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分析血液灌流救治急性百枯草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68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血液灌流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OFA评分的变化和死亡率的差异性。结果: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SOFA评分均有所下降,其中实验组SOFA评分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经t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液灌流救治急性百枯草中毒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黄渊旭 《中外医疗》2011,30(10):2-3,5
目的探讨有机磷中毒合并中间综合征(IM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有机磷中毒合并IMS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一般情况、洗胃时间、气管切开与气管插管、血液灌流、机械通气时间,发生IMS的时间、心率、白细胞计数、胆碱酯酶活性等。根据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33例,死亡组27例。结果 2组的心率、白细胞计数、胆碱酯酶、发生IMS的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生存组洗胃时间、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间、血液灌流与死亡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洗胃时间、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间、血液灌流是提高IMS患者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在保护接受心肺复苏患者的重要脏器中的作用。方法131例CPR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n=41),在开始心肺复苏同时开始应用乌司他丁(20万单位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1次/12h,共8次);B组(n=46),心搏恢复后立即开始应用乌司他丁(20万单位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1次/12h,共9次);C组(n=44),在心肺复苏时和以后均不用乌司他丁。观察各组的存活率,住院时间,全身炎症综合征(SIRS)发生率。存活≥24h的患者于24h抽取外周血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肌酸激酶(CK),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肌酐(Cr)。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检查血液内的上述因子水平。结果3组患者外周血IL-6、TNF—α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A组患者IL-6、TNF-α的水平,以及CK、AST、AIJrr、和Cr值均明显低于B,C组(均P〈0.05),B组的上述指标亦显著低于C组(均P〈0.05)。A组的SIRS发生率为33%,显著低于B和C组(47%和68%,均P〈0.05),A组的住院时间为(10.60±6.67)d,显著短于B和C组f(15.62±9.47)d和(2t.33±9.77)d,均P〈0.05),A组患者的24h后死亡率为12%,显著低于B和C组(28%和47%,均P〈0.05);B组的上述指标亦均显著低于C组(均P〈0.05)。24h内死亡率在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地抑制CPR时机体炎症反应并保护患者重要脏器的功能,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尤其是在心肺复苏时同时应用乌司他丁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CPR)全身炎症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的发生,探讨乌司他丁在心肺复苏期间的临床价值。方法将CPR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在心肺复苏同时立即开始应用乌司他丁20万u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每12h 1次,8次,共41例;B组为心搏恢复后立即开始应用乌司他丁20万u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每12h1次,8次,共46例;C组在心肺复苏时不用乌司他丁,共44例;心肺复苏(CPR)患者于开始(0)、12、24h抽取外周血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及重要脏器的功能,并将同组不同时间进行比较;将存活≥24h的患者进行罹患SIRS的评估,检测患者重要脏器的功能,24h内、后死亡率,住院时间,将三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者外周血IL-6、TNF-α的水平均高于正常人(P〈0.05)。A组患者IL-6、TNF-α的水平明显低于B,C组(P〈0.05),B组明显低于C组(P〈0.05);同组之间比较:A组的IL-6、TNF-α的水平Oh与12h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4h同0及12h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三组患者SIRS的发生率比较,A组(33%)低于B组(47%)、C组(68%)(P〈0.05),B组低于C组(P〈0.05)。三组患者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肌酐(Cr)值比较,A组低于B组(P〈0.05),B组低于C组(P〈0.05);同组患者不同时间的比较:A、B组的同组各时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C组Oh同12、24h比较有差异(P〈0.05),12、24h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24h内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24h后死亡率,A组(12%)低于B组(28%)(P〈0.05),B组低于C组(47%)(P〈0.05)。住院时间A组低于B组(P〈0.05),B组低于C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有效地抑制CPR时机体炎症反应并保护患者重要脏器功能,提高心肺复苏(CPR)的成功率,尤其是在心肺复苏时同时应用乌司他丁。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测血液净化治疗持续时间对炎性因子的清除和对血清白蛋白滤过的影响,探讨血液净化治疗适宜的持续时间。方法随机选取重症急性胰腺炎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病例32例,在其血液净化开始前及持续时间分别至6、8、10、12小时采血标本,提取血清后集中检测C-反应蛋白、白介素-6以及血清白蛋白。按时间点进行分组分析。结果净化治疗持续6小时,血清炎性因子下降迅速,持续时间至8小时许,炎性因子基本无下降。