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外阴阴道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PI法对分离自临床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的120株念珠菌进行种间鉴定;参照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M-27A方案(1997),采用微量法检测120株临床试验菌株、5株参考株及1株质量控制株对3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氟康唑、伊曲康唑及特比萘芬对120株临床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均数分别为:(7.2±1.9),(0.26±0.05)和(10.2±3.6)(μg·ml-1)。结论:氟康唑、伊曲康唑对外阴阴道念珠菌显示较高的敏感性,而特比萘芬对其敏感性欠佳。  相似文献   
2.
外阴阴道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外阴阴道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 ,为临床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API法对分离自临床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的 12 0株念珠菌进行种间鉴定 ;参照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委员会 (NCCLS)M - 2 7A方案( 1997) ,采用微量法检测 12 0株临床试验菌株、5株参考株及 1株质量控制株对 3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氟康唑、伊曲康唑及特比萘芬对 12 0株临床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均数分别为 :( 7.2± 1.9) ,( 0 .2 6± 0 .0 5 )和 ( 10 .2± 3 .6) ( μg·ml-1)。结论 :氟康唑、伊曲康唑对外阴阴道念珠菌显示较高的敏感性 ,而特比萘芬对其敏感性欠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诱导凋亡配体(TRAIL)与化疗药物吡柔比星(THP)联合应用是否存在协同诱导人骨肉瘤细胞MG-63凋亡的作用,并初步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TRAIL与THP单独或者联合应用于常规培养的MG-63细胞系,24h后采用M1Tr法测定细胞抑制率,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比例,RT—PCR检测药物作用后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1)TRAIL与THP均能抑制MG-63细胞增殖,但MG-63细胞对TRAIL不敏感,IC50〉10μg/mL;对THP相对敏感,IC50〈10μg/mL;(2)亚毒性浓度THP与不同浓度TRAIL联合,均呈现出高效协同作用(P〈0.05),协同因子均大于1;(3)倒置相差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证实协同性杀伤作用主要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实现;(4)RT—PCR显示两种药物联用后死亡受体DR4及DR5表达水平得到明显的增高。结论亚毒性浓度THP与TRAIL联用表现出高效诱导人骨肉瘤MG-63细胞凋亡的作用,死亡受体DR4及DR5在药物作用前后表达水平的改变可能参与了这一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髋关节骨折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对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2018年4月至2020年7月,我院收治急性髋关节骨折患者227例,其中115例为非急诊组,行延期手术;112例为急诊组,实施急诊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相关指标、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地塞米松联合右美托咪啶对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到2021年7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海口市骨科和糖尿病医院接受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下膝关节镜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8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每组各22例。对照组(A组),静脉泵注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组(dexamethasone, DD组),静脉泵注地塞米松5 mg;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组(dexmedetomidine, DM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0.5μg/kg;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右美托咪啶组(dexamethasone+dexmedetomidine, DD+DM组),静脉泵注地塞米松5 mg+右美托咪啶0.5μg/kg。首要评价指标:神经阻滞镇痛持续时间(开始麻醉时间到患者第一次需要镇痛的时间或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4分)。次要评价指标:术中阿片药用量;术中心动过缓发生率和低血压发生率;术后神经并发症发生率:肌力减退,麻木;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与A组比较,DD组和DD+DM组的术后镇痛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5),DM组镇痛时...  相似文献   
6.
