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1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NF-κB在人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与HBV X蛋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NF--κB在人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乙型肝炎病毒(HBV )X蛋白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2例人肝细胞肝癌组织中核转录因子NF--κB及HBV X蛋白的表达;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法将HBV 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X转染入人肝癌细胞系HCC-9204,检测肝癌细胞内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结果:52例人肝细胞肝癌组织均有核转录因子NF--κB的广泛表达,并且在11例HBV X蛋白阳性的肝癌组织,核转录因子NF--κB位于细胞胞质和胞核,而在41例HBV X蛋白阴性的肝癌组织,核转录因子NF--κB位于肝癌细胞的胞质。将HBV 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X转染 入人肝癌细胞系HCC-9204,并在稳定表达X蛋白 的肝癌细胞,核转录因子NF--κB定位于其胞质和胞核,而未进行基因转染的亲体细胞,核转录因子NF--κB仅定位于细胞质,细胞核无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结论:核转录因子NF--κB在人肝细胞肝癌组织中广泛表达,人肝细胞肝癌中存在着核转录因子NF--κB的异常激活,并且核转录因子NF--κB的异常激活与HBV X蛋白有关,X蛋白激活核转录因子NF--κB, 使其从细胞转位于细胞核,这可能在HBV相关的人原发性肝癌肝癌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用培养的细胞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时,可采用两种方法:细胞爬片和石蜡切片。虽然细胞爬片只有方便、快捷等优点,但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如抗体的结合部位位于细胞核时,由于细胞膜的障碍,穿透效果不佳;贴壁不牢的细胞在染色振洗过程中可发生脱落。  相似文献   
3.
石蜡切片中BCL-6抗原失活机制及修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永清  黄高昇  赵一岭  王哲  闫庆国  郭英 《医学争鸣》2001,22(15):1352-1354
目的 探讨石蜡切片中BCL 6抗原失活机制及修复的最佳方法 .方法 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 11例石蜡切片分别用二乙胺四乙酸 (EDTA)、柠檬酸、碳酸钠及去离子水 4种与钙离子结合力不同的修复液 ,结合高压、微波和煮沸 3种不同方法修复后 ,比较检出的BCL 6阳性率及强度 .结果 BCL 6阳性率由高至低依次为 :EDTA 0 .73>柠檬酸 0 .45 (P<0 .0 1) >碳酸钠 0 .12 (P <0 .0 1) ,去离子水组无 1例阳性 .高压修复阳性率 0 .5 5 >微波修复 0 .2 8和煮沸修复 0 .12 (P <0 .0 5 ) .不同修复液与高压结合修复检出BCL 6阳性率及强度 :EDTA与柠檬酸阳性率分别为 1,0 .82 (P >0 .0 5 ) ,高于碳酸钠组 (0 .36 )和去离子水组 (0 ) (P <0 .0 1) .EDTA组强阳性占 0 .82 ,显著高于其他各组 (P <0 .0 1) .结论 EDTA结合高压是修复BCL 6抗原的理想方法 ,钙离子的参与可能是甲醛固定后BCL 6抗原失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是一种较少见的心脏疾病,临床上容易发生误诊,多数通过尸体解剖病理检查方能确诊。现将我们在尸检中发现并确诊的1例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报告如下,并对其发病、死亡原因及临床病理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D和嗜铬颗粒素A在人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技术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HCC 85例.结果组织蛋白酶D在正常肝细胞有弱表达,但在HCC组织,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显著增强,而且癌细胞荧光染色强度存在区域性差别,通常临床恶性程度越高、肿瘤分化越差,荧光染色较强的癌细胞越多. HCC的组织学分级越高,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越多. 85例HCC中有71例癌细胞呈组织蛋白酶D强阳性,阳性率83.5%. 