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4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镍接触性皮炎发病中的作用。留取镍接触性皮炎患者直接接触部位皮损和部分患者非直接接触部位皮损进行趋化因子受体CXCR3和CCR4免疫组化染色,同时采用RT-PCR分析HaCaT细胞经硫酸镍刺激后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干扰素诱导T细胞趋化因子α(I—TAC)、胸腺活化调节的趋化因子(TARC)和巨噬细胞来源趋化因子(MDC)在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围术期保护性隔离措施的应用价值及术后化疗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该院收治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围术期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的1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该院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围术期未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的乳腺癌患者116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感染防控措施)。分析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及主要感染部位、感染病原菌构成比、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感染率为12.50%,对照组感染率为2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成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47.6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基础疾病、未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TNM分期Ⅲ期、白细胞计数4×109/L、住院时间≥30d是造成化疗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针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感染,通过分析其感染危险因素发现,应对年龄≥60岁、TNM分期Ⅲ期、白细胞4×109/L、住院时间≥30d的患者给予保护性隔离措施以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32岁,蜂王浆厂工人。因全身反复出现红色风团伴瘙痒6年余于2003年12月16日就诊于我科。患者于7年前开始在蜂王浆厂工作,负责压片、包装。工作间内蜂王浆气味大,数月后,患者进入车间数分钟后,全身便出现直径约0.5cm大的红色皮疹,瘙痒,且打喷嚏,流涕,眼充血,有时伴有气喘,脱离工作环境数分钟后上述症状可逐渐消失。既往有银屑病病史7年余。无药物、食物及花粉过敏史。皮肤科检查:未见原发皮疹,皮肤划痕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测定miR-223和TSLP在MC903诱导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皮损中的表达,分析两者在特应性皮炎发病中的相关性,阐明miR-223在特应性皮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TSLP的关系。方法建立MC903诱导的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检测模型皮损中miR-223和TSLP的相对表达量,进一步在miR-223基因敲除鼠中分析TSLP的表达变化及疾病严重程度的改变。结果在WT鼠中,经MC903诱导的模型组较对照组皮损中miR-223和TSLP表达均明显上调,但在miR-223-/-鼠模型组皮损中miR-223和TSLP表达均下调,且特应性皮炎炎症反应减轻。结论 miR-223加重特应性皮炎的炎症反应,miR-223可能通过调节TSLP的表达参与小鼠特应性皮炎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5.
食物过敏是儿童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故其诊断尤为重要,目前诊断方法包括皮肤点刺试验, 特异性IgE检测,组分过敏原测试及过敏原激发试验,本文对上述试验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48岁,因躯干红斑、疱疹伴痒6个月,于1986年4月8日收入院。6个月前患者双腋下、腰部出现红斑、水疱、脓疱,痒,1周自然破溃结痂,并逐渐发展到胸背、大腿,有些皮疹环状排列,分批出现,原因不明,与饮食无关。外院按湿疹皮炎治疗.疗效不佳,遂来我院诊治。发病以来,无其他不适。否认职业环境接触史。体检:一般情况好,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双耳后、颈、双腋下、胸背中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1%吡美莫司乳膏治疗特应性皮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赋形剂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特应性皮炎患者被随机分配至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分别外用1%吡美莫司乳膏或赋形剂,每日2次,疗程4周,于治疗前(基线)及治疗后第1、2、4周各访视1次。主要疗效指标为研究者总体评估(IGA)评分,次要疗效指标包括湿疹面积与严重度指数(EASI)、瘙痒程度评分及受试者胪理者主观评分等。结果7个中心共有336例儿童和成人轻、中度特应性皮炎患者纳入意向治疗分析(ITT)。治疗结束时,1%吡美莫司乳膏组总体评估的治疗成功率为31.55%,明显高于赋形剂组的18.45%(P=0.0046)。其他疗效指标在治疗后第1、2.4周1%吡美莫司乳膏组均明显优于赋形剂组(P〈0.05)。1%吡美莫司乳膏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64%,赋形剂组为24.40%,主要表现为红斑,红斑加重、疼痛、瘙痒,瘙痒加重、烧灼感和毛囊炎等。结论1%吡美莫司乳膏对治疗儿童和成人轻、中度特应性皮炎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报告1例犬小孢子菌致成人头癣、体癣和急性角结膜炎.患者女,61岁.头皮及面颈部斑丘疹伴瘙痒1个月,双眼不适4d.体格检查见头部、面部及颈部多发皮损;双眼球结膜充血伴较多透明分泌物.头发、面部皮屑真菌镜检阳性,经培养鉴定为犬小孢子菌.结膜囊分泌物真菌镜检阴性,培养阳性,鉴定为犬小孢子菌.最后诊断:犬小孢子菌致成人头癣、体癣及急性角结膜炎.  相似文献   
9.
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成人特应性皮炎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评价0.1%和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赋形剂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受试者每日2次外搽0.1%或0.03%他克莫司软膏或赋形剂。疗程3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3周各访视1次,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结果 6个中心共有211例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纳入疗效分析。治疗结束时,0.1%和0.03%他克莫司软膏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8.4%和77.8%,均明显高于赋形剂组的30.0%(P<0.001)。治疗后第1、2、3周,0.1%和0.03%他克莫司软膏组湿疹面积与严重度指数、皮损受累面积百分比、症状/体征总评分、研究者对治疗临床反应总评、患者对瘙痒自我评分均明显优于赋形剂组,且多于治疗后第1周始即明显改善(P=0.002-P<0.001),0.1%他克莫司软膏组疗效优于0.03%他克莫司软膏组。0.1%和0.03%他克莫司软膏组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7.3%和40.0%,均高于赋形剂组的28.2%,主要表现为皮肤灼热、瘙痒/瘙痒加重或刺痛等局部刺激反应。结论 0.1%和0.03%他克莫司软膏对治疗成人特应性皮炎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粉尘螨变应原经皮致敏、滴鼻激发诱发的"特应性皮炎-哮喘"小鼠模型。方法以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反复破坏皮肤屏障后贴敷粉尘螨变应原经皮致敏、然后给予粉尘螨滴鼻激发气道炎症的方法制备特应性皮炎-哮喘小鼠模型,并从皮肤及肺组织病理、免疫炎症分子定量表达、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症细胞计数以及气道高反应性检测等不同方面对小鼠模型进行评估。结果模型小鼠致敏处皮肤组织病理呈典型的湿疹样改变,皮损中Th2型细胞因子表达显著升高,Th1型细胞因子表达与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总数显著增多,其中淋巴细胞和嗜酸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肺组织病理可见支气管周围明显的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肺组织中Th2型细胞因子表达也显著升高。模型小鼠经气道吸入甲酰胆碱后肺阻力随甲酰胆碱浓度升高而显著增加,肺动态顺应性则显著下降。结论成功建立粉尘螨变应原经皮致敏诱导的"特应性皮炎-哮喘"动物模型,为特应性进程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