射频是一常用于疼痛治疗的工具,通常射频电极末端产生高温热凝(在传统射频)或高电流刺激(在脉冲射频)。但单极射频所产生的热凝区或电激区只有直径4mm的小面积,是以往往效率不佳。当使用双极射频时不但每个电极能产生4mm的变性区,如两极距离在10mm内,两极因电流横流相连故能产生一个15mm大面积的热凝区或电激区,疗效将显著增加,尤其在目前双极射频(biacuplasty)更为治疗盘源性下背痛微创手段之首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不同剂量瑞马唑仑用于老年患者喉罩全麻诱导时对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差值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喉罩全麻的老年患者患者120例,年龄60~80岁,性别不限,BMI为18~27kg/m2,ASA Ⅰ~Ⅲ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4组: 丙泊酚组(P组,2mg/kg,n=58)、低剂量瑞马唑仑组(R1组,0.2mg/kg,n=57)、中等剂量瑞马唑仑组(R2组,0.3mg/kg,n=57)和高剂量瑞马唑仑组(R3组,0.4mg/kg,n=58)。所有患者诱导时用瑞芬太尼0.5μg/kg/min进行镇痛。术中镇静深度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并维持在40~60。主要结局是从麻醉诱导开始到喉罩置入后3min内低血压(MAP<65mmHg)的发生率。次要结果包括从开始输注瑞马唑仑到意识消失的时间(loss of consciousness, LOC)及诱导开始后5min内BIS、MAP和心率变化。记录、麻醉诱导期间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P组(55%)相比,R1组(26%)和R2组(32%)低血压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R3组(49%)与P组(55%)低血压发生率相似(P>0.05);与P组相比,R1、R2和R3组诱导后LOC均显著延长(P<0.05);R1和R2组在诱导后5min内BIS值、MAP和心率都显著高于P组和R3组(P<0.05)。R1组补救镇静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02)。4组患者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相似。结论0.2mg/kg或0.3mg/kg瑞马唑仑可安全有效的用于老年患者喉罩麻醉的诱导,而0.3mg/kg瑞马唑仑可维持更稳定的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艾司氯胺酮与舒芬太尼对全身麻醉诱导和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海南省海口市骨科与糖尿病医院2021年3—9月拟实施下肢骨科手术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患者分为艾司氯胺酮组(50例)、联合用药组(艾司氯胺酮和舒芬太尼,50例)和舒芬太尼组(50例)。观察患者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参数、睫毛反射消失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苏醒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诱导后安置完喉罩时,艾司氯胺酮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高于联合用药组与舒芬太尼组;拔除喉罩时和拔除喉罩后30min时,舒芬太尼组平均动脉压低于艾司氯胺酮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艾司氯胺酮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低于联合用药组和舒芬太尼组,舒芬太尼组苏醒时间低于艾司氯胺酮组和联合用药组,舒芬太尼组苏醒质量高于艾司氯胺酮组和联合用药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艾司氯胺酮组呕吐发生率高于舒芬太尼组和联合用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艾司氯胺酮对患者循环和呼吸有更好的支持作用,但苏醒的质量和舒适性低于舒芬太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s)曲古抑菌素(TSA)对骨肉瘤细胞株MG-63的杀伤作用及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TSA作用于体外培养的骨肉瘤细胞,采用MTF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以流式细胞技术(FCM)测不同浓度TSA作用前后骨肉瘤细胞周期变化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对Survivin基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RT—PCR分析TSA作用前后骨肉瘤细胞内P21^waf1/cip1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TSA在纳摩尔浓度即可抑制细胞增殖;FCM检测到细胞周期发生改变,GJM期细胞较对照组增多。免疫组化结果表明,该药能明显抑制Survivin和VEGF蛋白的表达,RT—PCR结果表示TSA能显著诱导P21waf1/cip1 mRNA表达。上述结果都有明显的量一效关系。结论TSA作用于G州期并有效诱导体外培养的骨肉瘤细胞凋亡,其诱导凋亡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Survivin和VEGF基因的表达并且上调P21蛋白水平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了解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病原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API法对分离自临床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的120株念珠菌进行菌种鉴定;参照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M-27A方案(1997),采用微量法检测120株临床试验菌株、5株参考株及1株质量控制株对6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120株分离自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的念珠菌中,白念珠菌105株(87.5%),非白念珠菌15株(12.5%);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酮康唑、特比萘芬及5-氟胞嘧啶对120株临床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均数(μg/mL)分别为:9.474±2.329,0.305±0.062,0.599±0.062,0.855±0.377,9.970±3.324和14.819±5.180。提示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和酮康唑对念珠菌显示一定的敏感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的主要菌种为白念珠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