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表脂肪瘤样痣(nevus lipomatosus superficialis)是一种以真皮内异位的脂肪组织聚集为特征性表现的一种错构瘤,1921年由Hoffmann和Zurhelle首先报道。本病较罕见,临床容易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纳米二氧化钛(TiO2)颗粒光催化活性对人表皮鳞状细胞癌细胞株A431的生长抑制效应及机制.方法 单纯紫外线(主要波长为253.7 nm,功率30 W,光距30 cm,照射时间15 min)、不同浓度(100、200、300、400、500、600 mg/L)纳米TiO2及纳米TiO2+紫外线作用于A431细胞,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上述因素对A431细胞生长抑制率的影响;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A431细胞凋亡率;罗丹明123(Rho123)染色法检测A431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变化.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SNK检验.结果 实验干预24、48、72 h后,100、200、300、400、500、600 mg/L纳米TiO2+紫外线组A431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增高,且呈浓度依赖效应,3个时间点不同浓度组比较,F值分别为21.54、77.56、20.27,P值均<0.05(n=6),SNK检验示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同浓度单纯纳米TiO2组细胞生长抑制率在3个时间点均无明显增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纳米TiO2联合紫外线照射可诱导A431细胞发生凋亡,并降低A431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100、200、400 mg/L纳米TiO2+紫外线组凋亡率分别为8.86%±0.22%、11.72%±0.29%、31.24%±0.78%,空白对照组为2.69%±0.28%,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6.61,P<0.05,n=3);以上3个浓度组线粒体跨膜电位总荧光强度值分别为758.48±15.42、676.60±14.35、557.71±13.12,空白对照组为2943.65±70.26,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8.57,P<0.05,n=3),SNK检验示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纳米TiO2+紫外线对A431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并能诱导细胞凋亡,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可能是其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单纯纳米TiO2对A431细胞的生长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4.
报告1例神经皮肤黑变病.患儿男,2 个月.全身多发褐色至黑色斑块2 个月,抽搐1 个月.皮损组织病理示先天性色素痣表现;免疫组织病理:S-100 蛋白阳性,HMB-45 弱阳性;脑电图示:癫样放电;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示:双侧侧脑室扩大,小脑延髓池扩大,第四脑室扩大,脑积水,考虑为Dandy-Walker 畸形.诊断为神经皮肤黑变病.予以肌内注射苯巴比妥等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OX-2及其选择性抑制剂NS-398对激光术后大鼠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点阵CO2激光照射形成大鼠创伤模型,分为正常、术后第1、3、5、7、10、14天共7个时相点,基质对照组、NS-398药物组术后分别外用75%酒精、NS-398,肉眼观察创面结痂及愈合时间,HE染色计数中性粒细胞、成纤维样细胞,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OX-2、PGE2及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NS-398药物组结痂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各组间愈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第1、3天,NS-398药物组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及PGE2、TGF-β1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第5天,NS-398药物组成纤维样细胞的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激光术后(尤炎症期)大鼠创面明显表达COX-2。结论:COX-2对大鼠创面修复的炎症期及细胞增殖期具有重要作用;NS-398能降低激光术后创面炎症反应及瘢痕形成率,同时不会延缓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ALA-PDT(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兔耳腹侧面做直径1cm大小全层皮肤缺损创面3个/侧,共60个。随机分为以下三组:高浓度ALA-PDT组(n=20):20%ALA介导PDT治疗;低浓度ALA-PDT组(n=20):10%ALA介导PDT治疗;对照组(n=20):不做治疗,待创面自然愈合。在创面形成术后的第6天、第13天分别进行ALA-PDT治疗,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的瘢痕形成率、瘢痕增生指数、胶原纤维含量及TGF-β1表达情况的差异。结果:ALA-PDT治疗降低了瘢痕形成率,其中药物高浓度ALA-PDT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高浓度ALA-PDT组和药物低浓度ALA-PDT组的瘢痕增生指数、胶原纤维含量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高浓度ALA-PDT组与对照组之间的TGF-β1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ALA-PDT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形成有抑制作用,从而预防创伤后增生性瘢痕形成,该作用可能通过减少TGF-β1的产生而实现。  相似文献   
7.
樊卓  覃静净  王丹丹  党云 《广西医学》2014,(11):1622-1624
目的观察阿维A胶囊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α化学趋化因子(I-TAC)表达的影响。方法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局部外涂雅漾三重修护霜、口服甲氨蝶呤;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阿维A胶囊0.5 mg/(kg·d),疗程为8周。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治疗前后的外周血I-TAC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ASI评分、I-TA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有效率为86.67%(26/30),高于对照组的53.33%(16/30)(P<0.05)。结论阿维A胶囊可以降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I-TAC水平,I-TAC可能在银屑病的病程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应用任意引物聚合酶链反应(AP-PCR)对浅部真菌病病原菌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的意义。方法应用OPAA11(5′-ACCCGACCTG-3′),OPAA17(5′-GAGCCCGACT-3′),OPD18(5′-GAGAGC-CAAC-3′)和OPU15(5′-ACGGGCCAGT-3′)四种随机引物,随机扩增从浅部真菌病患者的皮屑或甲屑标本中提取的真菌DNA。结果从各标本提取所得的红色毛癣菌、许兰毛癣菌、紫色毛癣菌、犬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及石膏样小孢子菌DNA经OPAA11,OPAA17,OPD18或OPU15扩增后,产生的电泳带型在不同菌种间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AP-PCR对于浅部真菌病病原菌的鉴定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干扰素诱导的T细胞α趋化因子(I-TAC)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正常人和寻常性银屑病患者NB-UVB治疗前后外周血I-TAC水平变化。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I-TA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21.37,P0.05)。经NB-UVB治疗36次后,银屑病患者I-TA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18.23,P0.05),且治疗前后银屑病患者银屑病皮损面积严重度指数(PASI)评分与血清I-TAC水平呈正相关(r=0.293,P0.05)。结论 NB-UVB可降低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I-TAC水平,在银屑病的发病过程中I-TAC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临床资料患儿,女,13岁。因右侧肩部结节5个月,出现水疱样外观1个月,于2015年7月29日就诊。5个月前,患儿右侧肩部出现一蚕豆大小淡红色质硬结节,缓慢增大;1个月前结节表面出现水疱样外观,无自觉症状。自起病以来,患儿无发热、肌无力、肌肉酸痛及肌肉萎缩等全身症状。患儿既往体键,无传染病及遗传病史,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疾病患者。皮损局部无外伤史或蚊虫叮咬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