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皮肤病学   6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甲皱襞新月形切除联合甲下置管治疗重度嵌甲性甲沟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的67例重度嵌甲性甲沟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甲皱襞新月形切除联合甲下置管的方法治疗,观察患者的愈合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采用甲皱襞新月形切除联合甲下置管治疗重度嵌甲性甲沟炎,患者术后的疼痛持续时间为(4.23±0.50)d,换药次数为(6.71±1.04)次,恢复时间为(13.13±2.23)d。63例患者恢复良好、1例延迟愈合、3例共4侧甲沟炎复发,复发率为3.77%。结论 应用甲皱襞新月形切除联合甲下置管术修复重度嵌甲性甲沟炎的临床效果良好,患者满意度高且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皮下组织蒂隧道插入皮瓣在同侧鼻翼缺损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20例经皮下组织蒂隧道插入皮瓣修复同侧鼻翼基底细胞癌切除后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1例,女9例,年龄48 ~ 76岁,平均60.6岁。结节溃疡型13例,浅表型4例,色素型3例,皮损0.4 cm × 0.5 cm...  相似文献   
3.
直观性是皮肤病学最显著的特征,视觉能力网络化是远程皮肤病学的基础。数码相机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内存和处理能力的提高促进了数字医疗摄影在皮肤病学实践中的推广应用。本文综述了国际皮肤成像协作组织(ISIC)和美国远程医疗协会(ATA)共同提出的"皮肤摄影标准化"国际共识,包括灯光、背景颜色、视野、图像取向、焦点和景深、分辨率、比例和颜色校准的图像等国际新标准。并回顾了手机摄影"三步法"及移动图像的遥感触诊技术在远程医疗实践和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滑行肌皮瓣在眉内肿物切除术后眉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8月在笔者医院就诊的9例眉内肿物患者,行肿物切除,根据缺损面积在创面旁剩余眉部设计合理的三角形肌皮瓣,滑行肌皮瓣覆盖缺损区。结果:9例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均显示为"色素痣",皮瓣均一期成活,皮瓣颜色、质地、眉形均与健侧接近,术后瘢痕隐蔽,眉部无畸形,外形美观,外观满意。所有患者随访1年以上,肿物无复发,眉毛生长良好,皮瓣上眉毛无脱落。结论:肌皮瓣滑行修复眉内肿物切除术后缺损疗效可靠,合理的术前设计既修复了眉缺损,又维持了眉形,手术操作简单,成功率高,是可供临床选择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研究1个家族性合并主动脉窦瘤的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家系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检测分析其致病基因。方法 收集先证者及其亲属的临床资料和外周血,提取基因DNA,全外显子组测序筛查致病基因,随后采用Sanger测序验证。结果 先证者及其女儿、外孙、外孙女ACVRL1基因在3号外显子137号核苷酸由鸟嘌呤G变为腺嘌呤A(c.137G>A),导致第46号氨基酸由半胱氨酸变为酪氨酸(p.C46Y),家系中另5例无临床症状者未携带此突变基因。结论 该家系中合并主动脉窦瘤的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Ⅱ型患者存在 ACVRL1基因c.137G>A(p.C46Y)致病突变,亚洲人群未见此突变报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 PDT)联合治疗尖锐湿疣(condylomata acuminata)的疗效.方法 对102例患者随机分2组,其中男性62例,女性40例,A组为氨基酮戊酸-光动力(ALA-PDT)联合CO2激光治疗,B组为CO2激光治疗(对照).7~10 d治疗1次,根据病情不同共治疗2~6次,对每次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疗效做出评价.结果 A组(治疗组)2次治愈为13.3%,4次治愈为70.0%,6次治愈为8.33%.B组(对照组)2次治愈为9.52%,4次治愈为42.8%,6次治愈为14.3%.A组总治愈率为91.6%,明显高于B组的66.6%,2种方法对尖锐湿疣的疗效比较,治疗组高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93,P<0.05).结论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CO2激光选择性较高、清除率高、复发率低、治疗周期短、操作简便、术后无需特殊处理,优于单纯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皮下非对称减张联合真皮埋没成角褥式缝合在婴幼儿面部良性色素性皮损手术治疗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汉中市中心医院及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就诊的100例面部色素性皮损患儿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59例, 女性41例, 年龄3个月至5岁, 平均15个月。行门诊局麻手术, 术前使用镇静药物, 根据皮损面积一次或分次切除皮损, 先采用皮下非对称缝合方法减少张力, 再采用真皮埋没成角褥式缝合切口, 术后使用医用硅酮凝胶及减张器半年至1年并随访。结果 100例患儿术后均随访1年以上, 4例术后2个月内出现排线反应, 线结排出后切口完全愈合;3例术后1周拆线时切口上下两端有小猫耳形成, 未予处理, 随访1年后猫耳逐渐变平;1例术后4 d出现脂肪液化, 拆除内缝线, 引流, 1周后重新缝合, 切口愈合良好;1例术后3 d出现感染, 拆除内缝线, 予引流和抗感染治疗, 待切口红肿完全消退后重新缝合, 切口愈合良好;4例术后3 ~ 6个月出现瘢痕增生, 曲安奈德封闭治疗后较前变平。余患儿切口愈合后均表现为线状细小白线, 切口两端凹陷及隆起均变平, 无明显五官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口角外下方皮下组织蒂旋转皮瓣在上唇较大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收集西电集团医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上唇部皮肤肿瘤患者23例,对其术后遗留的缺损采用口角外下方皮下组织蒂旋转皮瓣进行修复。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伤口均达到Ⅰ期愈合,远期瘢痕不明显,修复后无口唇上翻及牵拉畸形,患者满意度高。仅1例患者发生针垫样畸形,后通过局部封闭治疗已明显改善。结论:应用口角外下方皮下组织蒂旋转皮瓣修复上唇较大缺损,疗效好且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易行,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