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皮肤病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乳腺癌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的因素并探讨其与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66例符合乳腺癌诊断的患者进行入院后疾病不确定感和社会支持的测量。结果乳腺癌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属于中等程度。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护理人员应重视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感受和患者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3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期分二组治疗,Ⅰ组常规治疗组,Ⅱ组常规治疗 体外膈肌起搏,治疗前后观察肌红蛋白、肌酸磷酸激酶、肺功能等,发现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提示体外膈肌起搏对COPD病人呼吸肌的恢复及肺功能改善有很好的效果,肌红蛋白、肌酸磷酸激酶可作为呼吸肌疲劳恢复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社会支持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和社会支持状况的效果。方法66名乳腺癌患者分为实验组33例,对照组33例。实验组在接受病房护士日常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给予集体化和个体化的护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病房护士日常的健康教育,对两组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疾病不确定感和社会支持的测量。结果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疾病不确定感和社会支持上的测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2±10.9/104.5±7.2,t=-1.91,P>0.05;39.7±9.4/40.4±8.8,t=-0.31,P>0.05)。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的疾病不确定感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26.5±10.6/20.9±10.7,t=-2.12,P=0.038),实验组的社会支持增加也明显高于对照组(4.1±6.1/-0.73±12.3,t'=2.02,P=0.049);干预前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负相关(r=-0.37,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降低乳腺癌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并提高其社会支持和利用度。  相似文献   
4.
低钙血症是甲状腺手术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双侧甲状腺全切及颈淋巴清扫的患者,发生率在18%~54%,出现临床症状者约有10%~26%,主要为术中甲状旁腺或其血供损伤所致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引起。术后低钙血症的患者表现为手足末端或口周、面部的麻木感,严重者发生肌肉痉挛。甲状腺术后患者出现口周、  相似文献   
5.
报告单独使用肿瘤坏死因子α成功治愈别嘌醇导致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的药疹(DRESS)的经过。男性痛风患者,60岁,发病前20d口服别嘌醇,发热、全身皮疹伴有肝肾功能损害、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淋巴结肿大,合并糖尿病。经皮下注射益赛普25mg(首剂加倍),隔天1次,共8次,获得痊愈。首次注射后,发热即控制;1d后皮损不再扩大,2d后皮损开始脱屑,5d后表皮新生.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逐渐下降,治疗5周降至正常范围。入院后外周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胆红素仍持续上升,在注射3次后开始下降,2周内逐渐恢复。转氨酶在首次注射后开始下降,2周内恢复。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在首次注射后持续上升,于第10天达高峰,之后缓慢下降,治疗5周后降至正常范围。提示,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能在疾病早期快速、安全、有效地控制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的药疹,但不能阻止嗜酸性粒细胞上升。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12例慢传输型便秘的护理经验。主要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心理护理、肠道准备,强调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预防肠粘连、下肢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认为有长期便秘史的患者,通过积极的检查、确诊、手术治疗及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摘要】 报告单独使用肿瘤坏死因子α成功治愈别嘌醇导致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的药疹(DRESS)的经过。男性痛风患者,60岁,发病前20 d口服别嘌醇,发热、全身皮疹伴有肝肾功能损害、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淋巴结肿大,合并糖尿病。经皮下注射益赛普25 mg(首剂加倍),隔天1次,共8次,获得痊愈。首次注射后,发热即控制;1 d 后皮损不再扩大,2 d 后皮损开始脱屑,5 d 后表皮新生;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逐渐下降,治疗5周降至正常范围。入院后外周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胆红素仍持续上升,在注射3次后开始下降,2周内逐渐恢复。转氨酶在首次注射后开始下降,2周内恢复。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在首次注射后持续上升,于第10天达高峰,之后缓慢下降,治疗5周后降至正常范围。提示,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能在疾病早期快速、安全、有效地控制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的药疹,但不能阻止嗜酸性粒细胞上升。 【关键词】 皮炎,剥脱性; 肿瘤坏死因子α; 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