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清痤颗粒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痤疮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清痤颗粒,水冲服,每次1袋,2次/天;对照组口服美满霉素胶囊50mg,2次/天。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1.58%,对照组有效率为56.6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清痤颗粒治疗痤疮安全有效,疗效优于美满霉素胶囊,且副作用小,复发率低,是治疗痤疮的好方剂。  相似文献   
2.
闫铁夫 《新中医》2012,(3):85-86
目的:观察特比萘芬(兰美抒)外用联合中药外洗浸泡治疗角化型足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采用中药外洗浸泡及外用特比萘芬治疗;对照组39例,仅外用特比萘芬治疗。疗程2周,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真菌学疗效,并对痊愈患者进行3月随访。结果:治疗组愈显率92.5%,优于对照组71.8%(P〈O.05)。随访3月,治疗组复发率11.8%,明显低于对照组36.O%(尸〈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角化型足癣的临床效果好,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闫铁夫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2):2518-2520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阿维A治疗老年银屑病的临床效果,及对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0年12月经病理活检确诊银屑病的老年患者225例,分别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阿维A和阿维A治疗银屑病的疗效。采用MTT法分析黄芪注射液联合阿维A和阿维A对HaCa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黄芪注射液联合阿维A和阿维A对HaCaT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结果联合治疗组治愈135例、显效24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有效率96.72%,治愈率73.77%,疗效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P<0.05)。在用药浓度为125 mg/ml以下时,联合药物和单独药物的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且抑制率随着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加,且联合药物抑制率较单独药物高。混合药物IC50=68.3 mg/ml,单独药物IC50=128.5 mg/ml。联合药物抑制HaCaT细胞增殖的效果显著高于单独药物(P<0.05)。250 mg/ml黄芪注射液和250 mg/ml阿维A混合液作用后的HaCaT细胞凋亡峰明显高于250 mg/ml黄芪注射液单独作用后的细胞。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阿维A对银屑病的治疗效果显著,并强于黄芪注射液。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阿维A对小鼠银屑病模型的影响。方法:研究黄芪注射液联合阿维A对小鼠阴道上皮有丝分裂、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尾部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及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的影响。结果:黄芪注射液联合阿维A对上述4个指标均有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其中对小鼠阴道上皮有丝分裂和PCNA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小鼠尾部表皮增厚和颗粒形成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ET-1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阿维A具有改善和逆转小鼠银屑病病理模型的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抑制表皮细胞过度增生和促进颗粒层形成有关,其作用可能是阻断多个发病环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重度痤疮患者应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104例中重度痤疮患者,经随机数字编号后,52例奇数患者编入对照组,52例偶数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红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采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2、4、6周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28.85%、75.00%、86.54%,均高于对照组的9.62%、51.92%、69.2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905、5.9713、4.5217,P=0.0128、0.0145、0.0335<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7%,低于对照组的32.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1333,P=0.0005<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消退。结论中重度痤疮患者采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本地区尖锐湿疣患者皮损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型别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172例尖锐湿疣患者皮损中23种HPV基因型别感染率。结果尖锐湿疣患者皮损中HPV检出率为97.67%(168/172),所有检出的阳性患者中单一型别感染率为38.10%(64/168),以HPV6/1l为主(70.31%,25.00%);多重HPV混合感染率为61.90%(104/168),以高低危HPV混合感染为主(P0.05),18~35岁组较35岁组高危HPV感染率偏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的多重感染率及高危型感染率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地区尖锐湿疣皮损以HPV6/1l型感染为主,并多伴有其他HPV型别感染;年龄、性别和感染重数与HPV型别分布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中重度痤疮采用光动力学治疗的临床疗效予以分析.方法 86例中重度痤疮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观察组实施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学治疗,对照组予以红蓝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8周后残留皮损数,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与白细胞介素-8水平,并发症(红斑水肿、皮肤瘙痒、皮肤干涩)发生情...  相似文献   
8.
