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皮肤病学   1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越来越多的人参加体检,进行医疗行业的标准项目检查后,保存他们体检的原始数据就形成了一个医疗课题。对这些原始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将能够对体检部门进一步的发展起到指导性作用,同时对医疗行业的科研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目前,一般的体检部门均实现了计算机管理,但没有一个专门的统计分析功能,既不完整也不全面。在最普通的个人机平台开发,将体检人员的体检信息分为三类。运用最普及的计算机软件包,做成最标准化的应用程序,易学易用,易于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CTGF—SiRNA的体外转录合成及使用专门转染试剂盒将其转染至硬皮病皮肤成纤维细胞的转染效率,为将RNA干扰技术深入应用到硬皮病治疗做铺垫。方法体外培养硬皮病皮肤成纤雏细胞;设计CTGF的siRNA;通过体外转录获得siRNA;将siRNA以SilencerTTM siRNA Labeling Kit标记;用siPORT^TM Amine转染至成纤维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情况。结果转染率可高达85.32%。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且可达到理想的转染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局限性硬皮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与皮损高频超声特点, 构建使用皮损高频超声特征无创性预测皮损分期的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2月1日至2023年2月28日期间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皮肤科就诊的局限性硬皮病患者, 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共85处皮损的高频超声及病理数据, 按照患者入组的时间顺序分为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使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训练队列皮损分期的差异因素, 构建回归方程, 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通过Bootstrap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 采用校准曲线及接收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进一步评估模型在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中的预测效能。结果训练队列纳入60例局限性硬皮病患者, 男性16例, 女性44例, 年龄[M(Q1, Q3), 22.0(10.0, 39.2)]岁, 包括28例炎症水肿期皮损与32例硬化萎缩期皮损;验证队列纳入25例患者, 男性8例, 女性17例, 年龄18.0(7.0, 30.0)岁, 包括9例炎症水肿期皮损和16例硬化萎缩期皮损。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 训练队列炎症水肿期与硬化萎缩期组患者年龄、性别、皮损部位的分布差异均...  相似文献   
4.
白细胞介素17(IL-17)已被证明与各种炎症性皮肤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其主要来源是IL-23辅助分化的Th17细胞, 因此IL-23/Th17轴是治疗炎症性皮肤病的新兴靶点。最新的临床试验表明, IL-17、IL-23和IL-12/23拮抗剂在治疗银屑病、特应性皮炎、化脓性汗腺炎、毛发红糠疹和SAPHO综合征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与安全性。本文综述IL-23/Th17轴在炎症性皮肤病发生中的分子信号通路和病理生理基础的研究进展以及相应生物制剂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报告1例经血浆置换、免疫抑制等治疗后成功救治的暴发性紫癜患者。患者女,51岁。左臀部及大腿外侧紫红斑4天,加重伴疼痛2天。皮肤专科情况:左臀部、大腿外侧可见大片瘀斑及中央黑色坏死区,周围有紫红色晕,表面有水疱及血疱形成,破溃后有少许血性分泌物渗出,局部压痛明显。伴有血浆因子减少、D-Dimer、FDP升高及血管内凝血的表现。入院后皮疹迅速扩大融合为大片触痛性暗红斑,中央有出血性大疱、坏死。诊断:暴发性紫癜。予紧急血浆置换治疗,同时予输注血浆、免疫抑制、抗凝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好转,出院后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皮肌炎的临床特点,了解皮肌炎合并恶性肿瘤的类型及临床特征,以利于临床诊断、治疗及 预后判断。方法:对108例皮肌炎患者及其中合并恶性肿瘤的1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 析。结果:患者发病年龄以14~60岁(62.96%)为主;首发症状以皮炎(54.63%)为主;皮肤损害以面部红斑合并全身多处 红斑多见(48.15%);肌肉受累以不同程度的对称性近端肌炎多见(97.22%)。受累内脏为消化道(31.48%)、心(19.44%)、 肺(26.85%)、甲状腺(12.96%)。12例(11.11%)患者合并恶性肿瘤。白蛋白(albumin,ALB)、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acetic transaminase,AST)、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ALT)、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 LDH)、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zyme,CK-Mb)、红细胞沉降率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抗Jo-1抗体、抗核糖核蛋白(ribonucleoprotein,RNP)抗体、抗DNA拓扑异构酶抗 体(anti-topoisomerase antibody,抗Scl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5.93%,46.30%,28.70%,87.04%,51.85%,26.85%,55.56%, 2.27%,8.99%,2.27%。将患者分成合并肿瘤组和不合并肿瘤组,经χ2检验提示ESR异常增快是皮肌炎合并肿瘤的危 险因素。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结论:皮肌炎有典型的皮损表现,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皮炎。临床确诊应结合肌 酶、肌电图、肌活检等相关检查。皮肌炎易累及多种器官,应预防性地行胸部X线及CT等相关检查。红细胞沉降率 增快是皮肌炎合并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可作为参考指标指导临床及时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斑秃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代秀菊等[1]发现活动期斑秃患者血清中白介素6(IL-16)、白介素12(IL-1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而白介素10(IL-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对照组,这说明细胞因子的变化与斑秃的发病有关。我们对61例斑秃患者进行血清白介素1(IL-1)β水平的检测,以期探讨IL-1β与斑秃发病机制的关系。一、研究对象1.病例来源:61例均为2002年5~8月就诊于我院皮肤科门诊的斑秃患者,经临床诊断入选。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斑秃组和全秃(包括普秃)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中T和B淋巴细胞中穹窿核糖核酸 2-1(vault ribonucleic acid 2-1,VTRNA2-1)基因的表达水平,初步探索SLE的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25 例健康对照者 和32 例SLE患者的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另外再收集62 例SLE患者(其中活动性SLE患者47 例,非活动性患者15 例)和29 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CD19+ B淋巴细胞,采用real-time PCR检测VTRNA2-1 基因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共 沉淀实验寻找VTRNA2-1 的直接作用蛋白。结果: 通过对SLE 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T 细胞和B 细胞中的 VTRNA2-1 基因进行检测,发现SLE患者T细胞中的VTRNA2-1 基因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05)。活动性和非活动性的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中的VTRNA2-1 基因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者相比均显著增 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1 和P<0.05)。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VTRNA2-1 通过与蛋白激酶R(protein kinase R,PKR)特异性结合而发挥生物学功能。结论: VTRNA2-1 基因在SLE患者的B细胞中呈高表达,其机制可能是通 过调控PKR而发挥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9.
尖锐湿疣皮损中TGF-β1和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检测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而尖锐湿疣是一种由人乳头瘤病毒所致的良性肿瘤。我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尖锐湿疣皮损中TGF-β1和VEGF的表达以及真皮乳头层的微血管密度(MVD),分析TGF-β1、VEGF和真皮乳头层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探讨TGF-β1、VEGF在尖锐湿疣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卡介菌多糖核酸(polysaccharidenucleicacidfractionofbacillusCalmetteGuerin,BCG-PSN)是采用热酚法去掉蛋白质研制而成的新一代卡介菌提取物,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临床研究显示;应用BCG-PSN预防和治疗特应性皮炎、过敏性哮喘、慢性荨麻疹等变应性疾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