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0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聂廷芬 《山东医药》2015,(8):106-108
痤疮的光疗法主要包括可见光治疗、激光治疗和光动力治疗。可见光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单纯蓝光、单纯红光以及蓝光与红光联合疗法;激光系统治疗包括532 nm钾钛磷酸盐激光、1 450 nm二极管激光、脉冲染料激光;光动力疗法多采用外用光敏剂,包括5-氨基酮戊酸、甲基氨乙酰丙酸、靛氰绿、吲哚-3-乙酸等。  相似文献   
2.
3.
恙虫病一例     
患者,男,45岁,农民。因发热7 d、全身散在红斑3 d,于2012年10月5日就诊。患者7 d前不明原因发热,体温高达39℃,伴畏寒、全身肌肉酸痛、疲乏无力、出汗、畏食;3d前患者胸腹部出现粉红色斑疹,后蔓延到肩背部,不痒,无意中发现右大腿内侧一浅溃疡。患者居住在天津郊县,未到过我国西南和东南地域,发病前曾到野外务农。  相似文献   
4.
临床资料 患者,男,40岁。主因反复皱褶部红斑、糜烂20余年,于2011年3月21日就诊。患者20年前发现腋窝等皱褶处出现红斑、糜烂,两周后自行缓解。此后皮疹反复发作,曾以"湿疹"予外用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否认外伤史。既往体健,无糖尿病等疾病史。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男,17岁。因阴囊白色附着性片状鳞屑10 d就诊。患者10 d前无意中发现阴囊部少许白色附着性片状鳞屑,无明显自觉症状,揭去附着性鳞屑后露出潮红皮肤,未予重视,未经诊治。其后上述白色鳞屑逐渐增多,洗澡时可暂时洗去,但皮肤干燥后皮疹可再次出现。为明确诊断于2016年8月20日来我院就诊。患者既往体健,否认非婚性接触史,家族成员无类似疾病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壬二酸乳膏联合克拉霉素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玫瑰痤疮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克拉霉素片,250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外用壬二酸乳膏,早晚温水洁面后于痤疮处将本品均匀薄涂,用力涂搽使其深入皮肤,每日早晚各1次。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阵发性潮红发作频率,相关量表[持续性红斑医生评估量表(CEA)、研究者整体评价(IGA)、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面部皮损处皮肤生理指标(角质层厚度、真皮乳头密度、真皮乳头毛细血管直径)及毛囊蠕形螨感染情况(受累毛囊数量、蠕形螨感染密度、蠕形螨总数)。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治疗后两组阵发性潮红发作频率和CEA评分、IGA评分、DLQ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面部皮损处角质层厚度和真皮乳头密度均显著增加,真皮乳头毛细血管直径均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茶多酚联合CO2激光对尖锐湿疣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IRAK1、IRAK4、TRAF6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尖锐湿疣患者10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O2激光组、联合组各54例,CO2激光组患者进行CO2激光治疗,联合组患者使用茶多酚联合CO2激光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创面恢复状况,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  相似文献   
8.
<正>临床资料患儿,女,4岁。主因右侧面颊外伤后出现暗红色斑块2个月,于2010年3月20日来院就诊。2个月前患儿在玩耍时,不慎树枝擦伤面部,未进行处理,2周后擦伤处皮肤出现黄豆大小结节,不断  相似文献   
9.
临床资料患者,女,45岁。主因左侧肩胛区出现紫红色丘疹,无自觉症状3个月,加重2周,于2008年6月29日来我院就诊。3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左  相似文献   
10.
紫外线(UV)照射治疗已经成为治疗皮肤病的一个重组成部分。1981年Pariish和Jaenicke发现了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辐射是一种治疗银屑病的有效方式,此发现促进了飞利浦TI-01灯管的开发。紫外线波长不同其生物学效应也不同,短波紫外线(UVC)是DNA的吸收峰值,易致癌;长波紫外线(UVA)大部分可透过真皮,只有小部分被表皮吸收;而波长311—313nm的NB—UVB具有最佳的穿透作用,红斑效应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