付玉萍  孙巨峰  闫铁夫  李东宁 《北京医学》2020,(10):948-950+954
目的探讨男性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 CA)患者尿道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男性CA患者155例,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患者尿道黏膜脱落细胞中的HPV感染情况。结果男性CA患者尿道黏膜脱落细胞的HPV感染率为63.23%(98/155),所有检出的阳性患者中单一型别感染率为58.16%(57/98),以HPV 6/11为主;多重HPV混合感染率为41.84%(41/98)。≤35岁组较> 35岁组HPV感染率偏高(P <0.05);且病程越短(<3个月)感染率越高(P <0.05),而皮损发病部位对尿道的HPV感染率无明显影响(P> 0.05)。患者年龄、病程及皮损发病部位不同,其尿道HPV感染型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本地区男性CA患者尿道中HPV感染以HPV 6/11型为主,并多伴有其他HPV型别感染;年龄、病程可影响HPV感染率,皮损发病部位对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尘螨变应原不同蛋白浓度的特应性斑贴试验结果,并对诊断价值进行评价.方法 85例特应性皮炎患者,以两个厂家提供的变应原原液进行尘螨变应原的特应性斑贴试验(APT),同时以尘螨变应原的皮肤点刺试验(SPT)及血清特异性IgE测定(SIgE)作为对照,比较APT、SPT、SIgE测定的灵敏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并比较5组不同浓度变应原(3 000、5 000、7 000、10 000、12 000 pnu/g)APT结果,及两个厂家提供的变应原原液间的差异.结果 以SIgE为金标准.1组:APT、SPT检测尘螨的灵敏度分别为79.41%、73.53%;特异度分别为76.12%、80.9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4.29%、67.57%.2组:APT、SPT检测尘螨的灵敏度分别为81.53%、76.02%;特异度分别为77.78%、79.8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5.09%、66.07%.以SPT为金标准.1组:APT、SIgE检测尘螨的灵敏度分别为78.38%、67.57%;特异度分别为77.42%、84.21%;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7.44%、73.53%.2组:APT、SIgE检测尘螨的灵敏度分别为79.25%、61.07%;特异度分别为80.63%、82.54%;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9.55%、77.21%.两组试剂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外,5种不同浓度的阳性率分别为1组:8.24%、22.35%、29.41%、44.71%、41.18%;2组:3.53%、23.53%、31.76%、34.12%、35.29%,两组试剂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试剂的各组间APT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尘螨变应原浓度的增加会提高APT阳性率,但当浓度达到一定值后阳性率升高不明显.结论 APT诊断尘螨变应原的灵敏度较高,增加变应原蛋白浓度可提高APT阳性率,但达到适宜浓度后阳性率不再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外阴HPV相关疾病—尖锐湿疣(CA)、外阴上皮内瘤变(VIN)和外阴鳞状细胞癌(VSCC)中的感染情况及与p53,cyclinD1,ki67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在110例外阴HPV相关疾病中应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分型技术检测HPV16/18,HPV6/11的表达,同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cyclinD1,ki67蛋白的表达,并与10例正常组织进行对照。结果 HPV16/18在CA组,VIN组及VSCC组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且其阳性表达率随外阴上皮恶性程度增加而增加;HPV6/11在CA组及VINⅠ组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VINⅡ组及VINⅢ组和正常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PV6/11在VSCC组无阳性表达,HPV16/18感染与p53,ki67表达呈正相关,与cyclinD1表达无相关性。HPV6/11感染与p53,cyclinD1,ki67表达无相关性。结论 HPV16/18感染与重度外阴上皮内瘤变及外阴鳞状细胞癌密切相关;HPV6/11感染是尖锐湿疣及轻度外阴上皮内瘤变的重要病因。HPV16/18感染与p53,ki67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它们在外阴鳞状上皮恶变过程中有着协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