在组织学分级为3~4级的28例中,组织蛋白酶D阳性的占26例(阳性率92.9%);组织学分级为2级的53例中,有46例阳性(阳性率86.8%);而组织学分级为1级的4例中,仅有1例阳性(阳性率25.0%). 组织蛋白酶D阳性细胞的分布,在组织学分级不同的HCC中有明显差别(P<0.01). 我们还发现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无明显关系. 有组织蛋白酶D表达的患者平均年龄为51.2岁±2.8岁(32岁~68岁),无组织蛋白酶D表达的患者平均年龄为51.2岁±4.5岁(28岁~71岁)(P>0.05). 组织学分级为1级的HCC CgA阳性率为75.0%(3/4),2级的阳性率71.7%(38/53),3~4级的阳性率为71.4%(20/28). 经统计学分析表明,CgA阳性细胞的分布,在组织学分级不同的HCC没有明显差别(P>0.05). 免疫荧光双标记显示,在大部分癌组织中,二者同时表达. 结果提示HCC的癌细胞对组织蛋白酶D的加工出现障碍,因此组织蛋白酶D在细胞中积聚. 由于组织蛋白酶D的蛋白水解酶活性和自分泌性丝裂原活性,因此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增加可能在肿瘤的浸润和转移中有一定作用. 这些发现表明组织蛋白酶D对HCC有预后诊断价值.结论组织蛋白酶D和CgA在绝大部分HCC都可同时表达. 也提示肝癌细胞中组织蛋白酶D可能与CgA的加工有关. 因为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组织蛋白酶D在HCC表达显然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肿瘤的发生、复发、转移与细胞增殖活动有较密切的关系。我们对40例大肠息肉组织及14例附有癌旁组织的结肠癌组织石蜡切片进行了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检测。结果9例炎性息肉有1例表达阳性(111%),10例增生性息肉有1例表达阳性(100%...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放射性胸膜炎的发病机制及氟伐他汀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 98只雌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 ( 10只 ) ,单纯照射组 ( 38只 )和氟伐他汀防治组 ( 5 0只 )。防治组于照射前 1周每只每天按 2 0mg/kg氟伐他汀灌胃 ,直至活杀 ,其他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单纯照射组与氟伐他汀防治组行直线加速器全胸部照射 ,剂量为单次2 0Gy。照射后 5 ,15 ,30 ,6 0d按 4 0mg/kg硫喷妥钠腹腔内注射 ,麻醉后剪开胸腔 ,有胸水者抽取胸水进行常规及生化检查 ,细菌培养 ,并取肺组织以甲醛溶液固定 ,作病理切片检查。数据采用 χ2 检验。结果 :88只大鼠在照射后31~ 6 0d ,2 7只发生放射性胸膜炎 ,总发生率为 30 .7%。其中单纯照射组发生率为 4 2 .1% ( 16 /38) ,氟伐他汀防治组发生率为 2 2 % ( 11/5 0 ) ,χ2 值为 4 .10。与单纯照射组相比 ,氟伐他汀防治组放射性胸膜炎明显减少 ,而且病理改变也较轻 (P <0 .0 5 )。结论 :放射性胸膜炎在放射性肺损伤的早期即可出现 ,氟伐他汀能有效防治放射性胸膜炎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磷酸化ERK在扩张皮肤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在扩张皮肤表皮中的分布情况,探讨皮肤扩张机理。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ABC法,对人不同扩张区皮肤和正常皮肤磷酸化ERK的分布和表达进行定性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图像分析。结果:(1)扩张皮肤和正常皮肤表皮基底层都有磷酸化ERK的表达和分布,但扩张皮肤中的磷酸化ERK的分布和表达较明显,染色较深且密,部分阳性细胞呈多层排列,有散在的增殖闭区;(2)扩张皮肤的顶部和侧部差别不十分明显,而侧部和顶部与基底部有一定的差别,基底部染色较深,多为细胞核着色。(3)经图像分析不同部位的正常皮肤和扩张皮肤以及扩张皮肤的不同部分的相对灰度值和阳性细胞密度,进一步证实了上述观察结果。结论:扩张皮肤表皮细胞磷酸化ERK增加,推测磷酸化ERK可能在扩张皮肤细胞增殖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在扩张刺激的作用下,表皮细胞内的ERK被大量激活,随即激活下游分子,进而引起细胞的增殖,最终实现皮肤的扩张。  相似文献   
9.
10.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对突变p53和Bcl-2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核心蛋白与P53、Bcl-2在丙型肝炎中的表达,探讨HCV核心蛋白(HCV C)对P53、Bcl-2蛋白表达的可能作用及其影响肝细胞生长和分子表达,为研究HCV-C对慢性肝病和肝细胞癌变的发生发展及其分子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