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皮肤病学   13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系统治疗甲真菌病的药物主要为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的治疗方法为连续给药12周,而伊曲康唑则为连续给药12周,或间歇疗法,即每4周给药1周,共12~16周,目前广泛使用后者治疗甲真菌病,并称与二药的连续用药法疗效相似。为比较连续使用特比萘芬与间歇使用伊曲康唑治疗趾甲真菌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碘化钾与伊曲康唑联合治疗孢子丝菌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碘化钾与伊曲康唑单独用药和联合用药对实验性孢子丝菌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小鼠孢子丝菌皮内和系统感染模型,分别设立对照组、碘化钾组、伊曲康唑组及碘化钾和伊曲康唑联合用药组,检测各组真菌培养阳性率、组织中孢子数目及炎症浸润细胞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用药组皮内感染皮损中孢子数目减少,系统感染组织器官真菌培养阳性率降低,联合用药组与单独用药组上述两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皮内感染三个用药组都可引起炎症细胞的浸润增加,联合用药组以巨噬细胞的增加尤为明显。结论碘化钾与伊曲康唑联合治疗小鼠孢子丝菌皮内感染和系统感染均优于两种药物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3.
儿童泛发性带状疱疹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患儿男,8岁。左胸背部簇集性红斑水疱伴疼痛5天。5天前情绪波动后于左前胸部出现甲盖大红斑,其上见粟粒大红丘疹,针刺样痛,未在意。其后丘疹迅速转为水疱,延至左腋下、左肩胛下部等处。当地医院以“带状疱疹”予“病毒唑”、“螺旋霉素”等治疗,皮损继续增多,出现大疱,疼痛加重,遂来本院,门诊以"带状疱疹"收入院。既往体弱,平均每年感冒5~6次。否认水痘等传染病史,按时接种计划免疫疫苗,未接种过水痘疫苗。查体:左侧胸背沿第五肋间神经走行分布大片红斑,境界较清,上见大小不等水疱大疱,米粒至甲盖大,密集成簇,疱壁薄,疱液清,部分…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65岁。因颜面部丘疹2年,渐波及颈部及双上肢就诊。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面部双眉间出现皮色、红色或暗红色丘疹,米粒大小,扣双眼下外侧、鼻周也出现类似皮疹,且原有皮疹有所增大,无自觉症状,外用皮炎平霜等药无明显改善,近半年来,  相似文献   
5.
883例甲真菌病治疗后复发或再感染情况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伊曲康唑、氟康唑、特比萘芬上市以来,甲真菌病的问题得到很大缓解,经近几年来的临床应用,疗效可靠.但对其远期效果和影响观察不多.我们于2001-2005年对口服抗真菌药治疗甲真菌病的部分患者进行回访,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着色芽生菌病是一种侵犯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疾病。该病在世界上分布广泛。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病原菌由一组密切相关的黑霉所致 ,各菌在培养中的显微镜下表现各异 ,但其组织相只有一种 :硬壳小体。最常见的病原菌为裴氏外瓶霉、疣状瓶霉、卡氏枝孢霉 ,而水喙枝孢霉罕见。该研究分析了亚马逊地区在过去 5 5年 (1 942~ 1 997)中发生的 3 2 5例着色芽生菌病病例。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皮损部位、职业等分类 ,更新了Silva于 1 968年在Par偄州进行的有关该病的系列研究 ,并探讨与当地的生态 流行病学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淡紫拟青霉的形态特征,为临床快速准确鉴定此菌奠定基础。方法:对临床分离的淡紫拟青霉致病株在不同培养基、不同温度生长情况、光镜及扫描电镜下形态进行研究。结果:淡紫拟青霉生长较快,菌落成淡紫色粉末状,镜下可见特征性长短不一、颈部锥形变细的成簇或单生分生孢子梗。不同培养基下菌落与镜下形态基本一致。可生长温度为4~50℃,最适生长温度为25℃,复温试验表明该菌耐低温的能力强于高温。特征性的菌落颜色与帚状枝及分生孢子的产生有关。结论:根据淡紫拟青霉菌落及镜下特征性形态可对该菌进行初步鉴定。  相似文献   
8.
脓癣是一种炎症性头癣 ,好发于儿童 ,不治疗最终导致瘢痕性脱发 ,多由亲动物皮肤癣菌引起。局部外用抗真菌药渗透性差 ,疗效不好。因此应给予系统抗真菌治疗。皮肤科专家常推荐使用各种抗炎制剂 ,如糖皮质激素 ,作为辅助治疗 ,以减少瘢痕形成。但缺乏临床数据的对照和比较 ,本研究比较口服灰黄霉素加泼尼松龙与单独口服灰黄霉素治疗脓癣的疗效。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 2组。第1组 1 7例口服泼尼松龙和灰黄霉素 ,第 2组 1 3例口服灰黄霉素。灰黄霉素给药剂量为 1 0mg/kg/d ,持续 8周 ,而泼尼松龙初始剂量为 1mg~2mg/kg ,…  相似文献   
9.
临床资料 患者,女,72岁。因面部水肿性紫红斑反复3年,逐渐加重1个月入院。入院时面部水肿性暗紫红色斑,颈前,颈后,胸前V字区轻度皮肤异色病样改变。Gollron征阳性,入院诊断为“皮肌炎”,给予雷公藤多甙60mg/d,MTX7.5mg/周等药物治疗。住院治疗近1个月后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胸背第四肋间阵发性针刺样痛。  相似文献   
10.
姐妹同患皮肤结核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皮肤结核是近年来较为少见的皮肤病之一,较易被误诊。现将我院近期见到的2例姐妹同患皮肤结核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