而此时血清白蛋白水平开始较为明显的减低。结论血液净化持续时间8时左右已能够发挥较好的炎性因子清除作用,此时再延长治疗时间对炎性因子消除效果开始明显下降,而对白蛋白的滤过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怀化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该地区院前急救特点,以指导本地区院前急救医疗体系的完善和建设。 方法从怀化市急救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导出2013年9月21日至2016年9月20日有完整记录的12 744例院前急救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其中男性7033例,女性5711例,年龄为1个月~ 94岁,平均年龄(51.8±22.6)岁。具体分析不同治疗结局[院前急救非死亡、院前急救死亡(进一步细分为院前急救心脏性死亡和院前急救非心脏性死亡)]患者接受院前急救的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现场时间、返回时间、出车总时间、急救半径、季度性分布、疾病类型、性别与年龄分布情况;分析不同疾病类型的院前急救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 结果(1)院前死亡组患者接受院前急救的到达时间、返回时间、急救半径明显小于院前非死亡组,前组的现场时间、出车总时间均大于院前非死亡组(P<0.01或P<0.05);院前心脏性猝死组患者接受院前急救的调度时间与院前非心脏性猝死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到达时间、返回时间、出差总时间和急救半径大于院前急救非心脏性猝死组,且现场时间明显小于院前急救非心脏性猝死组(P<0.01或P<0.05)。(2)院前急救组、院前非死亡组、院前死亡组、院前非心脏性猝死组及院前心脏性猝死组的病例数均以第1季度为最多。(3)在12744例院前急救患者中,创伤类居首位,占32.99%(4 204/12 744),且以21~50岁最多(其中交通事故又是创伤类最常见的原因);同为高发疾病的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类则以≥51岁的中老年患者最多,中毒类以21~50岁的青壮年患者最多(其中急性酒精中毒是中毒类最常见的原因,占中毒类的76.52%)。(4)在657例院前急救死亡患者中,创伤、中毒类的死亡分别居第一、五位,均以21~50岁最多;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类疾病分别居第二、三、四、六位,均以≥51岁中老年患者为最多;进一步分析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院前急救患者又以循环系统类疾病为最多的。(5)男性院前急救总例数、总死亡例数及院前心脏性猝死例数均明显高于女性。(6)院前急救死亡患者数占院前急救总例数的5.16%(657/12 744);其中院前心脏性猝死占院前急救总例数的1.11%(141/12 744),占院前死亡患者数的21.46%(141/657)。 结论创伤,尤其是交通意外伤,是近年怀化市院前急救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且多见于青壮年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则是中老年患者院前急救和致死的主要疾病类型。加强急救网络建设、合理配制急救调度点设置,对存在心脏性猝死证据或危险因素的患者提高警惕,针对特定时节、病种和人群制定预防和应对预案,促进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群众化普及,注重心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提高群众对常见急危重症的早期识别能力等针对性举措,都将有利于降低该地区院前急救的发生率、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乌司他丁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及其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69例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治疗组37例,治疗组自入院始至d5静滴乌司他丁10万单位,3次/天。两组患者分别于d1、d3、d5抽血做生化检查(电解质、肝功、肾功、心肌酶谱、胰淀粉酶、血糖等),并记录生命体征及血、尿常规;于入院时及入院后4 h查血气分析;观察两组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病死率、多脏器损害发生率等临床疗效,观察血气中的PaO2、PaCO2、SaO2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住院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机械通气时间、病死率、多脏器损害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PaO2、SaO2有显著性差异(P〈0.05);PaCO2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及其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有明确的临床疗效,对改善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谭冉  黄渊旭 《现代养生》2015,(4):157+159
目的:分析血液灌流救治急性百枯草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68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血液灌流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OFA评分的变化和死亡率的差异性。结果: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SOFA评分均有所下降,其中实验组SOFA评分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经t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液灌流救治急性百枯草中毒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发生急性左心衰,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的方式进行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2月-2011年2月所收治的50例发生急性左心衰且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在对照组中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而治疗组则在该基础上采用无创正压通气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氧合指数以及生命体征等加以观察,并观察其在一天内病情改善的状况、死亡概率等。结果经过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组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改善,插管率等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好转率高,但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对于伴随呼吸衰竭的急性左心衰患者来说,具有积极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