85.78%。原发瘤中8例误诊为良性疾病而行瘤内刮除,误诊率为34.8%(8/23),7例再次手术行髋关节离断术,1例放化疗2年后行全股骨置换术,平均生存23.62个月;另15例系转移性肿瘤,平均生存23个月,Enneking功能评分恢复78.81%。结论 股骨上段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容易误诊为良性病变而延误治疗,降低了生存期,粗针多点穿刺、抓住诊断线索举行临床、病理和影像学三结合讨论是减少误诊的关键环节。股骨上段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和单发性转移瘤或并发病理性骨折,在新辅助化疗的配合下,应积极进行瘤段切除+股骨上段假体置换手术,思肢功能满意;部分原发性肿瘤获得长期生存;转移瘤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创造了进一步辅助治疗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骨肉瘤中Rb、p16、CDK4、cyclinD1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扬  丘钜世  梁惠珍  曾瑜  罗灿峤  朱全胜 《癌症》2000,19(6):544-547
目的 探讨骨肉瘤中Rb、p16、CDK4、cyclinD1的蛋白表达、相互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0例骨肉瘤组织中Rb、p16、CDK、cyclinD1的蛋白表达状况进行检测。结果 40例骨肉瘤Rb、p16蛋白表达缺失分别为72.5%(29/40和)22.5%(9/40);11例pRb阳性的骨肉瘤中的8例p16阴性,29例pRb阴性的骨肉瘤中28例p16阳性;52.5%(21/40  相似文献   
7.
麻风菌是唯一侵犯外周神经的细菌,因此外周神经病变在麻风病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大宗尸解材料,对瘤型麻风各处外周神经干病变进行分析及比较,文献上仍甚缺少。现将我们的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材料及方法  相似文献   
8.
苦味酸天狼星红偏光法观察软骨性肿瘤的胶原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骨性肿瘤胶原的分布和类型会发生改变〔1〕,我们采用苦味酸天狼星红偏光法 ,观察软骨性肿瘤中Ⅰ、Ⅲ型胶原的改变 ,试图寻找一种简便、灵敏的研究方法。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 取自中山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 1984~ 1998年病理档案石蜡标本软骨瘤 18例 ,骨软骨瘤 19例 (图 1) ,软骨肉瘤 2 8例 ,用正常软骨 6例做对照。1.2 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 切片厚 4μm ,脱蜡至水 ,0 1%苦味酸天狼星红液浸染 1h ,自来水稍冲洗 ,苏木精复染胞核5~ 10min ,脱水、透明、封固〔2〕。1.3 偏光镜观察 用普通显微镜加一对偏振片 (包括起偏镜片和…  相似文献   
9.
10.
采用液体闪烁计数、光镜、电镜等技术,分别研究骨肉瘤细胞-骨培养体系中的骨代谢和形态变化,建立了骨肉瘤细胞吸收骨质的体外实验模型,应用该模型证实了高浓度的羟乙二磷酸(P<0.01)、小鼠表皮生长因子(P<0.05)及骨肉瘤细胞培养基上清液(P<0.05)能促进骨质吸收;而低浓度羟乙二磷酸可保护骨质(P<0.05)。上述各组实验中,未见破骨细胞的增生性变化,但见骨肉瘤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故认为骨肉瘤细胞可直接破坏骨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