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4篇
皮肤病学   6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患儿,男,5个月。右侧下肢伸侧反复浸润性红斑、水疱5个月。皮肤科查体:右下肢伸侧红褐色斑块,表面呈橘皮状,皮损右侧可见水疱形成,Darier征阳性,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角化过度,棘层轻度增厚,真皮浅中层可见大量肥大细胞浸润。结合病史、临床特点及组织病理学改变,诊断为以肥大细胞瘤为表现的婴儿皮肤型肥大细胞增多症一例,未予特殊处理,目前随访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噻吗洛尔与卡替洛尔联合他克莫司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及缓解皮肤敏感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3—6月本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15例(facial corticosteroid addictive dermatitis,FCA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左侧面颊使用0.5%噻吗洛尔滴眼液(TMEDs组),右侧面颊使用2%卡替洛尔滴眼液(CEDs组),比较两组客观临床症状、乳酸刺痛试验阳性率、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结果 治疗2周时,患者两侧的红斑及毛细血管均开始消退,治疗4周时,消退较为明显;治疗8周时,两侧皮损大部分消退.治疗4周时,两组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乳酸刺痛试验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噻吗洛尔与卡替洛尔联合他克莫司软膏均能明显改善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还可缓解皮肤敏感状态,治疗8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的关键差异表达基因,为研究CSU的生物学机制与治疗靶点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从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下载GSE72541数据集,使用R语言limma包筛选CSU组与健康对照组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cluster-Profile...  相似文献   
4.
报告1例婴幼儿疱疹性瘭疽。患儿男,1岁,左手中指甲周红斑伴肿胀1周余。皮肤科检查:左手中指远端水疱形成,其内少许透亮疱液、甲周红斑。皮损处疱液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聚合酶链反应阳性。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疱疹性瘭疽。未予特殊处理,随访10 d,皮损自行消退。3个月后门诊随访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5.
患儿,男,6岁4个月。躯干四肢泛发雀斑样痣5年余。体格检查:眼距过宽,斜视,生长发育迟缓,低位螺旋外翻耳,双耳感音神经性耳聋;心脏异常。诊断:LEOPARD综合征。  相似文献   
6.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目前认为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与免疫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了特应性皮炎的发病。其中白细胞介素-37、白介素-4、白介素-13、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皮肤屏障破坏等环节或因素在近些年受到广泛关注。既往研究表明IL-37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及过敏性疾病的发展和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IL-37与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76岁。面部红斑、肿胀1年。皮肤科查体:中上面部对称性、弥漫性分布的红斑及非凹陷性水肿,皮损边界不清。皮损组织病理学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结合临床特点及组织病理学及特殊染色表现诊断为Morbihan病,目前长期随访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