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5篇
皮肤病学   7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2010-2020年广西麻风复发病例基本情况.方法:描述性分析2010-2020年广西全区在全国麻风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中上报的麻风复发病例资料.结果:2010-2020年,广西发现麻风复发病例43例,排除首次诊疗病例资料不全的病例1例,纳入42例病例进行分析.其中男31例(73.8%),女11例(26.2%)...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西梅毒流行特征和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广西2010-2019年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的梅毒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0-2019年,广西梅毒年报告发病率由82.41/105降至37.24/105,年均下降8.45%;一期和二期梅毒报告发病率年均下降22....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广西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对广西2006-2015年间麻风病的流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6-2015年共报告新发麻风707例,前5年平均发现率为0.182/10万,后5年平均发现率为0.117/10万;前5年平均患病率为0.618/10万,后5年平均患病率为0.496/10万。新发现病例数居前3位的为百色市、河池市、崇左市,共占全区报告病例数的46.53%;新发病例中2级畸残比为25.88%;多菌型73.69%,少菌型26.31%;14岁及以下儿童占2.40%。门诊发现病人占58.27%。 结论: 广西麻风病疫情呈下降趋势,但畸残比仍较高,发病主要集中在既往流行较重地区,因此仍应加强高流行区麻风病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基因位点HLA-B*13:01检测在广西麻风患者中预防氨苯砜综合征(DHS)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广西新发麻风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HLA-B*13:01基因检测阳性者给予剔除氨苯砜的替代方案治疗,阴性者给予WHO标准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随访8周判断是否发生DHS。回顾性分析既往麻风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两个时间段DHS的发生率。结果:2015年7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纳入126例患者进行HLA-B*13:01基因检测,阳性36例(28.6%),阴性90例,均未发生DHS。回顾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的180例患者,发生DHS 8例(4.4%)。两组DHS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2)。结论:疗前检测能降低广西麻风患者DHS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10-2020年广西新发现麻风病例的流行特征。方法:描述性分析2010-2020年广西全区在全国麻风防治管理信息系统中上报的新发现麻风病例的病历资料。结果:2010-2020年,广西麻风新发病例年发现率从0.13/10^(5)降至0.06/10^(5),年均下降7.1%;共发现新发麻风病例499例,其中男333例,女166例,平均年龄(44.16±16.87)岁,儿童病例12例(2.4%);2级畸残98例(19.6%),平均延迟期为27个月,早期发现比例为31.9%。发现方式以皮肤科就诊为主(347例,占69.5%),通过接触者检查发现占8.8%,传染源来自家内的病例占27.3%。14个市均有新发病例报道,百色、河池、崇左3个市报告的病例数占广西病例总数的51.9%。结论:广西新发现麻风病例数呈下降趋势,但新发病例的平均延迟期较长,需加强接触者检查、皮肤科医师培训等工作以便早期发现病例。  相似文献   
6.
收集2010-2020年广西在全国麻风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中上报的麻风新发现病例的病历资料,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对15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共纳入482例资料完整的麻风新发现病例,其中2级畸残89例(18.46%),结果示发生2级畸残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男性(OR=2.507)、老年(≥60岁;OR=2.622)、延迟期(≥24个月;OR=7.117)和有周围神经粗大/触痛(1条周围神经粗大/触痛组OR=5.179;>1条周围神经粗大/触痛组OR=11.072)(均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HLA-B*13:01基因检测阴性和阳性的新发多菌型麻风患者接受含或不含氨苯砜的治疗方案对细菌指数的影响。方法:HLA-B*13:01基因检测阳性者接受替代方案治疗(不含氨苯砜),阴性者服用世界卫生组织的联合化疗方案(WHO-MDT),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细菌指数(BI)的变化。结果:替代方案组随访1年、2年和3年病例数分别为19例、14例和13例,疗前平均BI分别为3.31、3.29和3.54,末次检查平均BI分别为2.63、1.80和1.45;WHO-MDT组病例数分别为35例、33例和24例,治疗前平均BI分别为3.31、3.19和3.30,末次检查平均BI分别为2.22、1.68和0.81。替代方案组和MDT组中随访1年、2年、3年患者的BI变化值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从BI变化看,替代方案和WHO-MDT对多菌性麻风的治疗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