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68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节性硬化症是由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所引起的复合性发育不良。皮损好发于面部,影响美容,本文对5例患者的面部皮损进行了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不同临床阶段神经梅毒与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Th1、Th2及Th17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以了解患者细胞免疫相关因子状况。方法 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2017年9月-2021年10月期间确诊为神经梅毒的患者79例(包括无症状型6例,早期23例,晚期50例),血清固定患者65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外周血中Th1细胞因子(IL-2、IFN-γ)、Th2细胞因子(IL-4、IL-6、IL-10)及Th17细胞因子(TNF、IL-17A)的表达水平,统计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IL-2、IFN-γ、IL-4、IL-17A在神经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和对照组间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梅毒和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IL-2、IFN-γ、IL-4高于对照组且IL-17A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梅毒与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Th1、Th2、Th17相关细胞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2、IFN-γ、IL-4、IL-17A在不同临床阶段神经梅毒患者和对照组间的含量变化差异有统...  相似文献   
3.
疣状皮肤结核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类皮肤结核。由于病程慢性,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易被忽视或误诊。本文报道1例病史长达10年余、经过抗结核治疗后病情得到明显改善的患者。临床资料患者男,20岁,工人。因右臀部暗红色斑片,伴结节、结痂、脱屑10年余,脓疱半月就诊。  相似文献   
4.
尹兴平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2):1833-1835
维A酸类药物是维生素A的衍生物,由环状结构、多烯侧链和极性终末基团组成。通过对其环状结构的修饰,2001年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在国内首先研制并生产了口服第二代芳香族类药物——阿维A酸胶囊(依曲替酸,方希)。近年来随着该类药物的广泛应用,有关其不良反应的报道较多。本文着重概述其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细胞间粘附分子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研究发现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在银屑病发病中有一定作用[1~4],为此,我们采用ELISA法对34例银屑病患者血清可溶性ICAM-1(sICAM-1)水平进行了测定,并对部分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ICAM-1表达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病例和方法(一)检测对象:取自1996年9月至1997年3月我科门诊及住院的银屑病患者,共34例,其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14~52岁,平均36岁;病程6天至24年;其中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16例,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15例,红皮病型银屑病2例,脓疱型银屑病1例。皮损程度计算按照PASI积分法[5],病例选择3周内(红皮病…  相似文献   
6.
利用去表皮的真皮和成纤维细胞基质构建了皮肤类似物模型,并且利用该模型观察了成纤维细胞分泌的可溶性因子对黑素细胞增殖和黑素合成的影响。方法:①从新鲜环切的成人包皮(Ⅳ型皮肤)分离表皮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分别培养至第二代;②用去表皮的真皮作底物构建  相似文献   
7.
氯化锂调节多种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的生长以及生物体的发育。研究发现锂盐治疗过程中白癜风消退,提示氯化锂可能刺激皮肤发生色素沉着。尽管氯化锂对细胞生长和分化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然而锂剂干预多种组织内环核苷酸水平、葡萄糖和磷脂酰肌醇的代谢,而且三磷酸肌醇在人黑素细胞色素沉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此,作者试图阐明氯化锂引起的色素沉着与磷脂酰肌醇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利用B16黑素瘤细胞,分析了不同浓度氯化锂对体外培养的黑素瘤细胞增殖、细胞内黑素含量、酪氨酸酶活性和酪氨酸酶表达量以及同时加入肌醇对其作用的影响。结果与讨论:①通过观察细胞团的外观发现氯化锂增加黑素瘤细胞的色素沉着,而且呈浓度依赖性(分别为0、1、3、10mM)。在氯化锂作用后细胞内黑素含量和酪氨酸酶活性均明显增加并具有浓度依赖性而其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变化,同时氯化锂作用后细胞数目减少,提示氯化锂并不是通过影响酶的表达而是通过促进黑素瘤细胞分化、诱导酪氨酸酶活性导致黑素合成增加;②加入肌醇可以部分地逆转氯化锂增加黑素瘤细胞内色素含量(约48%)和抑制黑素瘤细胞生长(约30%)的作用,而肌醇本身并不影响黑素瘤细胞增殖和色素沉着,提示氯化锂可能抑制肌醇-1-磷酸化酶,导致三磷酸肌醇蓄积,活化蛋白激酶CB异构酶而调节酪氨酸酶磷酸似活化反应,促进黑素瘤细胞色素沉着。由于加入肌醇仅能部分地逆转氯化锂的作用,故需要进一步研究以阐明氯化锂对黑素瘤细胞产生色素沉着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我们观察了曼迪森(MDC-500)半导体激光辅助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选择2007年9月至2008年4月在我院皮肤科门诊和住院治疗的中老年带状疱疹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有典型的带状疱疹的皮肤损害和神经痛,年龄在50岁以上,发病5天内就诊,发病部位以胸背部、腰腹部和四肢为主,无大疱、血疱,水疱无破溃、糜烂和感染,皮损面积<体表面积的10%,除外有严重的高血压、活动性消化性溃疡和胰岛素依赖型重度糖尿病,除外严重心、肝、肾等慢性病史,除外1个月内系统用过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剂以及对伐昔洛韦过敏者.  相似文献   
9.
玫瑰痤疮是临床一种常见的面部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因复杂,容易复发,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临床上玫瑰痤疮可分为四型,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erythematotelangiectatic rosacea,ETR)是其最常见的类型,目前治疗ETR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外用药物治疗、口服药物治疗、光学治疗及注射治...  相似文献   
10.
报告1例皮肤垢着病.患者男,20岁,学生.面部褐色油腻性斑片半年余,逐渐加重.皮肤科检查:双侧面颊和鼻背覆较厚黄褐色油腻性痂,边界清楚,边缘结痂潮湿、松软,较易剥离,可见痂下基底部较红.取痂屑行真菌直接镜检见大量成群、厚壁、卵圆形孢子,经含植物油沙堡培养基培养两次均未见真菌生长.诊断:皮肤垢着病.经口服和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4周后复诊,皮损有消退,面部痂屑行真菌直接镜检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