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患者男,40岁。于1989—06在工作中不慎被钉子扎伤手部.急诊来我院求治。术后医嘱精制破伤风抗毒素1500单位肌肉注射,过敏试验呈阳性,给予脱敏注射。在脱敏注射中,前二次无不良反应,第三次注射后约2min,患者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出汗、表情淡漠,血压9.3/6.8kPa,脉搏140次/min。立即嘱患者平卧,给予吸氧,皮下注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莆田学院在校大学生近视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大学生控制近视的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莆田学院10个专业47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近视率为79.0%。单因素结果显示,近视与性别、不做眼保健操、不良阅读姿势、长时间连续用眼、床上看书看手机及睡前使用手机时间等因素有关(P <0.05)。结论:大学生近视情况不容乐观,近视程度的高低与其了解用眼卫生相关知识的程度有很大关系,在大学阶段,能够做到卫生用眼的同学,其视力情况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社区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症状、肺功能与药物使用情况。方法2007年8月至2010年1月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与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合作“上海市普陀区定群研究健康调查”项目,对上海市普陀区长征镇、甘泉社区内13个居民小区采取上门问卷调查。结果受访者共27042名,其中哮喘患者共488例,总患病率为I.80%。哮喘患者中近1年经常使用抗哮喘药物者189例(47.49%),不经常使用抗哮喘药物者209例(52.51%)。经常使用抗哮喘药物患者FEV1%pred为(65.30±25.78)%,其中FEV1%pred≥80%有50例(32.68%);圣乔治评分(36.80±28.02)分;近1年内有呼吸系统症状者129例(69.73%)。不经常使用抗哮喘药物患者FEV1%pred为(81.55±19.01)%,肺功能FEV1%pred≥80%有99例(56.57%);圣乔治评分(7.61±15.56)分;近1年内有呼吸系统症状者42例(20.59%)。结论社区哮喘患者多数未坚持规则治疗,在经常使用抗哮喘药物患者中部分患者症状较多,圣乔治评分差,肺功能减退较为明显,提示这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哮喘治疗不规范。  相似文献   
5.
6.
患者,女,36岁。头皮丘疹、结节3年余。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和皮下组织见大量血管腔隙组成的小叶状团块,境界不清,增生的血管内皮细胞肥大而圆,突向管腔,间质间见淋巴组织和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诊断:上皮样血管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淋病奈瑟菌(Ng)感染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对NLRP3、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测定不同稀释度Ng菌液OD450值,结合平板菌落计数法,建立淋病奈瑟菌OD450值(x)-活菌数(y)回归方程。不同浓度Ng悬液感染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Western blot检测NLRP3、IL-1β水平。结果成功建立了淋病奈瑟菌OD450值(x)-活菌数(y)回归方程:y=287.65x-30.583。qRT-PCR、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以OD450值=0.2 Ng悬液感染单个核细胞1 h,NLRP3、IL-1β表达量最高。结论利用OD值计数Ng简便、快捷;NLRP3、IL-1β在Ng感染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强心苷类化合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心力衰竭和心房颤动的治疗,近年来,强心苷的抗肿瘤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强心苷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对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相关靶点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是皮肤B细胞淋巴瘤的一个罕见亚型,具有特征性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及演变特征。本文报道2例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并复习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后缘高信号区(HIZ)与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个研究对象(男/女,14/22例;中位年龄52岁)180个腰椎间盘的影像学资料.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腰椎1.5 TMR常规检查和弥散加权成像.观察记录HIZ征象并分为有HIZ征象组和无HIZ征象组;记录所有椎间盘Pfimmann分级;测量椎间盘宽度(Weight)与高度(Height),计算W/H;测量椎间盘及脑脊液T2加权像信号强度,计算信号强度比值(T2/CSF);测量椎间盘ADC值;统计学分析.结果 180个椎间盘有HIZ征象51个,无HIZ征象129个;有HIZ组椎间盘Pfirrmann分级(Ⅰ~Ⅴ)分别为0、1、7、30、13个,无HIZ组椎间盘Pfirrmann分级(Ⅰ~Ⅴ)分别为10、27、46,36、10个;腰椎间盘Pfirrmann分级、TJCSF及ADC值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W/H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IZ征象与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T2/CSF及ADC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